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做梦都在工作。但现在闲下来才知道能忙是一种幸福。
罗志瞧着邓毅又要组织人干活了,连忙拉住他,他以前也不是这么毛躁的人啊。道:“我看中午那一桌就是让锅底的香味给吸引进来的。”
邓毅一听,顿时神清目明:“去在门口大铁锅把火锅底料给炒了。”
“好嘞。”
火锅底料是用牛油炒的,喷香喷香的。没一会儿整个街道全都是火锅的香味。
正是下午下班饿的时候,闻到这个香味这不是折磨人么,肚子都跟着咕咕叫。
没一会儿就陆陆续续有进人了。
邓毅一看这招有用。叫外头炒料师父不能停下。
果然进的人越来越多了。
“你们这里两样小吃真的免费啊?”
“自己调料,我不会啊,怎么放好吃?”
锅底上来,大家先涮上第一片肉,沾着蘸料一吃,好家伙,一下子眼睛都亮了这东西确实好吃。
“上肉。”
“再来两盘肉。”
比起素菜来说,大家更喜欢吃肉。还有就是嫌辣猛灌汽水的。
很快火锅店也坐满了。
服务员快速忙碌了起来。不愧是都涮串店锻炼出来的老人,应对忙很有一套,一点都不乱。
后厨来人赶紧跟邓毅道:“快把小知青请回来吧,改刀师父忙不过来了。”
邓毅皱着眉头去了后厨,一看羊肉就剩下三盘,牛肉就剩下五盘。好多客都是刚来的,落座才点了一盘肉按照他们的经验肯定不够吃。
偏偏这改刀的服务员手是稳,就是慢,要依着他,待会儿上肉的时候,催菜的服务员嘴都得起泡。
邓毅道:“下午不是说,让你一直切,别停么?”
“下午都攒六十多盘了。”他寻思够了,谁想到五点的时候开始上人了。改刀师父也着急,但越着急越慢,这切肉可不像别的,要是切的块大了,或者肉茬没找对,涮肉嚼不烂。
改刀师父道:“你赶紧叫沈舟回来吧。”他改刀这一块就服沈舟。那童子功真的是了得,一个人都赶上五个改刀师父了。
邓毅瞧着他也着急,道:“哎,你可得多练练,这次我去叫沈舟,不能次次都叫,还得你来挑大梁。”
改刀师傅心有余悸的点了点头。
沈舟刚到店里不到半个小时,火锅底的人就跑的满头大汗来找他道:“沈店长,邓毅叫我找你,说改刀忙不过来了。”
沈舟道:“上人了?”
“嗯。可多人了。”火锅店的服务员提起这个事儿也是满脸笑容。
沈舟道:“那走吧。”
俩人还没等出门,火锅店的小胡也跑过来了道:“店里健达汽水没有了。再给我们送三十箱呗。”所有的存货都在老店呢。
火锅太麻辣,费汽水,原本带过去的几箱不够干啥的。邓毅当机立断叫人要了三十箱子!
苏沉在旁边连忙道:去吧,待会儿我用三轮车给你们送。”
“好。”火锅店的传完话赶紧回去,店里忙不过来了。
第93章 开工资
县里新开了个火锅店,味道好,服务好,环境好。更有在别地儿买不到的健达饮料。一下子就火了。
串串跟火锅类似,但口味还是不一样,现在要是想去吃火锅还得提前约,要不中午场难吃到。
就是汽水消耗的太快了,火锅店也跟串串店似的,不但堂食可以买汽水,就是路过的也可以买着喝。
火锅店开在县里的中心位置。周围全都是好单位,有些上班的姑娘们就爱大中午的去喝上一瓶冰镇汽水。要是再能排上一堆火锅,那可太有面子了。
除了零卖饮料的,还有批发的,一天三十箱堪堪够卖。
都知道好喝的汽水在串串店和火锅店。他们代着卖的东西竟把县里橘子宝汽水的销量给打下来了!
原本三百箱汽水,本打算让他们卖一夏天,但是这两个大店一天就能卖掉五十箱,现在还剩下一百多箱。
沈舟还悄悄的问苏沉能不能想个办法弄点来。
苏沉道:“我叫人再送来一些。”这个买卖他说的算,自是要先可着县里。只不过他定制的那一批特殊包装一时半会儿还制作不出来。
苏沉看着沈舟的眼神里带着满满的自豪感。他家小知青真的很厉害。能用这么短的时间把生意做的这么大!
转眼进入了八月份,开工资的日子到了。一共五十六个人,光工资就要开掉一千五百多块钱的。
王时负责给开工资。
沈舟在后厨教新人处理毛肚。现在回收站那所有的毛肚都被沈舟给弄回来,每天串串店就要用两到三个。火锅店也始兴起了吃毛肚,黄喉这些脆菜。
王时叫沈舟过去。
沈舟擦了擦手,道:“怎么了?”
王时道:“我刚给他们发工作,他们支支吾吾的,说能不能发一半,剩下的一半发到村子里!”
沈舟愣了愣,随即反应了过来笑道:“行啊。”每次村里来邮递员,都会被人围上,在那开工资,邮递员满村里喊人,半个村都能听到,可神气了。
这些人来沈舟这边干活,起早贪黑的,也想在村里出一把风头。
沈舟道:“那你就辛苦你跑一趟银行了。”
王时现在都跑习惯了道:“不费啥事儿。”
很快服务员们都知道了,一个个紧张又期待,这一发钱村里人见到实实在在的。再没有比这个更羡慕的事儿了。
一些知青们的钱还是要单独发的。这些就靠王时来调配了。
……
入了八月,地里没什么活儿,家家户户也难得的清闲了起来。有闲着力气的,就去村长那报名给前面这一段修路,包两顿饭,还算公分。村里的汉子们都去了!
以前可没有这种好事儿,跟白得公分一样。
一些老弱妇孺什么的,坐在树下弄一把南瓜子就够消遣一下午了。说来说去都是自家儿子或是闺女在县里干活见了多少世面。
“要不咋说,还得是县里阔。咱把钱当钱,人家县里把钱当纸片子。花钱都不打个磕巴!”
“我家拴柱,以前在家被我那婆婆都给惯坏了。二十啷当岁的大小伙子连衣服都不会洗。在小知青那里锻炼了一回之后,现在回家又能拖地又能做饭了。”
“那好啊!”
“要是将来能留在县城那就更好了。”
“这玩意都得碰,不知道有没有那机缘。不过孩子能去上县里上班相当于半只脚已经迈过去了。”
旁边的王勇妈跟侯宇妈听的直撇嘴:“哎呦,在哪儿就好了?不一定把你们孩子当什么使呢。”
沈舟在村里招了两批人,几乎是家家户户都有一个选上的。没选上的就是他们几家了。连带着大队长家的闺女没选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