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说*-*-*-*-*-*-*-*-*-*-*-*-*-*-*-*-*-*-*-*-*-*-*-*-*-*-*-↖(^ω^)↗-*-*-*-*-*-*-*-*-*-*-*-*-*-*-*-*-*-*-*-*-*-*-*-*-*-*-*-*-*-
|本作品由毛毛整理收藏|
*更多txt好书 敬请登陆: *
||欢迎大家加QQ群:81503152参与讨论
-*-*-*-*-*-*-*-*-*-*-*-*-*-*-*-*-*-*-*-*-*-*-*-*-*-*-*-↖(^ω^)↗-*-*-*-*-*-*-*-*-*-*-*-*-*-*-*-*-*-*-*-*-*-*-*-*-*-*-*-*-*-?u=2372565
千古王妃完结
作者:聆薇
内容简介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兰锦,在一次旅游中穿越到了古巴比伦时代,遇到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摩拉比。 从此,她开始了自己的N次穿越。汉摩拉比,刘骜,宇文邕…如此怪异的事竟一次次的发生在她身上。
这又是为何?
愿得一人心,白手不相离。这是烟萝的期许,亦是她今生无处可逃的宿命。
题纲已改,勿入。
本文的女主名叫兰锦,是某大学考古系的学生。
兰锦的第一次穿越是在系里组织的一次旅行中的发生的。从此之后,兰锦开始了她的N次穿越,并且,每次穿越都给她带来了不同的感受。
以下是的提纲,随着情节的推移,可能会有一些小的改动,我会及时通知大家。
第一穿:兰锦因为在叙利亚沙漠中捡到一块黏土版而穿越到了三千七百多年前的巴比伦,此次穿越为实体穿越。接着遇到了古巴比伦时期最伟大的王者,汉摩拉比……
第二穿:汉成帝前任宠妃班氏在失宠后得知了自己后半生的命运,动用了诅咒完成自己最后的心愿。兰锦因为这个原因,回到了西汉王朝,灵魂依附在她的身上,帮她完成了心愿。
第三穿:还没想好是为什么穿越,不过这次同样是一次实体穿越。这一次兰锦穿越到了北朝时期,并且和突厥的公主阿史那长得一模一样。由于阿史那的突然失踪,兰锦替阿什那云嫁到周国。而所嫁的人,竟是大名鼎鼎的周武帝宇文邕……
第四穿:亚历山大,细节未明。
第五穿:北魏孝文帝元宏,细节未明。
第六穿:未明。
第七穿:未明。
结局:关于结局,本人已经想的很透彻了,兰锦是肯定会留在其中的一个王朝中的。但是为了不影响亲们看书的情绪,本人暂时选择密。
关于汉摩拉比
汉穆拉比(?~前1750)
巴比伦第一王朝的第六代国王(前1792~前1750)。又译汉谟拉比。汉穆拉比继承先王遗志,继续为取得幼发拉底河河水的使用权而奋斗。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地区。颁布《汉穆拉比法典》。公元前1792年,汉穆拉比继承其父辛姆巴利特的王位以后,建设和翻修神庙、城墙和公共设施,疏浚沟渠,向各城镇的保护神奉献祭品,最后是进行战争。公元前1787年,汉穆拉比征服已经被拉尔萨王里姆辛占有的伊辛城。1年后,与里姆辛再次交战。公元前1784年将他的军事进攻方向转向西北方和东方。公元前1776~前1768年汉穆拉比构筑北方边界几座城市的防御设施。公元前1764年,与底格里斯东岸的主要国家亚述、埃什南纳和埃兰的三国联军作战。公元前1763年,对拉尔萨王里姆辛发动战争,得到了成功。公元前1761年汉穆拉比与他的长期盟友马里国国王吉姆里利姆发生战争。公元前1757年,第三次挥兵东进。这时他已身患重病,将国务交给儿子萨姆苏伊鲁纳处理,不久死去。汉穆拉比统治期间,所有生活领域都发生了变革。他在生前就把自己神化起来。汉穆拉比的最后一项成就,是把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舞台从南部转移到北部,开创此后1000多年的新局面。
主要历史贡献;汉穆拉比法典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第6代国王汉穆拉比(约前1792~前1750在位)颁布的法律。本文部分共282条,是古代两河流域及其邻近地区楔形文字法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法典,也是世界上迄今完整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部法典。法典原文刻在一座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见彩图)。1901年为法国考古队在伊朗古城苏萨遗址发现。石柱上端是汉穆拉比王站在太阳神夏马西面前接受权标的浮雕,下端刻满法典条文。其中有35条已经磨损,但根据在苏萨及其他地方发现的泥板文书上的法典抄本片断,大部分得以补上。石柱现存巴黎罗浮博物馆。
这部法典的颁布,是汉穆拉比统治时期重大活动之一。法典是在两河流域较早制定的一些奴隶制法(如《苏美尔法典》、《俾拉拉马法典》和《利皮特-伊斯塔法典》)的基础上编纂的,保持着两河流域成文法典的传统和风格。但在内容和编纂技术上都比过去有所提高,反映了该地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汉穆拉比法典》在古巴比伦王国长期有效,对两河流域后来的一些成文法,如《亚述法典》等有很大影响。
关于汉成帝刘骜
汉成帝刘骜(公元前51年—公元前7年),是西汉第12位皇帝,公元前33年—公元前7年在位,死后谥号“孝成皇帝”,葬于延陵,庙号统宗。
在中国古代昏君的排行榜上,汉成帝是“赫赫有名”的。历史上对他的定评是“湛于酒色”。他自甘堕落,迷恋酒色,荒滛无道,不理朝政,最后竟死在“温柔乡”中。
成帝刘骜生于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属蛇。他是汉元帝刘奭做太子时与王政君生的儿子。“骜”这个名字是他爷爷汉宣帝给起的,意思是希望他做刘汉王朝的千里马,结果却连猪狗都不如。由于成帝昏庸失政,“赵氏乱内,外家擅朝”,便留下了王莽篡汉的祸根。
公元前51年,汉成帝刘骜出生。
公元前33年,刘骜即位。
公元前28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的记载。此外,还出现了我国古代最详细的哈雷彗星观察记载。
公元前31年,汉成帝下诏减天下赋钱。
公元前13年,汉成帝下令禁奢靡。
公元前8年,汉成帝设三公,三公制度开始实行。
后宫妃嫔:
许皇后,皇太子妃
赵皇后——赵飞燕,原名赵宜主,原封美人,晋封皇后,无出。
赵昭仪——赵合德,无出。
班婕妤,原封少使,晋封婕妤,生一皇子,暴毙。
卫婕妤——李平,原为宫人,后封婕妤,赐姓卫氏。
许美人,(皇后侄女),生有一子,被杀。
曹宫人——曹伟能,生有一子下落不明,被毒害。
关于北周武帝宇文邕
北周武帝宇文邕(543—578),汉化鲜卑人,小字弥罗突,公元560—578年在位。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宇文泰第四子。曾用年号:保定(561-565);天和(566—572三月);建德(572年三月-578年三月);宣政(578年三月-十二)。谥号:高宗;庙号:高祖;安葬地:孝陵。
生平:
武成二年(560),权臣宇文护毒死明帝宇文毓,护立时为大司空、鲁国公的宇文邕为帝。仍掌朝政。天和七年(572),宇文邕诛杀宇文护,始亲自处理国务。
建德二年,宇文邕确决三教先后,以儒为先,道次之,佛教最后。次年禁佛、道二教,沙门、道士并还俗,为历史上三武灭佛之一。使寺院占有的大量人口开始向
国家纳税服役。
建德四年,他独与齐王宇文宪等少数人策划,力排众议,决定伐齐并亲自统军围攻金墉城(今河南洛阳),因病还师。次年又率大军伐齐,几路并进,攻克平阳(今山西临汾)。围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时军事失利,自己仅得免。其后听从宇文忻“死中求生,败中取胜”的建议,终于攻克晋阳。六年,入邺,灭北齐。从此拥有了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为后来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宇文邕生活俭朴,诸事希求超越古人,对宇文护及北齐所修过于华丽的宫殿一律焚毁,对下严酷少恩,但果断明决,耐劳苦,征伐时躬亲行阵,得士卒死力。
齐境有北魏所俘河西人世为厮役的杂户,周境有从东魏及南朝梁江陵俘虏的良人没为奴婢,他都豁免为良人。突厥强盛,目北齐、北周为在南两儿。宇文邕不得不娶突厥公主为后,灭齐之后,宣政元年(578)宇文邕率军分五道伐突厥,未成行而病死。其长子宇文赟即位。不久赟让位于子宇文阐。又两三年,杨坚逼阐禅让,篡周,建立隋朝。
评价:
宇文邕是我国历史是一位少数民族杰出的英才之主,历史看似要赋予他机会,却最终没有给予他时间。
现在,我们都认为是隋文帝杨坚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宇文邕这个名字,别人对他都是那么的陌生。我们不应该忘记是他灭了北齐,使整个北方成为一体,完成了局部的统一,那时候的南陈政权已经岌岌可危,他完成全国统一的愿望就在眼前的时候。不幸英年早逝,年仅35岁,留给后人的只能是遗憾。后继者的无能、残暴注定了大周政权不能完成历史的使命,也暂时推迟了中国统一进程。
宇文邕是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从小就得到宇文泰的喜爱,常对别人说“成吾志者,此儿也。”宇文泰死后大权很快落到宇文护手中宇文护先后恃杀二帝。560年宇文邕即位,称武帝。即位之初地位极为不稳,宇文护掌握实权。宇文邕只有忍耐。宇文邕为了表明自己对宇文护的信任,面对杀兄之仇装做无所谓的样子,对宇文护不做任何提防,处处按照宇文护的意思去做。有一次陈崇和宇文邕去原州,他执意要回去,别人都不明白意思。陈崇却装聪明对身边众人说今年晋公不利,晋公当死。武帝听说后,当着中大臣的面把他痛骂一顿,当天夜里陈崇就被宇文护逼迫自杀了,可见武帝的韬光养晦。
武帝等待了13年。公元572年宇文护从同州回到长安,武帝和他一起去见太后,武帝说太后最近经常喝酒希望宇文护能读《酒诰》给太后听,让他戒酒。宇文护不知道是计,就答应了。当他正在读的时候,武帝猛击他头部,在宦官何泉和卫公的帮助下杀死了宇文护,掌握了实权。
为了增加收入扩充军队武帝强制还俗灭佛,
从西魏到北周地建立,由于战事不断,很多壮丁都死于战乱中,中的的人越来越少。自然灾害也不断侵袭。农民们被迫要饭。那些寺院里的和尚、僧侣,他们不但不当兵,不纳税,不赈济灾民,反而趁机吞并农民土地。这些不劳而获得寄生虫,使农民的生活更加困苦,也严重威胁着北周政权。武帝觉得改革政治、取消佛教势在必行。
一位叫卫元嵩的和尚到了武帝面前述说了灭佛立道的建议。武帝很是高兴,命卫元嵩还俗,并给予了很高的职位,但卫元嵩并没有要。
不久又因为一次农民起义,让他下定决心,取消佛教。
公元574年,武帝开始寻找灭佛借口,他便召集文武百官、和尚、道士等,共同讨论佛、道,二教的优劣。并最终找到灭佛借口。
曾有一位大胆的僧人问武帝说:“佛是救世主,施恩布道,陛下取消佛教,不怕受罚么?”周武帝说:“只要百姓幸福,国家兴亡,我宁可受尽苦难。”
这是何等的胸襟。
使北周的的国力大大增强,公元577年武帝兵灭北齐。
武帝能和将士同甘共苦,身先士卒,在其传记中常见“登城搏战”之类的用词。他勤与政事,生活简朴,后宫佳丽仅有10余人。
可惜的是他那“平突厥,定江南”的计划最终没有实现。只能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历史没有给予他时间。
子女
武帝生七男。
宣帝赟
汉王赞
秦王贽
曹王允
道王充
蔡王兑
荆王元
宇文邕年表
公元543年,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出生。
公元560年,宇文邕即位,是为周武帝。
公元563年,宇文邕派兵讨伐北齐,不幸失败。
公元572年,宇文邕杀掉权臣宇文护,开始亲政。
公元575年,宇文邕第二次伐齐,连夺北齐30余座城池。
公元577年,宇文邕第三次对北齐用兵,攻下齐都邺城。
公元578年,在出征讨伐突厥的路上,宇文邕一病不起,回到洛阳后当天死去。
关于亚历山大
1. 亚历山大大帝(前356-前323),古代马其顿国王,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天才,马其顿帝国最负盛名的缔造者。他足智多谋,雄才伟略,骁勇善战,在统治马其顿王国的短短13年中,以其雄才大略,东征西伐,领军驰骋欧亚非三大陆。先是确立了在全希腊的统治地位,后又灭亡了波斯帝国。在横跨欧、亚、非的辽阔土地上,建立起一个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上游,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中亚的药杀水(今锡尔河)的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庞大帝国。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使古希腊的文明发扬远播,对人类社会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公元前336年夏,亚历山大之父、古代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在女儿的婚礼上突然遇刺身亡,刚满20岁的亚历山大继承了王位。被腓力二世所征服的希腊各城邦国和色雷斯、伊利里亚等地的一些部落纷纷乘机叛乱或宣布独立。年轻统帅亚历山大首先率军进至巴尔干半岛北部,征服了背叛自己的伊利里亚诸部落,把色雷斯人击退至多瑙河滨。此时,过去曾与马其顿作对的底比斯人谣传亚历山大阵亡,乘机掀起了反马其顿的轩然大波。亚历山大知道,底比斯是希腊诸城邦中有名的大城邦,如不把这次暴乱平息下去,其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他决定杀一儆百,当机立断,火速挥师南下,以闪电般的速度出敌意外的出现在底比斯城下。底比斯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无不惊慌失措。底比斯城被攻陷,变成了一堆瓦砾,全部居民都被变卖为奴,只有过去和腓力二世或亚历山大友好或赞助过马其顿的少数人除外。
亚历山大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底比斯的毁灭,确实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希腊诸城邦望风归顺,纷纷表示臣服。随后雅典也表示臣服,并恳求宽恕。没过多久,各邦国又统一在亚历山大的领导之下,承认亚历山大为最高统帅。于是,亚历山大可以无后顾之忧的大展宏图,组织对东方的远征了。
公元前333年秋,亚历山大又在伊苏斯城附近以其著名的“马其顿方阵”击败了不甘心初战失败的大流士三世。公元前331年春,亚历山大率步兵4万和骑兵7千向美索不达米亚进军,在尼尼微附近的高加米拉展开了与波斯的最后一场大规模的决定性战斗。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在巴比伦发高烧身亡。亚历山大去世前深明人生的虚空,自己奋战十余年,战无不胜,但却胜不了死亡,并命部下在其死后将自己的棺材两侧留上孔将其两只手伸出,以示后人,他虽一生奋战终仍两手空空离去。
关于北魏孝文帝元宏
拓跋宏(后改姓元)(467-499)
北魏孝文帝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他崇尚中国文化,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葬,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准。是西北方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结,对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
庙号:高祖。亦称为魏孝文帝。
出生地:平城(今山西大同北)
民族:鲜卑族
信仰:佛教
特长:诗赋
传世佳句:
J白日光天无不曜,江左一隅独未照。
历史评价
大力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功绩:
迁都洛阳
改革汉化
三长制
年谱:
公元467年,拓跋弘长子拓跋宏出生于平越。
公元469年,年仅两岁的拓跋宏被立为太子。
公元471年,拓跋宏袭皇帝位。
公元476年,拓跋弘被冯太后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