多谢您能帮忙。”沈舟说着。
事情促成了,刘厂长也愿意多说点好话,道:“别人的事儿我可帮可不帮,但你这个先进个人的事儿我是当仁不让的。”
李秘书笑了笑道:“行了,不多叨扰了。您忙,改天有时间我再请你喝酒。”
刘厂长大乐:“那感情好,平日里我想找你这个大忙人还不行呢。”
三个人一块被刘厂长热情的送到了钢铁厂的大门。
李秘书道:“三天之后你直接过来提车就行了。我那边还有事儿,你们自便吧。”他是县里秘书,不能脱岗太久。再说沈舟这边的自主致富也很有:“实验性。”他迫不及待的跟县领导汇报这个事儿呢。
沈舟跟苏沉分开走。
回去的时候沈舟还不忘道:“我载你。”
沈舟骑车骑的蛮好。苏沉长腿一跨坐在后座,见前面的车把东扭西歪了一下。很快就被沈舟控制住了,他骑车稳稳的往出县的方向骑。
苏沉的声音从后面传来:“舟舟,行不行啊。不行的话就换我。”他可比沈舟重多了。
沈舟一听着话像是被将了一军:“行。你好好坐着吧。”
苏沉的腿很长,坐在后面还得弯着腿。等出了县里,他的双手就轻轻扶在了沈舟的腰上。
猝不及防的,沈舟被惊了一下差点自行车脱把:“你干什么?”
苏沉就学着沈舟平时的样子,不但搂着他的腰,还把帅气的脑袋贴在沈舟的后背上。道:“我睡一会儿啊。”
沈舟无语,继续往前骑,但苏沉的手不老实,一会儿单手抱一会儿双手搂的。沈舟呼吸都有些不稳了:“你……别乱动。”
苏沉仰起头,道:“你的腰可真细。”
沈舟后背都僵了,一直没说话。
苏沉一直到村口才下了车,虽然蜷着腿不舒服,但脸上可尽是愉悦之色。
……
三天之后沈舟他们又去了县里。刚一进入钢铁厂。远远的就看见一个崭新的三轮车正在钢铁厂大院摆放着呢。
三轮车整体被重新刷了漆很好看。
廖师傅道:“你骑两圈试试,看看还有没有什么需要改的了。”
沈舟骑了两圈,苏沉也骑了两圈,很轻巧。
“真的太感谢你了。”沈舟说着。
廖师傅道:“这几天做的时候,总有人问我买不买。有人愿意花五百买。”
这东西没人做的时候,大家也没觉得什么,但一看就相中了。恨不得把这个三轮车骑到家去,这可比自行车还实用呢。
沈舟道:“还是您手艺好。”钱之前都给完了,这会儿骑着就能回村了。
回去的一路上,县里的人看着三轮车的眼光都亮了,好几个人拦车询问这是在哪儿买的,得知不卖之后很遗憾的看着三轮车。
一路碰见个人就要说一次。沈舟以为已经够夸张了,但等会了村里才知道啥叫更夸张。
附近农田里的人看见他们的三轮车,能骑着走,“呀,小知青买车了。”
“花了多少钱啊。”
给他们团团围住。那眼神中的羡慕都藏不住,把村长都惊动了。
村长出来看到三轮车的时候不可置信道:“这是你们买的?”
“嗯。”苏沉点了点头。
村长道:“这也太方便了!”都不舍得让人骑,非要弄一个授勋仪式,用红绸子扎了一朵大红花系在三轮车上,一上午来知青大院看三轮车的人就没断过。
“太像样了。”
“这个好不烧油,还省力。”
知青大院的这些人也都过来看。高兴的不行,有了这个三轮车,往后去赶集更方便了,而且三个轮子还稳当,哪怕不会骑车的,都可以坐在上面感受一下。在这种“豪车”前,恨不得拍张照,记录一下这种高光时刻。
沈舟没想到这三轮车对大家的吸引力这么强。
三轮车在村里彻底火了。
到了晚上沈舟还接到了一个钢铁厂的电话,接线的人让他明儿去厂子里一趟,说想跟他谈个合作。
第68章 人脉
沈舟回去跟苏沉一说。
苏沉道:“钢铁厂叫你去,应该是为了三轮车的事儿。”
他们今天骑的时候,一路上惊讶的声音此起彼伏的,遇上个胆大的还想拦车询问一番他们是哪儿买的?
沈舟他们虽然这没说出具体是在哪儿买的。但他们是从钢铁厂出来的,大伙儿只要寻着多问几个路上的人就能知道。
苏沉道:“必是问的人多了,他们也想开这条线做做。”
县里最好的老师傅都在钢铁厂,批量做起来也不麻烦。
图纸他们都看过了,做法和老师傅也是现成的,至于叫小知青一趟。肯定是想谈一个“授权”价,毕竟沈舟是跟着李秘书来的,不好不打招呼直接做。
沈舟起初不知道这里有这么多的弯弯绕绕。听到苏沉一分析,道:“有可能。”
苏沉道:“你若信任我,明儿我去帮你谈。”说完摸了摸沈舟的头发。
他家小知青脸皮太薄了,不利于谈判,苏沉则不同,他是苏家的继承人,对这些事都是驾轻就熟的!
沈舟道:“你愿意帮忙就太好了。”
“那就说定了。”苏沉说着。
……
第二天苏沉早早的就去县城了。
沈舟则是在大院里先把蘸酱给熬出来,上一次他是多做两倍的量,这边的人都重口味是麻辣涮串的时候喜欢把酱料裹满涮串,酱料用的就快。
其他人则是在刘旺的带领之下磨竹签子,旧的竹签子洗一洗晾晒之后还能用,但量远远不够。还得多弄一些,免得不够使。
他们这边忙的不可开交,大院里一波一波来人参观的真不少,都是奔着三轮车来的。摸着崭新的三轮车,觉得村里的自行车都不香了。
村里,村长一出现,村里人就给他们提意见:“咱能不能也买个三轮车啊。”这要是装运粮食,来回载人,比牛车还方便。
村里的人忍不住懊恼,怎么以前自己没想到还能出人力三轮车呢。
村长道:“你看我像三轮车不。一天天就想那些没有用的东西。村里哪儿还有钱?”
村里每一年把秋收的粮食和钱分下去,在村里的账上留几百块。预备这一年各种的花费呢。
村长害怕村里人继续纠缠下去,他赶紧快步离开这,想找个清净的去处,这些人就会给他添乱,难道以为他不想买么。
三轮车他比谁都眼馋,但小知青回来的时候说,是用李秘书的人情,钢铁厂厂长特批的条子,找来厂里老师傅专门手工定制的。这都不是钱不钱的事儿。
连他这个当村长的到县里都没有那么大的面子。
村里还提意见说小知青他们不用的时候能不能拿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