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妃娘娘和宜妃娘娘那边呢,可有什么法子?”
这句话一入耳,胤禛灵光一闪,突然就明白自己到底觉得哪里不妥了。
出了这种事情,德妃她们自然是五内俱焚,着急上火的,连太后也天天关在自己的小佛堂里念经诵佛,祈求皇帝平安。
太子虽然天天来探望,虽然也表现得很关心,但却丝毫没有忘了帮忙处理奏折,与朝臣议事,一切有条不紊,不慌不忙,正是因为太过冷静了,所以让胤禛觉得怪异起来。
这些事情完全是凭空猜测,不能随便乱说,所以他也只是同胤禩略说了一下自己的感觉。
胤禩自然知道太子那丁点异常从何而来,但他没想到这位四哥的敏感度居然如此之高,现在就能观察入微。
他想了一想道:“皇阿玛的病情没有起色,都是由太医院诊的脉吧?”
胤禛点头:“这是自然,听说朝臣里有提议去民间寻访医术高明者的,但被太子驳回了,说不稳妥,后果难料。”
胤禩道:“京城不是有西洋教堂吗,他们洋人治病,都有另外一套法子,不若请他们来看看?”
他并不知道那能治疟疾的金鸡纳霜,最后到底是被谁呈上来的,但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人说起这件事情,眼看康熙病情沉疴,已经到了不能再拖的地步。
胤禛愣了半晌,才道:“洋教士的东西,怕是不可信吧。”
“当年汤若望很为太皇太后倚重,皇阿玛更是精通西学,这些年我们同样学了不少,听说洋人治病跟我们很不一样,或许能有希望。”
胤禛皱眉:“就算我们有这个心,又有谁肯冒险担这个责任?”
胤禩思忖片刻,道:“找大阿哥。”
大阿哥与太子之争,渐渐浮出水面,连他们这些兄弟,也略知一二。
康熙病重,若有个万一,继位的自然是太子,到时候大阿哥的日子就要难过了,所以如果说现在有谁最希望康熙长命百岁的,那大阿哥肯定是其中一个。
群医束手,走投无路,就算有一丝的希望,也会让人想去尝试。
德妃和宜妃是后妃,不好插手这些事情,太子和索额图,更不会担这个责任,因为康熙的病,其实对他们有百利而无一害,如果因为他们首肯用药而让康熙遭到意外,原本无功也要变成有过,继位就要平生波澜。
在这种情况下,大阿哥就是最适合的人选。
胤禛马上明白过来,道:“那我们这便去找大哥吧,成与不成,尽一份心力而已。”
此刻的四阿哥胤禛,完全没想到过皇位会落在自己头上的可能性。
在他上面,别说有个太子,就算没了储君,还有深受重用的大阿哥,和文才出众的三阿哥,所以胤禛心无旁骛,确实只是想要康熙早日好起来罢了。
胤禩自是点头答应。
大阿哥此时正焦头烂额之际,见了他们自然没有好脸色。
明珠被起复,随福全参赞军务去了,余下他一人留在京城,想商量点机密也没个人可以推心置腹,又碰巧撞上康熙生病,实在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出了这样的大事,大阿哥生怕有变,每天几乎都泡在宫内,所以胤禛要找人,倒是方便得很。
“见过大哥。”
胤褆皱起眉头,没什么心思应付他们。“有什么事?”
胤禛道:“皇阿玛生病,我们也担心得很,所以过来问问大哥有什么法子。”
他挥挥手,心烦道:“好了,你们回去等消息吧,皇阿玛会没事的。”
“大哥,皇阿玛崇尚西学,之前我们也曾接触一些,听闻洋人治病别出心裁,要不找个洋教士来给皇阿玛瞧瞧?”
胤褆没想过这遭,愣了一下,眉头依旧紧锁。“洋人的医术,怎及得上我们博大精深?”
胤禛道:“但是听说现在太医们都束手无策了,但凡有一丝希望,怎能不试一试?”
胤褆沉吟不语,良久,才慢慢道:“跟我去见德妃娘娘、宜妃娘娘。”
此事事关重大,德妃、宜妃也不敢作主,忙遣人去问太后的意思。
太子闻讯也赶了过来,却是极力反对。
“皇阿玛万尊之躯,是可以随便试的吗?”太子盯着大阿哥,声音带了些凌厉。
大阿哥胤褆丝毫不惧地迎了上去。“现在那些废物太医都束手无策,再这么拖下去,难道皇阿玛的病就能好么?”
两人正僵持不下,忽闻宜妃惊喜喊道:“皇上!”
众人心中一跳,忙往榻上望去。
只见康熙的眼睛睁开一条缝隙,嘴唇微微阖动。
大阿哥见机,抢前一步跪倒在地。“皇阿玛,你愿试一试西洋人的药么?”
康熙沉默半晌,费力地吐出一个字:“传!”
胤褆大喜,忙使人去传洋教士进宫。
太子不好再插口,肃立一旁面无表情,心底早已将大阿哥骂翻了天。
借刀
洋教士进了宫,问清康熙的病情,对众人说,康熙的病是疟疾,在他们那里有种药,叫金鸡纳霜,只需服用就能完全康复。
众人将信将疑,可事到如今也只得死马当活马医。
康熙服了药,又养了一两天,果然渐渐好转,不仅退了烧,脸色也好看许多。
消息传出,太后在佛堂里只念阿弥陀佛,德妃等人心里更是暗松了一口气。
大阿哥更是喜不自禁,自己在这件事上的功劳,那是任何人也抹杀不掉的。
朝堂上因为康熙之前一病不起,前线又还在激战,很是忙乱了一阵,如今雨过天晴,康熙病好,又都将各人心中的小九九给压了下去。
胤禩被召去钟粹宫,便看见惠妃地坐在那里,旁边坐着春风满面的大阿哥胤褆。
他心知为了什么,也不点破,一一行礼。
惠妃笑眯眯地让他快些免礼,又喊他近前,看了好一阵,才道:“你这孩子,就是礼数太多了,来我这还用得着行这么多礼嘛?”
胤禩道:“礼不可废,再说惠额娘对胤禩的养育之恩,也当涌泉相报。”
惠妃望了大阿哥一眼,又转回来,满意地点点头,却笑道:“行了,知你孝顺,若不是你,皇上也不能这么快康复。”
胤禩肃容道:“皇阿玛洪福齐天,自然有神灵庇佑,何况要不是大哥御前进言,也没有今天的结果了,胤禩年轻轻轻,哪里有什么功劳?”
惠妃更满意了,忙握住他的手,将他拉到一旁坐下,胤褆也难得耐心地与他说起话。
“你怎么想到要用洋人的?”惠妃听了胤褆的描述,有些好奇。
胤禩看起来似乎有点羞赧。“四哥来看我,我们都在担心皇阿玛的病情,那会跟四哥一起想出来的,四哥说大哥跟随皇阿玛已久,对于西学最是了解,不如来问问大哥。”
三言两语,将功劳都推到别人身上。
胤褆点点头,心里很是受用,对这出身不好的弟弟,倒也高看了几分。
“多亏了你。”场面话还是要说两句的。“以后有什么难处,短了什么用度,只管到这里来说,大哥怎么都会帮你想办法的。”
“谢谢大哥。”胤禩露出欲言又止的神情。
“怎么,有事就和你大哥说说。”惠妃轻拍着他的臂膀道。
“那天我与四哥从上书房回来,途中碰见二哥的随身太监吕有功,我不小心撞了他一下,现在想起来还是有些不安。”
胤褆心说我还道是什么事,当下不以为意地挥挥手。“一个奴才,你在意什么,撞了就撞了。”
“毕竟是二哥的人。”胤禩为难道,“那天看他脸色青白的,好似受了很大的惊吓,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被我撞倒的缘故。”
胤褆心中一动,道:“你将那日的情形详细说说。”
胤禛踏入屋子的时候,看到的便是这么一幕:胤禩趴在桌子旁边,数着桌上的金银锞子和其他一些零碎的宝石珠子,不由好气又好笑。
“这是在做什么,堂堂一个皇阿哥成了守财奴了?”
胤禩抬头笑道:“今日去钟粹宫一趟,惠妃娘娘赏赐了不少东西给我,说是多谢我们在大哥面前进言,想必四哥也收到了吧?”
胤禛点头道:“我刚从那儿回来。”
胤禩兴致勃勃:“四哥,惠妃娘娘给的另一些东西,像鼻烟壶,折扇一类,我拿来与你兑换些银钱吧?”
胤禛哭笑不得:“真成守财奴了?这里短了你的用度?要那么多银钱做什么?”
“我想着日后出去独立了,开一两个铺子,做点小买卖的。”
胤禛皱起眉头,不知道他这种想法从何而来。“你是皇阿哥,要注意身份。”
胤禩笑道:“四哥莫恼,先听我说完。你知道我向来没什么大志,只想安分守己地过日子,我早就想好了,上次在宫外买下的那两个奴婢,到时候正好派上用场,开铺子也算不上什么大事,许多大臣私底下不都做这样的事情。”
胤禛定定看了他半晌,道:“无论你做什么,我总是支持的。”心底想的却是:这八弟怕是见多了宫里的勾心斗角,小小年纪就想好了退路,无论如何,将来自己若有能力,总要护他一方周全的。
胤禩不知他在想什么,只当对方答应了与他兑换,笑逐颜开,便喊他一起来数银钱。
自重生以来,虽说波澜迭起,但都有惊无险,加之他谨慎小心,日子倒也平安顺心,眼看再过两年,自己也要开府独立了,胤禩心中高兴,又是在胤禛面前,行事不免随意一些。
也许连他自己也没有察觉,自己对胤禛的观感,已经在不知不觉之间慢慢改变,连带着也影响了一些行为。
胤禛难得见他有这般似正常孩童的举动,啼笑皆非,只得按住他的手道:“莫胡闹了,我有件事要与你说。”
康熙喝了药,背后垫着软枕,正半靠着看奏折,梁九功掀帘而入,道:“万岁爷,大阿哥求见。”
“让他进来吧。”
“嗻。”梁九功垂着头退出去,不一会儿,胤褆进来了。
康熙放下奏折,看着这个已经十八岁的儿子,神情缓和下来,待他行礼之后,便道:“坐吧,看着瘦了,这阵子你也辛苦了。”
“儿臣不敢当皇阿玛赞,侍奉皇阿玛是儿臣的分内事。”说着,胤褆声音里带了些激动和哽咽。“看到皇阿玛无恙,儿臣心里就万分高兴。”
康熙带了些慈色,温言道:“这几天你便回府去好好休息吧。”
孰料胤褆却突然站起来,跪倒在地,咚咚咚连嗑了好几个响头,方道:“儿臣心里有一事,不知当说不当说。”
康熙怔了怔。“说罢。”
“儿臣也想了数日,可觉得若是不说,怕皇阿玛一旦被小人所趁,儿臣就万死不辞了。”胤褆先想好铺垫,见康熙并没有不悦之色,便道:“此事事关重大,还请皇阿玛听完,千万不要动气。”
康熙淡道:“但说无妨。”
“皇阿玛亲征噶尔丹,为国平叛,可却有人在后面,意图断了大军粮草,让您……只是他们万万没想到,您却因患病折返,让他们的阴谋落空。”
康熙沉默片刻,道:“证据呢?”
胤褆深吸口气,从袖中掏出几张纸,膝行着呈了上去,待康熙接过去,便一边道:“这还是毓庆宫的近侍吕有功露了破绽,让儿臣起疑,又去勘察一番,这才发现,索额图竟然胆大包天,意图犯上作乱!他……”
“朕知道了,你下去吧。”康熙看了一会,把纸放在一旁,面色淡淡,不置可否。
胤褆愣了一下,有点不甘心。“皇阿玛……”
“朕累了,跪安吧。”康熙闭上眼,不再看他。
胤褆咬咬牙。“嗻,儿臣告退。”
待胤褆走了,康熙这才睁开眼,拿起刚才的纸张,又看了几遍,随手拿起一个火折子,点燃起来。
看着纸张在火焰中一点点化作灰烬,康熙叹了口气,眼神有些疲惫。
这边儿子谋害老子,大哥算计弟弟,阿哥所那边,却是因为另一件事。
胤禩见胤禛说得郑重,放下戏谑的心情,笑道:“四哥要说什么,洗耳恭听便是。”
胤禛望着这个弟弟日益肖似良嫔,愈发温雅的五官和气质,忽然想起上次他醉酒自己情不自禁亲了他的事情,心中五味杂陈,不由转开视线,淡淡道:“皇阿玛身子好了之后,前些日子,额娘找我去,说明年就要给我指婚了,问我有哪家中意的格格。”
胤禩愣了一下,随即笑道:“敢情好,四哥终于要成婚开府了,以后我便可去你那儿打打秋风,只要别嫌我烦就行。”
胤禛要的,压根不是这种反应,可他也不知道究竟希望对方出现什么反应,见他浑然没心没肺似的为自己高兴,明明是应该的,看在眼里,又觉得莫名烦躁。
纵是胤禩多了四十年的阅历,也猜不出他突然变脸的原因。“四哥可是有什么烦心的事?”
胤禛强压下心头不快,撇过头去。“没什么。”
胤禩被他喜怒无常的性子弄得愈发奇怪,伸手往他额头探去。“是身体不适?”
胤禛看到他关心的神情,心底又酸又甜,只恨恨想道:我要成婚,以后不常见到我了,就这么让你高兴?
这个念头浮起来,便愈发心烦气躁,就在此时,身后的门被推开,却没听见通报声。
胤禛头也不回地斥道:“哪个不懂规矩的奴才,滚出去!”
伴随着他的叱喝,传来一阵瓷坛子落地开花的声音。
“小十三?”胤禩有点愕然,也没想过进来的会是他。
胤禛转过身,只见十三阿哥胤祥呆呆地站在门口,脚下躺了一地碎片,看那模样,显然是被胤禛的吼声吓到了。
两只蛤蟆在满地碎片中鼓着腮子跳来跳去,呱咕呱咕地叫。
蛐蛐
两人俱都愣了一下,望向门口。
胤祥脸上残留着惊吓,一副泫然欲泣的模样。
眼看洪灾就要泛滥,胤禩赶紧道:“十三弟莫哭,不就一个坛子么,八哥这里多得是,你愿拿几个就拿几个。”
胤禛站在那里,心头却是一片混乱,也不知道自己为何突然就发了那么大的火。
胤祥瘪着嘴,怯怯道:“我捉了蛤蟆来,一只是我的,一只送给八哥。”
送蛤蟆……胤禩哭笑不得,忙道:“你去找高明要个坛子,八哥帮你把蛤蟆捡起来。”
胤祥很听话地点点头,收了眼泪,转身出门找人。
他弯下腰想去抓那两只蛤蟆,却听那蛤蟆呱咕一声,跳得没影了。
胤禩傻眼了。
纵是胤禛心头再郁闷,此时也忍不住笑出声来。
胤禩苦笑:“四哥别净站那里看戏,快来帮忙捉蛤蟆,一会小十三回来看到,又该哭鼻子了。”
胤禛想想也是,只好挽起袖子,跟胤禩满屋子找蛤蟆。
待胤祥兴高采烈地捧着坛子回来,便看到两人抄家似地翻东西,后面跟着张大了嘴巴的高明。
“爷在找什么,跟奴才们说一声就是了,不用自己动手啊!”高明喊道,忙让人拿了湿毛巾让两人擦汗。
“八哥找到了?”胤祥蹦蹦跳跳地跑过来,孰料脚底不小心滑了一下。
旁人动作再快也来不及扶住他,胤祥手中的坛子顺势飞了出去,砸在地上,整个人跟着往前扑倒。
几人连忙上前将他扶起来,胤祥小手从身下掏出一样物事。
细瞧之下,居然是刚才遍寻不到的其中一只蛤蟆。
蛤蟆兄被那一压,已经双眼翻白,断气了。
胤祥原本强忍着的眼泪,这下再也止不住,哇哇大哭起来。
四阿哥胤禛哪里学过哄人,唯一交好的胤禩早熟懂事,更是压根不需要他哄,此时哭声贯耳,手足无措,憋了半天也只说得出一句:“再哭的话要被恶人捉去吃掉的。”
于是十三阿哥哭得更厉害了,那哭声估计出了阿哥所几里外都还听得见。
胤禩将他身上灰尘轻轻拍去,笑道:“哪有皇阿哥老是哭鼻子的道理,要被笑话的,蛐蛐可比蛤蟆好玩多了,八哥带你捉蛐蛐去?”
说到哄小孩,他完全是驾轻就熟,早年膝下子嗣单薄,八福晋多年未出,后来纳了个张氏为妾,这才有了弘旺,全家宝贝得跟什么似的,所以弘旺小时候没少被娇惯,动辄不满意就大哭,谁也镇不住,只有他这个阿玛出马,才能让他乖乖消停下来。
想起这一遭,也不知今生重来,跟弘旺是不是能再见,胤禩心下叹息,面上却依旧笑着哄胤祥。
四岁的小孩被胤禩画的大饼吸引住了,渐渐止了哭声,眨巴着湿润的大眼睛望着他。“八哥,我要蛐蛐儿。”
“走。”胤禩牵着他的手就要出门,见胤禛还站着不动,便笑道:“四哥,人是你弄哭的,捉蛐蛐可也有你的份,就当哄哄弟弟吧。”
胤禛早就被胤祥折磨得没脾气了,见一大一小两个弟弟都看着他,只好苦笑:“岂敢不去。”
说是带胤祥去捉蛐蛐,其实具体执行还是由太监们去做的,否则上头怪罪下来,说堂堂皇阿哥居然趴石头缝里挖蛐蛐,下面的人便都要吃不完兜着走了。
一个时辰后,胤祥捧着罐子里的两只蛐蛐,看着它们相斗正欢,总算
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