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文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7部分阅读(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船说人都已经吃过晚饭了。 两个哥哥眼巴巴的盯着门口,看见三人回来,嗷的一声就冲着杜妈手里的东西冲了过去。嘴里还不停的念叨着为什么不告诉他们,为什么不带他们一起去。

“行了,别念叨了,看看给你们买了什么东西。”,杜妈把满满一袋子的课本递给两个哥哥让他们抬进屋子。

“大哥,大嫂,你们是不是买到课本啦?”,关系到自己这个老师能不能当的成,小叔也开始不淡定起来,看见两个哥哥抬着一袋子东西,好像很重的样子,不由得问到。

“是啊,弄到了,还没有花钱呢。一会等我吃完饭再跟你说说怎么回事”。

杜奶奶一看三人回来了,手里忙活着给他们盛饭,嘴里还念叨着杜爹,“你们带着芽儿去,也不知道早点回来。饿坏了我的乖孙女怎么办?”。

杜爹草草吃过饭,因为他等不及想要跟家人好好的显摆一下自己今天的丰功伟绩。

“我们上午到了县城,结果售货员告诉我们没有课本,当时可是把我们愁坏了。正准备下楼的时候一位老大爷告诉我们说废品收购站里肯定有不少课本。我们就想着碰碰运气,去了废品站,说是给孩子找小人书的,然后给了看门的一块钱就进去了。里面的课本可是不少,就是废品太多,找起来麻烦,而且害怕被人发现喽”,杜爹歇了一口气,喝口水继续。

“不过就是这样,我们也找到两三百本课本呢,还都是新书呢。从一年级到初中的课本都有,每个年级都能凑上十五六套,要是两个人一套的话,足够用了。等下次有时间我们再去看看,说不定还能找到一些。”。

两个哥哥已经等不及,把袋子里的课本倒了出来,翻翻这本,看看那本,虽然都不认识,但是兴奋的不得了。小哥又看到杜妈刚刚放下的大包小包问到,“妈,这些包袱里面是什么,也是课本吗”。

“不是,里面是给大家买的布料,还有给爷爷奶奶买的蛋糕,给你们买的糖果。给尝尝糖果甜不?”,杜妈从包袱里掏出几块糖果递给两个儿子。

芽儿看见杜妈买的布料想起来,空间里的那些绫罗绸缎什么的是不能拿出来,但当时自己购买的那批物资里面,有不少衣服和鞋子都是能现在用的。当时买的时候就考虑到是给山里的老乡买的,都是结实耐劳的普通款式。现在看来虽然有些现代,但是还能说得过去。

“小叔,这是妈妈给你买的衣服和鞋子,听售货员的阿姨说,连首都的领导们也都这样穿呢。”,芽儿假装从包袱里掏实际上从空间里拿出一套灰色中山装和一双普通款式的皮鞋递给小叔叔。这双鞋子还是当时准备送给王大哥的,结果忘了给他了,正好小叔的号码跟王大哥的一样。接着又从空间里拿出两套黑色的中山装和两双老北京布鞋,“这些是爹爹和爷爷的”。

爷爷见自己还能穿上中山装,这可都是大干部穿的衣服,乐的忍不住又想拿起烟袋抽上一口,手还没有碰到烟袋,就被芽儿瞪了一眼,不由得讪笑道,“芽儿,爷爷可是有听你的话,没有再吸了,这次只是闻闻,真的只是闻闻。”。

芽儿见还没有奶奶和杜妈的,但是空间里的那些女装实在是不适合这个年代,就从库房里拿出两只金手镯分别递给奶奶和杜妈,“这是给奶奶和妈妈的。”。杜奶奶和杜妈也知道芽儿肯定是从空间里拿出来的,都含笑接过来。是女人都喜欢首饰,虽说干活的时候不能带,但平时看看也是好的。

两个哥哥见众人都有礼物,竟然没有自己的不乐意了,“芽儿,爹和娘给俺们两个买的啥,怎么就没有俺们两个的”。

看着两个哥哥一副不乐意的样子,拿出两个魔方还有几本小人书递给他们,又细细的给他们说了魔方的玩法,两人才有阴转晴,嘀嘀咕咕的忙着解魔方去了。

这天晚上杜家的灯一直亮到很晚,时不时有笑声从窗口传出来,向夜空传达着一家人的快乐和幸福。

21 开学喽

第二天芽儿一家还在吃着早饭,村长就急匆匆的过来了。身后面跟着一溜马上就要上学的娃子,再后面就是那些家长们了。

杜爹一看村民们差不多都来自己家了,也顾不上吃饭,又连说带比划的把昨天在县城的经过加工一番告诉众人。昨天晚上杜爹和爷爷都商定好了,不光课本是从废品站里弄来的,连芽儿从空间里拿出来的那些本子和铅笔也说是从废品站弄来的。反正连课本都扔到废品收购站了,作业本铅笔什么的也没有用了,也被扔到废品收购站就没有什么奇怪的。

乡亲们听了杜爹的话,哪里顾的上细节啊,只记住了课本和学习用品都弄到了,是从废品收购站弄来的,只花了三块钱。本来都还想着一套课本再加上文具什么的还不得要五六块钱啊,现在不用花钱就能分到这些,谁还管从哪里弄来的呢。

杜爹把那一袋子的课本倒了出来,小叔和王强,张民,赵丰他们四人按照年级把这些课本进行了整理。最后统计了一下,大多数都是小学的课本,每个年级的课本差不多都有二十多套,初中课本的比较少,每个年级才几套,里面竟然还有一套从高一到高三的课本。让他们四人不由得喜出望外。现在不能念书了,但是为了教好这群小娃子们,自己也要充实一下自己,要是教不好到时候就丢人了,正好有整套的高中课本,有空的时候可以自学一下,多学习一下总是没有坏处的。

村长帮着小叔他们把课本分下去,两人一套。现在娃子们的水平都一样,都要从一年级开始上课,就先发一年级的课本。当然等一段时间后,根据进度不同,可能会有二三年级,课本也到时候再分配。剩下的那些课本就先放到芽儿家里,毕竟小叔是老师,书又是杜爹弄回来的。然后就是分学习用品了,种类不多,就是作业本和铅笔。一人两根铅笔,五本作业本。看着分到手里的课本和作业本,乐的那群娃子都合不拢嘴。后来又见芽儿从屋子里抱出来一摞的小人书,更是忍耐不住尖叫出来,有那手快的,赶紧把自己相中的小人书拿到手里。那些下手慢的就不乐意了,一群娃子们就吵吵起来。

村长一看这群无法无天的娃子们,也头疼的很,只好再次叮嘱他们,

“你们这群野孩子,现在能上学不容易,你们杜叔弄来这些课本和铅笔也不容易,咱们都要省着点用,谁都不能在课本上乱写乱画。这些课本将来你们弟弟妹妹们还要继续用呢。至于这些小人书呢,这些是你们芽儿妹子淘换来的,她说让你们看你们才能看,谁都不能抢,知道不?”。

听了村长的话,那群孩子们都两眼放光的看着芽儿,就怕芽儿不让他们看了。芽儿看到村长这个老狐狸把难题推给自己,很是无奈。本来自己是想把这些小人书贡献给村子里的孩子们的,现在只好自己解决了。

“哥哥姐姐们想看这些小人书的话都可以到我家里来拿。但是十天后都必须还回来,不还回来的话,芽儿就不继续借其它的小人书给你们看。”,芽儿笑眯眯的看着他们说道。

听见芽儿这么说,那群娃子们也放心了,只要能随便看就行,放在谁家里都无所谓。

课本也有了,课桌也准备好了,现在是时候定个好日子,正式开学了。乡下人讲究这些,干什么事之前都要看看日子,结婚看日子就不用说了,连盖房子,搬新家之类的也讲究个好日子讨个好彩头,更不要说开学这件全村的大事了。

五爷爷查了一下老黄历,把开学的日子定在后天的上午八点,说后天是个好日子易开张。接下来的两天小叔他们也忙的不轻,几个赶鸭子上架的老师都还只是初中生,还都是学生呢,现在让他们教学生都未免底气有些不足,这两天都抓紧时间备课呢。小叔很夸张,竟然在家里让芽儿兄妹三人当学生,自己拿着教案试讲了一遍,还不停的问兄妹三人讲的怎么样,声音大不大,说的清楚不清楚,听得明不明白。

芽儿也对这个时代的课本比较好奇,就翻看了一下。小学课本只有语文和算术。语文书的封面都是*主席头像,首页也是*主席语录。里面的内容很多也都是*文摘的内容,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算术书也都比较简单,都是一些加减乘除,最难的也是一些周长面积的计算,相对自己小时候的课本来内容少且简单。

到了开学的那一天,村子里的孩子们都个个背着自家娘亲给做的书包,搬着小板凳,雄赳赳气昂昂挺着小胸脯,就跟即将上战场的战士一样。临时充作学校的村支部已经围满了人,村长还特意把以前吃大锅饭的时候用的铃铛给找了出来,挂在院子里的那颗大树上当做教学铃用。 随着上课铃声叮叮当叮叮当的响起来,那群娃子们都跟小牛犊子似的,一个比一个快的跑进教室,外面的大人看着孩子们就要上课了,声音也都低了下来,就怕吵到里面的那群孩子,这里面的娃子们可是全村人将来的希望。

进了教室的孩子们叽叽喳喳,看着课桌和黑板都十分好奇,这儿摸摸,哪儿瞧瞧。我要坐在这里,他要坐在那里,就跟炸开了锅一样。这两天被小叔训练过的大哥看见王强进来,条件反射似的立刻喊了一嗓子,“老师来了”。

这一嗓子真好使,娃子们立刻各就各位,老老实实的做到座位上。大哥感觉不错,挺兴奋也挺激动,接着又道,“全体起立,给老师问好。”。

一个指令一个动作,全都站了起来,冲着刚进来的王强喊到,“王老师,早上好。”,还不忘有模有样的给王强鞠了一下躬。

王强看样子也是做好充分的准备了的,冲下面的孩子们一点头,“同学们也早上好,同学们请坐”,只不过声音稍稍有一些颤音。王强虽然面色沉静,内心却早就澎湃起来,站在这里,竟然感觉无比神圣。

“同学们,今天我们先学习第一课,“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王强边说边往黑板上用自制粉笔写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大字。

“来,同学们跟我一起念,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下面的娃子们一个个坐的板板整整扯着嗓门,拉着长音,念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嘹亮的童音传去去好远好远。

“嘿嘿,这帮小兔崽子,学的挺认真”,村长透过窗玻璃往里面瞧了两眼,然后笑眯眯地吧嗒了一下小烟袋。

“一上学就是不一样,坐在那里都人模狗样的,还知道跟老师问好。”,有几个村民也笑嘻嘻地凑过来。

“走吧,咱们别在这影响娃子们上课。”,村长冲村民们摆摆手,一时之间村民们都踮着脚走出了院子,就怕吵到里面的那群孩子。

整个一上午,忙忙活活就过去了,娃子们学会了执笔,还学会了四个生字“学习,向上”。本来还计划上一节算术课和一节政治课,结果几个老师还是高估了这些娃子的能力,这是他们上的第一节课,一上午学会四个生字就不错了。

听到当当当的钟响,王强也只好宣布放学。教室里面重新开始兵荒马乱,叽叽喳喳的商量着把上午学会写的几个字拿回家里给家长们看看。

现在是猫冬的时候,孩子们也不用帮家里干活,再加上刚开始上学,一个个的劲头都特别足,学校渐渐也就转入正轨。因为这些学生年龄差别很大,对知识的接受速度也不一样,几个老师商量着分层次教学,接受速度快的几个娃子单独讲课,当然大部分娃子就只能从最简单的生字开始学,每天十个左右,算术则从一加一开始,先学十以内的加减法。

因为基础太差,再加上平时上天入地淘惯了,娃子们自然有点苦,不过家长们的巴掌可不是吃素的,一巴掌下来能把小屁股拍的肿起来,吓得娃子们那些偷懒逃学的念头,刚冒出来就抛到九霄云外。

第一次教学的老师们也都非常认真,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分别教学,怕刚开始上学的孩子们坐不住,还像公社的学校那样每个星期六上半天,星期天放假,这才叫娃子们喘口气。

总之,上学的效果不错,以前这个时候这群孩子们整天的逗狗撵鸡的,现在都老老实实的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见到人也知道主动问好了,放学后也知道主动帮家人干活了,每天都收拾的干干净净。大多数娃子对于学校和老师,都是既敬又爱又怕,这种思想感情,还真够复杂的。家长们对学校和老师的感情就只剩下感激了,孩子们听话了,懂事了,认字啦,会算数了,这些可都是学校和老师的功劳,对孩子们管的更严了,要是有谁不听老师的话,立马来上一顿竹笋炒肉。

虽然课本的知识对芽儿来讲过于简单,但有时候芽儿也会跟着两个哥哥一起去上学,重温这段无忧无虑的上学时光,肆无忌惮的跟伙伴们玩耍。当然更多的时候芽儿还是呆在家里看着奶奶和杜妈为一家人忙碌着,偶尔逗逗那只越来越懒的动的小松鼠。

22 重遇故人(上)

地里的农活都忙活完了,孩子们也都老老实实的上学去了,忙碌了一年的村民们马上就要开始猫冬了,这是一年当中最清闲的一段日子,也是他们最喜欢的梯子。当然在猫冬之前,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去办,啥事,当然是去交公粮喽。每年夏、秋两季地里的粮食收割后,都要把一大部分都要上交给国家,支援国家建设,乡亲们都称之为交公粮,剩下的那一小部分才属于村集体的。每年的夏秋两季,庄稼收割之后,到处都能看到农民们赶着牛车或推着小推车,上面装着满满的粮食去公社交公粮。

这天是清河湾交公粮的日子。前两天村长就把今年的粮食的收成计算出来,今年的收成也不错,除去上交给国家的,剩下的那部分足够保证不让乡亲们饿肚子。村长这两天整天都是乐呵呵的,这样的年头能让乡亲们吃饱肚子,说明他这个村长当的还是很合格的。

今天杜爹也要一起跟着去,芽儿一听,也有了兴趣。现在村子里的那些小伙伴们都去上学了,现在芽儿每天除了逗逗那只整天睡觉的松鼠,就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干了,有点无聊。这不,听说杜爹要去镇上,就闹着要跟着一起去。

“爹爹,也带着芽儿一起去吧。芽儿保证乖乖的,人家还想要到废品站帮哥哥们找小人书”,除了无聊之外,芽儿也想着到公社的废品收购站看看能不能淘换到什么宝贝。

杜爹对芽儿一向没有原则,见小闺女跟自己撒娇,得,想去就去吧。这次有不少村民都一起呢,也不怕到时候没有人看着芽儿。

吃过早饭,芽儿在哥哥们一副“你又偷溜,你不告诉我们”的表情中,笑嘻嘻的跟哥哥们挥了挥手,跟着杜爹去跟大伙汇合,边走便回头对哥哥们喊道,“大哥、小哥,你们要好好听老师讲课哦,我给你们带好吃的回来。”。

芽儿被杜爹放在送粮队的第一辆的牛车上,赶车的是村里赶车的老把式,据说赶了有30年的大车,村子里的人都叫他车老板子。芽儿屁股底下坐着一布袋一布袋的粮食,向后看了看长长的送粮队。清河湾只有两辆牛车,剩下的都是村子里的叔叔大爷们推的小推车,坑坑洼洼的山路并不好走,虽然已是初冬,但额头上也都布满汗水,虽疲惫,但自豪。

车队走的很慢,将近中午的时候才远远望到了公社大院,只见门旁挂着大牌子,写着“红旗公社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革委会。那时候是党政一把抓,革委会主任就是公社一把手,就连公社的名字都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公社院里的两个大喇叭里面响着嘹亮的乐曲,催人奋进:“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

清河湾的送粮队,远远的就发现了公社院子里是人山人海。“好像开批斗会呢——”,车老板子一看这架势,不由叨咕了一句。

那时候对黑五类分子,要经常进行批斗。有时候赶上阴天下雨了,各单位革委会的头头就吵吵:“今个没啥事,就开批斗会吧。”,然后大伙就都拿着语录本,义正词严地开始批判。至于批判的对象,根本就不愁找不到,随便一划拉就是一把。如果怕人不够多,在从乡下叫来一些老百姓跟着一起参加批斗大会。

村长见人山人海的车队也进不去,就一个人先进去了,想着打听打听情况,不能让村民们再推回去啊。不大一会村长又满头大汗的挤了回来。

“现在没有人收公粮,公社的领导都忙着开批斗大会呢。说让咱们村的乡亲也都参加,公粮要等批斗大会结束后才能收。”。这个时代,啥事也没有阶级斗争大啊。

最后商定,留下几个人看着粮食,剩下的都跟着到公社院子里开批斗大会。杜爹不放心把芽儿一个人留在牛车上,就把她抱起来跟着乡亲们一起挤进公社的院子。芽儿看着群情激奋的人山人海,心里一阵悲凉。

正愣呢,突然大喇叭里面传出一声暴喝:“把□分子张泽远带上来!”。芽儿吓的一哆嗦,杜爹见状更是把闺女抱的紧紧的,不由得后悔怎么把闺女带过来看什么批斗大会了,可是现在批斗大会都开始了,也不敢再把闺女送出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