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文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清风(清穿)第21部分阅读(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船说到了晚上,晕了过去,才又喝了几口参茶。 这会儿的光景,天边已经微微亮了,这就是十四日了。接连着两日两夜,胤祈只觉得内里都熬尽了。

跪在那里,微微阖上眼睛,他这憔悴模样,脸色难看极了,也没有谁敢说他是不伤心。胤禧还颇有些担忧,拉着他的手,悄声问道:“二十三弟,你还熬得住么?”

胤祈摆了摆手,没有说话,只瞧着嫔妃们也都逐次进来,挨着在康熙灵前跪下。静嫔眼睛红肿,是被人搀扶着进来的,瞧着当真是伤心极了的模样。

不过看着倒还算好,胤祈也就暂时放下心来。她如今的伤心,是难免的只要不哀毁过了就好。之后也可以再劝她,就不急着这时候凑上去关心。

跪了不知多长时间,只觉得外面天明晃晃的,也不知雪停了没有。胤祈抬头,眼前一片金星,也不知是跪得久了,还是被殿外的明亮晃花了眼。

正想着,要不要站起来动动腿脚,不然可真是要僵在那里了,却忽然听得前面一阵惊慌马蚤乱,有人晕倒了。

56

第五十五章泪痕

第五十五章泪痕

胤祈连忙看过去,却瞧见一群人将一个人抬到了旁边的榻上,旁边围着好些人又哭又叫。胤祈揉了揉眼睛,才瞧清楚那人竟是胤禛。

先前瞧着他脸色就不好看,经了这么一夜,竟是他头一个支撑不住。不过,想想前几日他都一直在斋戒,此时晕了过去,原也属正常现象。

旁边的人都小声议论着,也不管这时候胤禛还听不听得见,都说是皇上太辛苦,皇上因先皇过世,伤心得很了,这才晕了过去。

德妃也一改方才胤禛向她请安时,她那种冷漠的模样,也着急起来。拿着帕子擦眼睛,又一叠声地喊着叫太医,团团乱转,不知所措。

太医没来,胤禛自个儿就醒了过来。他就着十三阿哥的手喝了一杯茶,环视了一周,便沉声道:“都围着做什么!给先皇守灵跪经才是最要紧的事情!”

他特意看了一眼德妃,瞧见德妃又做出一副漠不关心的模样,胤禛便冷声道:“以为这样,朕就会死了不成!?哼!朕且还死不了!都回去跪好了!”

胤祈旁观了全程,只觉得想要叹气。若是德妃此时稍稍服软哪怕一丁点儿,胤禛心里也就软了。他这是才丧父,母亲但凡慈和一些儿,先前再有什么隔阂,这时候也都淡了。

他们母子关系处好了,别管是日后想要再为十四阿哥说说话,还是埋怨埋怨先前胤禛的冷淡,都好说些。哪怕是要给十四阿哥争一个实权亲王的位子呢,胤禛便是为了摆出一个孝顺孺慕的样子,德妃求一求,胤禛大约也是会考虑的。

只是德妃竟是也冷哼了一声,看也不看胤禛一眼,便转回去重新跪了下去。且她还是跪在了宜妃下首处,一时间倒是让宜妃脸上神情惶惶,颇有些不知所措的模样。

胤禛直盯着德妃瞧着,脸色更是难看。他扶着十三阿哥的手站了起来,挥开了太医伸过来的手,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又直挺挺地跪了下去。

十三阿哥又拿着参茶和汤粥过来,小声说着求他歇歇,喝口茶水,进点东西。胤禛也是一点面子也不给,挥手就打翻了。然后便端着皇帝的架子,命令十三阿哥回去跪好。

他这分明是在赌气呢,可怜了十三阿哥自己都摇摇欲坠了,还要替他担心不已。

可惜这般种种,德妃却一副视若无睹的模样。

只是胤祈远远瞧着,她手里攥着的帕子,已经几乎被绞烂了。

胤祈暗暗叹气,这母子两个,是较什么劲儿呢?

只这时候也没他说话的份儿,他便是心里替这对母子难受,也不能带出来,搁在脸上了。他也重新跪好,又瞧了一眼那边的静嫔。她才是真正置身事外的一个,竟是连抬头都没有抬过,只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之中。

这样也好。

在这宫里,看见得越多才越糟糕呢,静嫔却是个聪明人。胤祈也只当是什么也没看见,继续垂着头,不多时又渐渐迷蒙起来。

~~~~~~~

康熙发丧,停灵二十七日,皇子们并宗亲命妇等人须得守灵。说是要长跪不起,却也并不是就不能休息。

只是胤禛却是严格守制,竟是一点也不懈怠。头七的七日,他几乎从没起身过,一直在康熙灵前跪经。少食少饮,少眠少动,却是忧思重重,人憔悴得不行。原本白玉一样的面容光泽全无,脸颊凹陷进去,瞧着像是刷了层白垩似的,看着吓人。

多少人劝,他都是不听,几日间就晕过去了好几回,也不说休养的事情。胤祈冷眼瞧着,好些人面上做出担忧的模样,只怕是心里却只觉得称意。这些个人约莫着就啊单等看胤禛哀毁过度,再趁他病要他命,叫他在康熙灵前一命呜呼了。

胤禛这只不过是为了争那一口气,真是气性太大,太好强了。胤祈冷眼瞧着,若是不得德妃亲自去劝,去给他说个软话,只怕胤禛还要熬着的。

因胤禛都这么恪守礼制,便没有哪个敢稍稍违反分毫的。康熙头七,皇子阿哥们每个都有跪经跪晕的经历。七阿哥因腿脚上的毛病,已经被抬回去,几个太医守着;十三阿哥瞧着更是让人忧心,他身上还有总理内务的担子,连倒下治病都是不敢的。

几个小阿哥瞧着也是不好,二十阿哥那边,太医已经摇头了,说是损了寿元,更不说年纪更小,身子更弱的二十二阿哥。便是二十一阿哥胤禧,这几日也摇摇欲坠的,胤祈与他并排跪着,相对苦笑,都觉得腿已经不是自己的了。

冬月十九日晚间,妃嫔们跪经之后都各自离去,皇子们也到了出宫的时候。只剩下守夜的五阿哥和十二阿哥还在康熙灵前跪着,十六阿哥站在门外吩咐着小太监们一应事宜。

胤祈扶着膝盖爬起来,伸手拉了一把胤禧,然后两个人便要到康熙棺木前给胤禛行礼告辞。只是走到了近前,胤祈不经意抬头,却赫然瞧见胤禛面颊上有泪痕,还闪着水光。

他顿时一惊,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胤禧个子比他高出一头还多,却是没有那么巧能看见胤禛低着头时,掩藏在阴影里的泪痕,便有些不明所以,看了胤祈一眼,代他道:“皇上,二十三弟也要告退了。只他这几日哭哑了嗓子,怕圣驾之前失仪,让奴才替他向皇上告罪。”

胤禛没有说话,挥了挥手示意他俩可以走了。胤禧便连忙拉着胤祈行礼,然后退了出去。

出了殿门,胤禧才小声道:“你却是怎么了?好似被猫叼走了舌头似的,连告退的话都不会说了?你别是这几日里哭傻了。”

胤祈连忙道:“哪能呢。不过是忽然觉得,皇上当真与先皇像得紧。一时间看住了。”

闻言,胤禧看了看胤祈,叹道:“先皇传位遗诏不是还说‘甚肖朕躬’。皇上又怎么能不像先皇了?”

他也明知胤祈这不过是托词,便也不再说什么,只是问道:“回阿哥所吧?还是你还有什么别的去处?”

胤祈才想要点头,却忽地心中似是一道惊雷似的,又想起了方才胤禛面上的泪痕。他连忙拉着胤禧的袖子,小声问道:“明儿是不是皇上就要灵前继位?”

胤禧点了点头,有些纳闷地看着胤祈,道:“明儿先皇就出头七了,皇上就要继位。这是规矩啊。怎么,你想起来什么了?”

胤祈便道:“嗯,我确是想起来一件要紧事。我还缺件明儿穿的衣裳,要和我额娘说道去的。二十一哥,你先回去,我也不耽误你的事了。我先要往后面去一趟,给我额娘请个安。”

~~~~~~~

景仁宫里此时却是比其他宫殿更加悲伤。

这宫里也有好几位主儿,只是除了主位的静嫔,都是些答应常在,身份最高的也不过是住在偏殿的襄贵人高氏。尽皆是年纪轻轻,二十来岁好年华,甚至有两个,才十四五而已。

且这些人都是没有孩子傍身的,又是年少守寡,想想日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守寡岁月,要在这深宫中一直寂寂到死,当真是一点盼头都没有了,怎么能不悲伤。

正殿暖房里,静嫔正坐着看书。 胤祈走进去,行了礼,也凑到她身边,这才看见,她面前的是本佛经。静嫔手里还捏着一串佛珠,方才正是在念经数珠。

胤祈到了她身边,她才放下了手里的佛珠,摸了摸胤祈的头,将他揽进了怀里,轻声问道:“阿哥怎么来了?额娘这儿今晚却是不方便留你吃饭了。我们要停食祈福呢。”

摇了摇头,胤祈道:“儿子不是来讨饭吃的。却是想要跟额娘讨个主意。儿子心里头有个想法,若是当真能做成了,日后必定大有裨益。可是儿子却又怕这事儿弄巧成拙了,发到不美。是以犹豫不定,辗转反侧。”

静嫔看着胤祈,过了一会儿,便叹了口气,抬头道:“小荷小蕊,你们俩去旁边高贵人那儿瞧瞧,她今儿早起时似是有些发热,不知道现下好些了没有。若是还是热度不减,就让人去宣太医去。这病了不能拖着。”

两个宫女应声出去了,静嫔身边的那两个也是机灵的,跟着出去,也不关门,只是站在外面守着。

然后静嫔才道:“阿哥这时候又来,可是有什么要紧事儿?”

胤祈犹豫片刻,这还是他第一次和静嫔说这些事情。

原先不了解静嫔,只以为她是个韶龄就入宫的天真软糯的小姑娘,又喜欢上了康熙这么一个老头子,胤祈是想要护着她的。

后来隐隐觉得,静嫔没有她表面看起来那么纯净简单,只是胤祈却也没想过把自己的筹谋和静嫔商量。虽说是母子,可他毕竟从小儿就不在静嫔身边长大,他们之间也不太熟。

再到后来,渐渐亲近了些之后,胤祈却也没想过让静嫔帮他谋划些什么。毕竟男人的事儿,若是连老妈老婆都上了,免不得显得那男人没出息。

只是今儿的事情,实在是件极大,极要紧的事情。胤祈若是谁也不和他商量,就真的径自做了出来,怕是日后不后悔也要后怕。

且若是这事儿,静嫔说真不可行,胤祈自然也不会倔强着非要做不可。

虽说胤禛脸上的泪痕让他有了那样的想法,他却也不是为了那泪痕就做不明智之举的人。

于是便不由得想要和静嫔商量一下,这事儿究竟值不值得做。就算是值得做,又会不会有什么危险,得不偿失。

静嫔也不催促胤祈,只是看着他。

胤祈又想了一回,便小声道:“额娘,明日就是皇上继位的时候了,可儿子瞧着,怕是太后心里对于皇上继位却有些不甘愿的。”

静嫔不说话,只是点了点头,胤祈便又道:“这事儿……原本不该咱们掺和。只是,儿子想着,这却是个机会。”

他看了看自己的手,道:“再有十天,才是儿子九岁生辰,怕是想要和哥哥们似的荣光加身,还要有个十年了。只是……儿子却不想等那十年之后。”

胤祈拉住了静嫔的手,道:“儿子也有些自己的想法,男儿在世,谁不想顶天立地?且儿子被先皇教养那么些年,说实话,心已经大了,怕是做不得平常人了。”

叹了口气,他又道:“儿子自己也有些抱负,虽说现下儿子年纪还小,却也不是那些个不懂事的孩童了。早早上朝堂上历练,也是先皇的期待,也是儿子自己的意愿。”

然后又看着静嫔的眼睛,道:“儿子也想着,若是能到十六岁上就出宫建府,身份高些,也好请旨奉养额娘。额娘在这深宫里,待得够久了。”

“可皇上是个再谨慎不过的人,怎么会用我这么一个小孩子?可不是玩笑似的。皇上如今虽说还算能将我看入眼,却也只不过拿我当作玩意儿似的,要说重用,却不可能。便只有……我做些什么,让皇上心里头也有我的份量。”

胤祈看着静嫔道:“额娘,儿子想着,这时候若是能去和太后说几句话,让皇上明日的继位顺顺当当,却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他又有些忧虑神色,道:“只是儿子却还又担心,这事儿,一不小心,就容易弄巧成拙。”

~~~~~~~

静嫔默默地看着胤祈,过了一会儿,才道:“额娘这些日子与太后也算亲善,还能在她老人家面前说上几句话,若是你当真想要……额娘也可以陪你过去走一趟。只是你是当真想好了的?管了皇上的事儿,日后可就是不能脱身了。”

胤祈听了,不由得也心生退缩之意,只是眼前总是忍不住闪过胤禛流着泪的样子。这也不仅仅是为了日后计,他心里对于胤禛的同情,也占着很大的份量。

随即又想起了那时候在康熙面前说过的那些话,胤祈心里更加坚定了一些。便咬紧了牙,点了点头。

静嫔便叹气,道:“也罢了……不过我却还有句话,要告诉你知道。”

57

第五十六章说情

第五十六章说情

因有静嫔这么一句话,胤祈连忙道:“儿子听从额娘教训。”

静嫔叹道:“你说的,也是条捷径,能让你尽快地在皇上面前露出来了。只是,这要是真掺和进去了,你今后,在皇上心里头,大约也就只能做个近臣了。”

这句话也算得上是是一针见血的了,胤祈顿时默然。过近则狭,是为人臣之大忌。历来伴君如伴虎,此时皇帝喜欢了,你就算离得再近,也是什么都好;再一时皇帝不喜欢了,那就是失仪无礼,般般都是错处。

便是十三阿哥,此时也不敢再和胤禛如同原先在潜邸时那般亲近了。记得两个月前还见到十三阿哥和胤禛说笑,此时却纯然是人臣的模样了。

静嫔摸了摸胤祈的脸颊,又道:“你如今年纪小,其实想想也是不妨的。你又历来和皇上那边亲近些,去寻太后说几句话也不算什么大事。只是今上却不像是先皇那样了。他是你个哥哥,不是你的阿玛。”

胤祈抿着唇,寻了一会儿,静嫔的话,说的当真都是道理。

兄长和父亲,自然是不同的;兄弟情和父爱之间的距离,也相当遥远。同样的一件事,康熙或许只是笑过,就当做没有发生;但是如果是被雍正抓到了,怕是不掉脑袋,今后这一辈子也都差不多完了。

再加上他又是那么个眼里不揉沙子的性情脾气,康熙在时,他还努力收敛,说一说戒躁用忍的道理。此时康熙没了,他可不就是没人管束,想怎么使性子发脾气就怎么来了。

只是胤祈却一直怀疑着,胤禛对于他的情感,不止是兄弟之间那么一点单薄的情意。

若是说兄弟情,皇家这些个兄弟们之间,哪里还有什么兄弟情了。特别是康熙的这些个儿子们,相互之间那都是仇敌。哪怕是一母同胞呢,不仍旧像是胤禛和十四阿哥那样?即便是好些的,五阿哥和九阿哥之间,也不见得就有多么深厚的情谊。

也只有结成了同盟的,那才真正是有些情分在里头的。而即便是这一种情分,也单薄如纸,在利益面前,几乎是不堪一击。

即便是胤禛对十三阿哥,八阿哥一党当中,八阿哥对胤禟胤俄,这样被后人都称道的兄弟情,难道就没有利用和防备了么?

若是当真不防备,为什么历史上怡亲王一直到康熙六十一年五月才又回到御驾前?若说是胤禛没有那个能力让十三阿哥重回政坛,那么胤祈经历的这个康熙五十八年,十三阿哥的复起,掌控镶黄旗和丰台大营,又是谁一手推动的?

若是当真没有利用,那么为什么当时在清溪书屋,说康熙传位给十四阿哥的,不是八阿哥而是九阿哥?这难道不是让人替他出头吗?而到了此时,八阿哥还不知道劝诫九阿哥收敛,又是为了什么?当真是好兄弟,怎么也该劝说几句的吧?

从他穿越之后的这将近九年的时间里,胤祈早就不再相信历史上传言中那些关于康熙朝的皇子们之间的兄弟情了。都不过是戏说罢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