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文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29部分阅读(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小女孩松开手,便往外走。

他忙跟了上去,却瞧着世芸拎着个棉布兜儿过来,忙迎上去,当地施礼:“师母。”

小女孩已经走到母亲的身边,唤了一声,随即看着方进。

世芸不想方进居然来了,“怎么会是你?我听人说有人来找大人,没想到居然会是你。怎么都不歇下?你的行李呢?我叫人给你腾屋子。”

“不急,先生的事情要紧。”

世芸看着那些东西,点了点头,唤了女儿:“见过你师兄,姓方。”

小女孩儿很听话,走上来同方进见礼,然后又挨着母亲站,她却是不怕人,世芸一直带着她到外面走动,见识了很多。

“不过才几个月师妹便长大了那么多。”方进拿手比划着,他只觉得这变化太大了一些,只是一会儿的工夫,怎么就变了那么多。

世芸笑了笑:“小孩子长得快着呢,三天一个样儿。你忙吧。也不耽搁你了。”

****

章延闿鼓励百姓开垦荒地种粮,可是同时也鼓励中桑养蚕,因为耕牛毕竟有限。由于田地令的下令,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地是有了,耕牛跟种粮却是不够,只能借其他的来代替。种桑养蚕也是一条生财之路。

开荒种地这样的事由章延闿出面,连他为了起表率作用也卷了裤腿下地同百姓们一起劳作。而种桑养蚕的事却落在了世芸的肩上,她也要做出表率。

这一日章延闿带了世芸下乡,他们要为这个乡的百姓做出表率。

里长跟地方早迎出了十里地,殷勤的领着这位县太爷四处瞧。这是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每人都忙碌着。郧县处于南北之间,气候温和,雨水适中,即可以种水田,又可以种旱地。只要抓紧时间,再加上风调雨顺,来年定会有个好收成。

“种牛可够?”

“够。”里长地方忙接着话儿,只是章延闿问的并不是他们。

老农看了看地方,好容易道:“回太爷的话,够。”

章延闿四处看看,能用耕牛的还是少,大多数还是要靠人拉:“不够,远远不够。”

里长地方怔了怔,不晓得这时候该怎么接话。

章延闿却脱了官服,脱下官靴,卷了裤脚便下田去了。里长跟地方见了,忙也脱靴下地,哪里能知县大人都做了,他们在边上干瞧着的道理?

里长下到一半,看着那水田,犹豫了,站住了脚,回身将章延闿的官服官靴收在手里,打着赤脚在田埂上走来走去,颇为关切地看着要跟老农一起种田的章延闿。

地方没有里长那么精明,待双脚已经踏入田里,没发现里长的身影,待他回头,才发现里长居然没下田,他那脱靴的动作不过是个鳌头。地方顿时觉得自己上当了,他怎么就没想到要帮知县大人拿衣裳呢?可是,他现在想回去也没有办法了,只得硬着头皮往前去。

才走到章延闿的跟前,他便觉得腿上有些不对劲,低下头一看,发现几只大蚂蝗趴在自己的腿上,他下意识便伸手去拽,那老农见了忙伸手拦住,赔着小心的道:“老爷,不能拽,拽了还在上头。”

地方急着道:“那怎么办?”

“只让他吸,吸饱了,它自己就会掉下去。”

地方一听吓得失声道:“要让它吸饱,那我不是要。。。”他见章延闿看着他,就连章延闿的双腿上也吸附着几只蚂蝗,顿时收了声,“不,我是说要怎么办?总不能一直这样。人哪里能受得住。”

章延闿道:“擦些香油便没事了。”

地方听了忙让人去准备香油。

章延闿道:“擦了香油还怎么做事,你不会就上去。“

地方哪里干,只得老老实实地站着,强忍着内心的恐惧不往腿上看,一心只盯着章延闿的动作。

知县大人的动作很麻利,跟老农相谈也甚欢。

世芸在老农家同农妇说话,她并不是单单来做桑植的,而是要趁这个机会帮章延闿多了解些情况,好让他知道。

老农姓高,有五个儿子,三个孙子,两个孙女。湘儿已经跟两个女孩儿去玩了。

“阿弥陀佛,多亏了知县大人,明年总算可以吃上自家的粮食。”

“是,若不是知县大人,我们还胆战心惊的。”

“我们家儿子多,力气也多,山头我们也包了旱地。这在老家,我们就是地主了,这时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高家的第二个媳妇却道:“太太,这地以后不会收回去吧。”

世芸看着这个儿媳妇,她倒是跟人不一样。世芸笑道:“当然不会收回去。鱼鳞图册已经做了,就是你们也要纳入郧县版籍的。怎么还会收回去。”

一听不收回去,农妇们越发的高兴了。

一行人说说笑笑,就要到做饭的时候,世芸提出也要帮忙,农妇们怎么都不敢让她进去,世芸只得在外头等。那个二媳妇却留在世芸身边, 她一点畏惧的神色也没有,言谈也颇为大方,倒像是有见识的。一问下来,原来是个秀才的女儿。

“令尊呢?”

“就是本村。只是我没兄弟,我父亲年纪又大,除了教书什么也不会。倒也没开什么地。”她特地说了教书,这人能安居乐业了,这教化也是要展开的,先让知县太太知道她父亲是秀才,日后说不定也能到县衙做事,这样她老父到不用成日里哭吟什么“天生我材必有用”之类的话了。

农妇的动作很麻利,一会儿的工夫,已经将饭菜做好。熬出来的老碱水稀饭,煎的黄亮亮的煎饼儿,上面撒了葱花,喷香喷香。还有那自家腌的酱菜。

章延闿卷了一张饼儿,大大的咬了一口,只说好香,又顺着碗边儿大大的吸溜了一口儿稀饭,只说:“好吃。”

老农跟章延闿说了一上午的话, 倒也不怕,只道:“这是粗食,您只是瞧着新鲜儿。”

章延闿只低着头吃着。

正吃着,衙役匆匆忙忙地跑来:“大人,老爷,县尊大人。”

章延闿放下碗,笑着道:“好你个小子,知县的名讳儿,你一溜儿的叫全力。什么事?”

衙役忙站起来道:“大人,来了个什么官儿要见您。钱师爷让小的来请您回去。”

“什么官儿?”

“不晓得。只瞧着衣裳好着呢,像个大官,还骑着马,带着两个随从。”

是府里的人,或者是再往上。。。自己的那个题本。。。

章延闿忙吃了剩下的饼儿,洗了手,对老农说:“本县有事,先走一步,日后再来观察。”说着又让世芸留下五百钱 以作今日的饭钱,急急忙忙地往县衙赶。

第111章 来人(中)

章延闿同世芸匆匆忙忙的结束了这一次的下乡,匆忙赶回来县衙。章延闿同世芸一起坐车,这样可以快些到县衙。一路上两人都没有开口。

章延闿想着有可能发生的两种情况,一个是上峰赞赏他的建议,支持他推行,再一个便是上峰不赞成,可是不赞成怎么又会来人? 面斥他?这么轻?章延闿不禁往好处去想,或许是好事,上峰比较中意他的意见,派人来问询,那么这个人很有可能会是布政使大人派过来的。

好容易到了县衙,钱师爷领头迎了出来,匆匆行礼便请了章延闿入到一边说话:“大人,要小心应付。”

钱师爷的神色凝重让章延闿本生带着一丝欢喜的心拧了起来:“是谁?”

“布政司的肖大人。学生陪了许久什么也没问出来,大人还是小心一些。”

章延闿点了点头,回身对这世芸道:“我去去就来,你吩咐人准备一桌酒菜。”

世芸应下,只是满是担心的看着章延闿离开。

等待总是熬人的,世芸连酒席也没心思置办,只将事情交给了吕厨娘,自己坐在屋子等消息。簇水的手脚一向是最快,一下子就摸了过去。

突然她踉踉跄跄地跑了回来,面色苍白地道:“姑娘,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世芸心顿时沉了下去,她撑着内心里的一份坚韧站起身来:“什么事?”簇水一紧张就会叫她姑娘多年的习惯,在紧急的时候便会冒出来。

簇水白着脸,指着外头:“肖大人发了好大的火,要二爷立即改了那个占地的命令。”

“二爷怎么说?”

“二爷不同意,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朝廷的政令怎么能朝令夕改,又说,百姓们现在安居乐业,还要请那个肖大人到四处走一走,看一看。”

是了,只有看到实情,才会理解章延闿的作法。

“可是,肖大人不愿意,只说 ‘本官来的路上已经看到了。到处都是民怨。’还说,二爷强行收贿,但凡有人告状都要先缴一石粮食。说已经有人将他告到了布政使大人的跟前。布政使大人这才命他来暗访。”

后面的不用簇水说,世芸也知道是怎么样的情况了。那位肖大人已经认定章延闿收受贿赂,甚至是强占他人良田。这些所谓的他人良田,怕就是那些田地的原主。这些人早在流民起义之时举家逃了出去,想来是这次占田的事传到了他们的耳朵里,他们不满自己的财产丢失,告到了布政使大人的面前。而这位肖大人也认定了章延闿的‘胡作非为’。

“肖大人只说来暗访的么?”

簇水忙点着头:“是。他后来说要到布政使大人的面前参二爷。奶奶,您快去劝劝二爷吧,这么拧下去,怎么能行。二爷把那个肖大人给关了起来。”

世芸只觉得头顶顿时炸开了锅儿,章延闿居然把那个肖大人关起来。私自关上官,是以下犯上,到时候即使章延闿有理,也是没理了三分。

世芸忙就要往外走,突然又站住了脚。

簇水本还想往前头带路,让世芸去劝劝章延闿。可不能干这样的事,二爷的官儿不想做了么?她可不能就这么灰溜溜的回去。这被罢官同自己还乡的区别可大了。

世芸摇摇头。章延闿这么做是有他的道理的。若是由着那个肖大人回去,到了布政使大人的跟前,就是参章延闿的份儿,章延闿就危险了。现在把那个肖大人拦住,是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这个时间内,章延闿可以做些事情。这个事情就是,为农民的春耕争取时间。

流民之所以安定就是因为这个田地,春耕对于他们来说,那更是重中之重。所有的一切最后都体现在秋天的收成上。

章延闿现在就是要拖,拖到春耕结束,拖到布政司没有肖大人的消息,再派人来,那时候春耕结束,一切都是新的景象。到时候他的政绩也就出来了。

世芸吩咐着簇水:“不管他,你收拾出一副铺盖出来,再打扫间屋子出来。算了,我亲自去。”她带着簇水横云两个便在县衙的西边收拾出两间屋子出来。

这是绝对不同的关押地点,不是大牢,却胜似大牢。

这边是衙役住的地方,他们处于衙役包围的地方,就是想跑也跑不出去。

但是她却将屋子收拾好,按着章延闿的书房布置着。书桌,笔架,大架子床上挂上了深蓝色的帐子。她特地让顺儿到杂货铺子买了一个黄铜脸盆摆在了架子上。还从章延闿的书房搬了几套书过来,又摆上了笔墨纸砚。

这才跟章延闿说了,把那个肖大人“请”了过来。

章延闿看了世芸布置的屋子不由一笑:“你这是请他来做先生的?这屋子到比我的书房布置的还要好。”

世芸见章延闿满意笑着道:“等二爷什么时候做了五品的官儿,妾身就给您布置。”

章延闿也笑了。他只是想到要把肖大人给软禁起来,省得他现在就跑到布政使大人跟前乱说,坏了他的事情。等春耕结束了,若是这位肖大人,或者是说布政使大人,对他的作法有什么不满,想要强制废除,这郧县的百姓便头一个不同意。

现在不让种也就算了,可是等那秧苗长出来了,再拔了,那就是坏了百姓的希望。这些人本就是流民出身,已经同官府斗争了两次,现在他们不在乎再斗一次。那些秧苗已经是他们活下去的希望了。

章延闿吩咐人将肖大人带了过来,亲自领着肖大人看了屋子:“大人可还满意?若是有什么不如意,只管吩咐下官。”又吩咐毛二,“你们四个从今儿起就伺候着大人,好生的伺候着,一步也不许离开肖大人。肖大人是布政司的大官儿,要好生的伺候,若是肖大人有什么事,我惟你们是问。”他沉着脸吩咐着毛二他们,转脸又是嬉笑嫣嫣地看着肖大人,“肖大人若是有什么需要,你只管让他们告诉卑职。卑职这里虽比不上省城,但也不能叫您委屈。下官已经嘱咐了厨房置下一桌酒菜,替大人接风洗尘。大人且在卑职这住几日,也还让卑职尽尽孝心。”

肖大人哪里不晓得自己是被软禁了,就是不答应也是要答应的,看了一眼屋子,倒也还干净,沉着脸哼了一声,不再理章延闿。

章延闿小心翼翼地退了出去,随即指挥着毛二他们,承诺若是办的好,事成之后加倍奖赏。

“肖大人可满意?”

章延闿笑道:“他不满意也得满意,满意要说好极了。他这龙到了我这一亩三分地就要卷着。到我的头上耍他的五品官儿的威风了。”

世芸劝着他:“虽是关着了,只是还是要小心着些。毕竟是布政使大人跟前的人。你打算留他到什么时候?”

章延闿靠在床上,思量着:“我还不打算放他走了。”

“啊?”

“放长线 钓大鱼。不是对我郧县好奇么?那就过来瞧瞧。到比我那题本要管用的多,我那上面说的再天花乱坠,他们没见到也只认为我是胡说。”

大鱼。。。章延闿这是要把布政使大人引来,要让他亲自看看他的政绩。

“只是布政使大人会来么?”布政使大人哪里是章延闿说让他来就来的呢?只单单困住那个肖大人就能让布政使大人前来?章延闿一定还有什么法子。

章延闿坐起身,对着世芸道:“你先睡吧,不用等我了,我还要同钱师爷再商量商量。”要把布政使大人引来,单单的开田种粮是不够的,本来是打算在春耕之后做的,现在怕是要提前了,要好生的合计这些事。

布政使大人最终没有等来,等来的只是将章延闿锁拿入省城。

世芸带着女儿一下子便扑向了章延闿。湘儿是个孩子,听了母亲的话,只晓得抱着父亲的腿哭便好,她本来瞧着有人抓了父亲就害怕,现在母亲叫自己哭,她再也忍不住的哭了起来。

“叫你不要分田,你就是不听。这下子惹恼了那些原主吧。他们都是跟上头透着气度。还好要抓了你,若是要把田分出去。。。”世芸的哭喊声很大,她就是要让百姓们听听。

也不晓得是从哪里传出来的消息,只说有人告了新任知县,要把田收回去。百姓们立即不干了,拦着锁拿章延闿的人不让走,只说章延闿是好官。不许拿。

只是,章延闿到底让人带走了。

郧县的百姓激动起来,邻县的流民为了自己也能跟郧县的人一样能拥有自己的田地,也激动起来。百姓们在X福动中爆发起来。

邻县压不住,县官们只觉得自己命都要保不住了,府里面也发出救急警报,到了布政使哪里就成了流民 又要暴乱。这荆襄地区本来闹过两次流民起义,布政使早就乱来,忙上报朝廷,请求派兵阵营。

这一天,世芸打算带着女儿瞧章延闿,他被关在布政司大牢已经两个多月了。因为流民暴乱的事,布政使大人已经将他抛到了一边。只关不审。

她才到了大牢,向往常一样要去见章延闿,那牢头摆着手道:“不行,有京里来的大人正见。”

京里面的,到底是惊动了京里。是啊。她怎么就忘记了五枚,泰宁侯那里,要请泰宁侯帮忙才是。

第112章 来人(下)

世芸方要转身,那牢门打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个锦服男子,世芸忙低下头,侧过身子。那牢头赶紧迎上去:“大人,您出来了?”

男子从袖口掏出个钱袋子抛给牢头:“这个请你打酒吃。”

牢头接了钱,眉开眼笑的,口中却是道“怎敢要大人的赏呢?”

男子只是笑了笑,路过世芸身边,却站下了脚,盯着她仔细的打量着。

世芸再次侧过身子,可那男子依旧盯着她,一刻也不放松,她干脆拉着孩子快速的走了

船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