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文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秦始皇大传第14部分阅读(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船说于是全军表示意愿,愿和匈奴决一死战。

李牧这才挑选精兵,淘汰老弱,共选得车军一千三百乘,骑兵一万三千人,富于战场经验、曾经立功受赏的步兵五万人,能用强弓劲弩的优良射手十万人。

他将挑选出来的人另行编组,针对匈奴的游击战术进行布阵、迎战及追击训练。等军队训练完成,可行决战的时候,李牧再用品敌之计。

他派民众出关畜牧,人民满野,牛羊遍地。匈奴得到消息,小股入侵掳掠,李牧命前军装败退却,匈奴满载而归。匈奴单于得到报告,认为发大财的机会到了,率领全国徒众倾巢而至。

李牧采用口袋战术,中间诱敌深入,而左右包围奇袭,大破匈奴,斩首十余万,匈奴襜褴族因之灭亡,东胡族溃不成军,林胡族投降,单于逃亡到更远的北方。

以后十多年,匈奴再不敢接近赵国边境。

秦王政看完了李牧的资料,不禁掩卷长叹。

赵国出的名将不少,老将廉岂不用说了,用兵如神,名满天下,几乎没打过败仗。

而马服君赵奢,以一田部收租吏出身,竟能以不到秦军三分之一的兵力,大败秦军于韩国阏与,使得以后秦军听到他的名字就胆寒,只有等他死后才敢向赵国用兵。

但是,历代赵王都昏庸,喜欢听信谗言,最后逼走廉颇,否则秦国长平之战不会胜得那样容易。

长平之战,秦国十五岁以上精壮半数都投入战场,要是惨败,甚或是两败俱伤的惨胜,秦国的命运就不可知了。

现在又有一个李牧!

将来要如何对付他?12

在议事殿的御前会议中,秦王政首先宣布了两项重要任命。

任李斯为廷尉,除掌理刑狱以外,并负责对外情报间谍组织的运用。

任尉缭为国尉。

任李斯为廷尉,众大臣没有话说,任尉缭这个人却大都很陌生。

“陛下,尉缭此人,秦国朝野都不熟悉,突然之间任为国尉,恐众将会不服。〃丞相王绾首先提出异议。

“蒙武,〃秦王政笑笑,喊着蒙武说:“你将尉缭的来历和学识才能向大家说说。”

“是,陛下。〃蒙武站起道出尉缭的来历。

尉缭,大梁人,曾在各国为客卿,才干为各国国君所激赏,但他总认为各国君昏臣庸,积弱已久,不会有什么大作为,于是来秦游说秦王政。

他主要的说词是:“以秦国国势之强,各国诸侯的力量只能看作和郡县相当,怕只怕诸侯联合对秦,出岂不意地突击偷袭,这就是历史上智伯、夫差、湣王所以遭到败亡的原因。所以希望大王不要爱惜财物,贿赂各国豪臣,打击扰乱各国合纵的计谋,只不过花个三十万金,就可以灭掉各国了。”

秦王为他说动,采用了他的计策,对他行以宾主之礼,衣服饮食都和秦王一样,但有天尉缭却逃走了。

别人问他,秦王对你如此之好,为什么你还要不告而别?他的回答是:

“秦王这个人啊,隆鼻,长目,鸡胸,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平时节俭勤奋,对人恭敬有礼,但将来得志后,亦会轻易吃人。现在我身为布衣,没有担任官职,平时见到我亦执礼甚恭,不过有一天他得到天下以后,所有天下人都会变成他的奴隶了,这种人无法跟他长久相处,还是走了的好。”

但和李斯一样,没等到出函谷关,就为秦国的缉捕系统所扣留,经过秦王政一再的恳求,才愿留下为秦国效力。

等蒙武简介了尉缭,复座以后,秦王笑着问群臣说:

“各位卿家由此可以看出寡人唯才是用。”

众大臣只有称是。

这里面只有李斯和蒙武两个人明白,秦王这项任命其实是想由自己确实掌握军权。

以往无论吕不韦的人或者是宗室大臣担任国尉,因为和统军将领都有深厚渊源,很容易发生嫪毐式的谋反事件。如今任命与秦国毫无关系的尉缭就不会有这层顾忌,今后国尉纯粹成为君王的幕僚,处理一些军政的日常事务,办理君王交代的任务。

接着秦王政将百官组织表交给丞相,由丞相召集有关大臣修改议定后覆奏。

以下是广泛讨论国事及议定出兵各国的战略计划。

经过彻夜的提案和讨论,会议得到多个结论,其中重要的有——

第一,原则上今后只封爵位而不再裂土,也就是说,爵位只是一种世袭荣誉,不再拥有土地和兵权,这是根本解决天下的诸侯割据乱源。

第二,全国实行郡县制,今后占得各国土地,依照秦国制度办理。

第三,建立全国服役士卒的抚恤制度,战死及伤残者给予优厚抚恤及协助,并规定壮勇从军,家无男丁可从事农耕者,应由地方政府协助其农耕,并免除田赋,以免军人在前方作战有后顾之忧。

这项决议交由骑射蒙武详细拟订具体办法和制度。

第四,恢复重农轻商基本国策,限制外国商人不得在秦购买土地,贷款农民利率由政府规定,商人不得以高利剥削农民。

第五,山林矿产盐铁全收归国有,地方政府不得私自租卖给商人。

第六,秦国货币因为各国通商频繁,形成混乱,今后限由官方铸钱,各国货币及私人铸钱不准流通,这项制度今后随着军事进展推行到全天下。

第七,广设关卡,过关货物按成收税,以筹军费。

其他还有多种措施,秦王政皆指定专人负责研究办理,并拟订详细编组及实施办法覆奏。

最后,会议讨论到平定天下的战略目标及出兵先后顺序。中间有一场激烈争辩。

有人主张先灭楚以增加国力,同时解决侧背之忧;也有人认为先灭韩魏,再进军赵齐,免得后方遭到袭击;但秦王政终于采用了李斯攻赵灭韩的建议,理由是赵国目前为中原核心,攻取赵国,东可以取齐,北可攻燕,而和楚国因有大河及长江的阻隔,楚想救赵亦不容易,秦军侧背都等于有了依托。

会议结束时,秦王政对群臣下达全国总动员令,无论军费、后员、后勤支援及有关事项,全都要在半年内完成,预定在秋委发动对赵攻势,再顺道灭韩。

会后各大臣纷纷议论,大家已明白看出,秦王政不但野心勃勃,有统一天下之志,而且要将所有权力全掌握在他手中,今后无论三公九卿只是他的仆从,奉命行事而已。13

秦王政早朝回来,到南书房用早餐,这是他一天中最幸福愉快的一刻,因为王后总是会将早餐准备好,等着他一起共进。可是今天他一进门就发现不对,几案上已放好了热腾腾的早餐,可是王后满脸泪痕,似乎哭过。

看到他来,王后慌慌张张地擦干眼泪,避席跪着接驾。秦王政心里多少有点不高兴,难道一大早就又想起嬴得?有时候他真不了解她为什么这么固执,无论他对她怎么好,都不能攻占她为嬴得神主所保留的那一席之地。

在坐下用餐时,他装作不经意地问王后说:

“玉姊,刚才你哭过了?大清早谁敢得罪你?”

王后脸上此刻仍带哀伤神情,但一听他问,勉强微笑着说:

“你想到哪里去了!我刚才是看了一篇文章,里面举了个故事作例子,我心有所感触,忍不住流了泪。”

“哦,谁写的文章这样动人?〃正在用餐的秦王放下玉箸,

“拿来我看看!”

“看你性子总是这样急,用完餐再拿给你看。”

在南书房里,他们是纯粹的民间夫妇。

“那先说给我听听,否则我就不吃了。〃秦王政像幼弟似地撒娇。

“好吧,〃王后笑着说:“一共有好几篇文章,是由韩国辗转传过来的,作者不知是谁,但看笔调简朴却又雄辩,像是古人所作。我刚看的一篇篇名为〈说难〉,喂,你吃啊,你不吃我就不说了!”

“好,我吃。〃秦王政像孩子一样,赶紧吃了几口。

“我是看到文章中所说的弥子瑕的故事,心有所感。”

“能不能说给我听听,看看你的感伤有没有道理。〃秦王政笑着说。

“卫国的弥子瑕受卫君宠爱。有天深夜,弥子瑕听到母亲病了,他要赶时间,虽然明知卫国王法规定,偷驾君车砍双足,但他仍然驾着卫君的车子探母病去了。卫君听到别人告发时,他反而说'弥子瑕真的是有孝心啊,为了母亲的缘故,甘心犯砍双足的罪!

有次,弥子瑕和卫君共游果园,他摘了一枚桃子吃,咬了两口,觉得味道很好,顺手就将吃剩的桃子拿给卫君吃。当时卫君很感动地说:'弥子瑕真是爱我啊,有好吃的东西就想起了我!'”

等到弥子瑕色衰而爱弛,卫君意为这两件事加罪于他,罪名是:'曾经偷驾过我的车,又曾将食剩的桃子拿给我吃!'”

“弥子瑕是男子,会引起你什么感伤?〃秦王政摇摇头问。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日好?男女都是一样的。〃说着说着王后的眼泪又出来了,她突然跪倒在地说:“大王对臣妾的好处,臣妾是知道的。今天处处容忍,只不过不知道一旦爱弛,又会加给臣妾什么罪名。”

“玉姊,〃秦王政赶快扶起王后,埋怨地说:“说好在南书房我们是民间夫妇,怎么你又来这一套!文章在哪里?赶快拿给我看。”

秦王读到〈说难〉文中最后一段——

天龙之为虫也,可扰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

鳞盈尺,人有撄之,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

之者能无撄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他坐着说:

“这个作者倒是懂得游说的技巧,知道说服就要投君王所好,要是遇到我,他就糟了,我根本不会让他猜中我的心意。〃笑着向王后说。

等到他再读到〈孤愤〉、〈五蠹〉等篇,他不禁击案感叹。他对王后说:

“唉,真所谓朝闻道,夕死可也,我要是能和这个作者交游,虽死无憾了。”

“男女读书的着重点真是不一样,〃王后坐着提醒:“作者据说是韩国人,李斯也是韩国人,也许他会知道详细一点。”

“对啊!〃秦王政拍案,他转向侍立在门口的近侍说:“召廷尉李斯来!”

近侍立即退下传诏,王后笑着说:

“看你急得这个样子,别人才下朝,你又找他来。”

秦王政没有答话,专心去读他的书了。

没等多久,李斯匆匆忙忙地赶到,嘴边还留着没擦干净的用餐痕迹。他行礼说:

“大王有何急事召臣?”

“没有什么急事,倒是有几卷好文章请卿家来共赏。〃秦王笑着将竹简递给他,一边还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李斯双手接过竹简,看了一下,笑着说:

“大王要见此人不难,这些都是臣昔日同窗韩非的作品!”

“韩非!〃秦王皱着眉说:“何许人也?”

“韩非与臣同时受业大儒荀卿,他的才华臣自叹不如。”

“那好,卿家是否可为寡人请韩非来秦,秦国新改政令,正需要这种人才。〃秦王政高兴地说。

李斯见到秦王如此欣赏韩非,突然内心有了警觉,他回答说:

“韩非患口吃,长于著书,写有〈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言,却拙于说话,恐怕见到人会失望。〃李斯有点后悔,刚才不应该话说得这样快。

“寡人有这个耐心听他结结巴巴地说话,〃秦王政注视着李斯,神情有点怀疑:“再不然,请他为寡人著书建立行政制度有何不可?”

李斯看秦王神色不对,赶快又启奏说:

“大王急着要见他,本来不重视他的韩王可能因此想留着自用,而不肯放人。”

“我会下令桓将军,要他加紧攻韩,韩王想谈条件,就派韩非来。”

秦王政哈哈大笑,李斯也陪着笑,但内心总有一个疙瘩在。只有王后看到秦王的骄态和李斯的勉强样子,在一旁暗暗摇头。

第十三章攻赵联齐

议事殿中,秦王正在主持一项作战准备会议。

参加者为丞相王绾,国尉尉缭,廷尉李斯,将军王翦,俾将蒙武及其他有关文武大臣。

大将军桓齮已率廿万大军赴赵,正接近赵国旗阳地区部署,等待秦王的攻击命令。

秦王政首先宣布作战方针——

一、全力攻赵,争取中原轴心。

二、顺道灭韩,去除侧背威胁。

三、威胁魏国合作,用为征赵军后方。

四、暂与燕楚修好,但加强对楚防备。

五、中立齐国,避免齐援助赵国。

接着是国尉报告军民动员情形、士卒安家与阵亡负伤者抚恤制度的革新,以及征赵军的后勤补给准备与执行。

兼管情报系统的廷尉李斯,在报告了各国重大动态后特别提出——

齐国原为秦的与国,秦赵长期之战中,都未应赵的要求提供赵国粮食,导致赵国因缺粮而战败。秦王政十年,齐王田胜亲自来咸阳修好,主上曾以盛大仪式及宴会以示欢迎,更创下了两国友谊的颠峰。

但自太后君王后去世,齐王胜逐渐转变政策,最近有与赵国联盟的可能,值得注意并作有效防止。

在楚国方面,去年秦国曾发四郡兵卒助魏攻楚,除了设法与楚修好外,在秦攻击赵时,可会同魏国防阻楚攻秦侧背。

燕赵之间屡有战争,而燕王一向对秦友善,必要时可邀燕共击赵国。

再下去是丞相王绾及其他大臣报告与战备有关的本身主管事务。

然后开始讨论中立齐国的问题。有人建议派使怀柔,只要岂不助赵,可给予种种优厚条件;有人赞成强硬警告,齐要助赵,我一并攻之。

赞成怀柔者的首脑是丞相王绾,他说:

“齐国既然不稳,目前政策摇摆不定,假若强硬威胁,等于逼他走上与赵联合的道路,齐国长久休革息兵,多年没有战争,国力积蓄雄厚,要是共同击秦,胜败就难以决定了。”

强硬派的领袖是国射尉缭,他说:

“假若我们向齐国示弱,答应给予优厚中立条件,齐国自恃强大,又有左右战局的能力,一定会狮子大开口,开出我们无法接受的条件,反而会弄得谈判不拢,反脸成仇,这才是驱使它与赵联合的危机。因此,假若一开始我们就采取强硬态度,齐国升平日久,朝野上下都恐惧战争,这可收先声夺人、事先哧阻的效果。”

折衷派首领李斯则提出意见:

“只是单独威胁利诱都有偏颇之处,最好是双管齐下,先派人示好,再以战争威胁,但两者都不宜过于明显,否则会引起齐国以能左右战局自重,也易引起赵国方面的注意。如何执行,则要请各位讨论,陛下圣裁。”

秦王政这才点头微笑,他指名坐在一旁始终未发言的蒙武说:

“蒙卿,寡人注意到你今晚未发一言,听了别人这么多意见,想必是成竹在胸了。”

蒙武避席躬身说:

“臣奉命调军中协助王翦将军,理当思虑驻韩军中事,对此大事没有发言资格。”

“蒙卿,与会者都应发言,不必自限。〃秦王政看得出蒙武情绪有点消沉。

“依臣所见,对齐无论是威胁或利诱,全都应在暗中进行,而且是择定对齐王有决定性影响力的人物进行,进行目标不必多,择其一、两个即可。”

秦王政击案大笑,他对着李斯等人说:

“众卿家看怎么样?这才是箭不虚发,发必中的,蒙武的意见与寡人暗合!”

众大臣相看无言,秦王政这几句话等于是下了结论。他又说:

“李廷尉和蒙将军会后留下,寡人另有事交代。”

再接下去是王翦报告驻韩军出发准备的情形。

秦王政指示,驻韩军队应该保持高度战备,任务有三——

一、作为攻赵军总预准备队。

二、监视楚军,防止楚军突袭。

三、准备听令袭灭韩国。

众大臣散去,秦王政单独对蒙武发出口令,派蒙武前往齐国游说齐丞相后胜,授予蒙武全权,便宜行事,威胁利诱甚至是狙杀皆可,务必要其就范。

他另指示李斯,提供蒙武一切后胜个人有关资料,以及其他必须的协助。2

蒙武以秦国富商的身份来到齐国首都临淄,他虽然乘的是高车骑马,骑从甚多,几乘后车全装着秦国搜刮自各国的奇珍异宝,但他没挂秦国任何官方名义,完全是私人的经商行动,他的名字也改为蒙询。

以往齐秦商人进行贸易,为了旅途方便,免去许多关卡的苛捐杂税,往往会花大钱向政府买个代表或使者之类的名义,蒙武这次正好相反。

到了临淄,他住进一家原来是吕不韦事业的珠宝店。吕不韦在秦的产业被没收后,这家店名义上是卖给了别人,实际却是由在齐的秦国间谍组织接收。

这家店的女店主也就是秦国在齐的间谍组织首脑,姓齐名虹,乃是齐国的珠宝世家,世代住临淄,也多代为秦间谍,在间谍分类上,乃是所谓因其乡人而用之的〃因间〃。

由于经营的是珠宝店,名正言顺地来往各国,并在各国首都设有分号,当然他们家的人来往咸阳极平方便,秦国有大臣使者因公来齐,或是私人富商地主来齐办事,也大都住在珠宝店所附设的迎宾馆里。

齐虹,三十岁出头,生于赵国邯郸,长于在赵任上大夫的姑父家,十六岁出嫁,无巧不成书,她的姑母也就是玉王后的舅妈,说来算是表姊妹,在邯郸时见过秦王政,他登基后,她去秦国,秦王政也曾召见过她。

齐虹身材修长,极为健美,清秀的脸蛋却充满英气,平时喜欢作劲装打扮,不施脂粉,头发高卷,梳成双髻,分盘在头顶两边,与一般女人的丰鬓高髻相比,别有一番韵味。

她和公孙玉正好相反,从小喜欢骑马射箭,舞剑弄刀,据说曾得异人传授,一身武功深不可测。

她丈夫早死,没有留下孩子。父亲几年前过世,只有她这一个独女,她责无旁贷地回到临淄,继承父亲的事业——遍布各国的珠宝分号,以及秦的间谍组织。

蒙武经李斯的安排,到临淄来第一个要会见的人就是她。

当天晚上,齐虹带着两名佩剑劲装婢女,先行到迎宾馆拜会了蒙武,两人分宾主坐定以后,蒙武先开口说话:

“这次奉命来气,在下的任务想必夫人也知道了,全靠夫人大力协助。”

“李斯大人早就有飞鸽传书和密使将消息传到,命我全力配合蒙大人,有任何需要尽管吩咐。〃齐虹笑着说。

“齐相后胜为人如何?在下虽然从李斯大人那里得到一点基本资料,但总嫌不够,还望夫人详细告诉在下。〃蒙武诚恳地说。

“后胜为人胆小贪货,乃是齐国出了名的,此人可利诱也可威胁,〃齐虹叹口气说:“我常奇怪,这种人怎么能高据相位如此之久!”

“胆小事上谨慎,贪货一定广结人缘;主上喜欢,再加上利益集团的吹捧,无论做什么都是能把持得很久的。〃蒙武微笑说。

“可是齐国中下层民众都看不其他,〃齐虹气愤地说:“朝中也有很多大臣反对他,说他采取的是乌龟政策,遇事头一缩,就什么都不管了。”

“这对我们秦国有利,〃蒙武提醒她:“齐国擅盐铁之利,富甲天下,人民好勇善战,犹存齐桓管仲之风,要是参加反秦阵容,秦国想纵横宇内,就没有这样轻松了。”

“蒙大人对齐国的印象,也许还停留在齐桓管仲称霸天下,以及其襄王和田单以即墨、莒城两地复国的故事。现在情形可完全不一样了!〃齐虹叹口气说。

蒙武看着面前这位英气逼人的美妇,内心不免迷惘起来。她世代为齐人,当然对这块土地具有深厚感情,但她又是为秦国做事,应该是以秦国利益为她的利益,这种角色颠倒的事,要由他蒙武来做,不出一年他就会发疯。

“现在又怎样了呢?〃他不得不好奇地问。

“受赐于三十多年没有战争,真个是物阜民丰,国库充实,粮仓的粮食发霉腐烂,钱库里穿铜钱的贯索都朽断了。连民间市井小贩,有的都穿珠鞋丝袜!有钱人更是夜夜笙歌,极尽享受之能事。”

“这虽对秦国有利,但在齐国本身来说,也是件好事。〃蒙武神往地说:“我们日夜辛劳,冒着各种危险,驱使秦国青壮奔波天下,鲜血头颅撒遍各国,目标不就是要天下人民都过这种生活吗?”

“所以,齐国人现在是厌战惧战,听到说国事谈战争就摇头。年轻人好逸恶劳,吃力和肮脏的工作都找不到人做,只有利用魏赵因战争而逃到齐国的难民。”

“唉,物极必反,太过安逸也会丧志,齐国如此,真是齐国之祸,秦国之福了!〃蒙武语带感叹,一时弄不清楚是该为秦国喜,还是该为齐国忧。

“齐国民间好逸恶劳不说,自后胜担任丞相以来,更是连每年春秋两季的民卒训练都敷衍了事,战备设施及兵器用具更不必说了,很多武器装备还是沿用三十多年前的旧东西。”

“这对我们倒是个大好消息!〃蒙武高兴地说:“在夫人的相助下,看来蒙武的这次任务不难达成。夫人与后胜很熟?”

“与他本人并不太熟,但和他夫人及那些姬妾倒是再熟不过了。”

“哦?〃蒙武先是惊喜,接着一想,男人好货,他的女人不会不爱珠宝,所以他不自觉又说了声:“哦!”

“蒙大人真是聪明人,闻弦歌就知雅意,贱妾就不用多解释了。〃齐虹笑着说。

“什么时候安排在下与后胜见面?〃蒙武想到正题。

“尽快,安排好会通知大人。”

他们随后又谈了些后胜的为人和性格,供作蒙武游说的参考。

两人交谈甚欢,齐虹夜深才离去。3

后胜在丞相府密室中接见蒙武,摒退所有从人。

蒙武坐上宾客席位后,很快打量了后胜一眼。

只见后胜生得一张满月圆脸,皮肤白皙,面色红润,没有留须,看上去不像五十多岁的人。他未开口说话,先就亲切微笑,一看就知道是个圆滑却深具亲和魅力的人。

由于齐虹背后的居中介绍,他们彼此已很了解,再加上蒙武是秦王亲信,聪明能干之名早已传遍天下,所以虽然是头次见面,两人并不感陌生。

在蒙武说明来意后,出乎他意料的,后胜脸上亲切笑容全失,代之的是一股看来诚恳的歉意。他说:

“秦王的好意老夫心领了,蒙先生的重礼也不敢收,全都要下人送回到齐虹夫人那里去了。”

蒙武看着这头老狐狸,齐国政坛的不倒翁,一时想不起该如何答话,开门见山一口拒绝,完全出乎他事前的准备范围。他只得强笑着说:

“相国真是太客气了,谈事不成,主客的礼仪仍在,些微薄礼只不过求见应有的仪式而已。”

“黄金千斤,无价白璧十双,再加那么多奇珍异宝,总算起来可说是价值连城,还能算是薄礼吗?〃后胜脸上又浮其他深具魅力的微笑:“老夫不是不想要,而是不敢要。”

“相国是否能说出原因,让在下也好回去在敝主上面前交差。〃蒙武几乎是带着事情绝望的口气。

“蒙先生可以转告秦王,齐国主战派势力转强,老夫一人无法回天。〃后胜脸上依然保持微笑。

“这样说,相国是主张和秦国修好的?〃蒙武在绝望的黑暗中见到一线希望之光。

“天下人都知道,先太后君王后在世时,事秦谨,与诸侯来往也极讲信用,所以能与贵国交好,却不受各国的怨恨。她对内的政策则是极力与民休养,轻税薄赋——有几年甚至是田赋全免——藏富于民,所以齐国才有今天这点小康局面。”后胜叹口气说:“先太后去世,齐国再要遗世独立,但求自保,迟早也要灭亡在贵国各个击破的策略下。”

“这只是赵魏的宣传而已,〃蒙武在心中暗赞这班人倒有警觉心,但口中不能不强辩:“敝国自今上立位以后,一直也想学贵国与民休养,厚积民富,出兵征伐乃是不得已的。譬如前次赵挑拨我主上与长安君兄弟相残,它想渔翁得利,近日更一再煽动上党民众叛变,害我兴师动众。赵先向我挑衅,我们不得不对付。”

“那么贵国一再攻打韩魏,又是为了什么?〃后胜言词锐利,却不失去脸上的笑容。

“伐赵借道,为了防止侧背受袭,用兵也是不得已的。”

“蒙先生的不得已也真多。〃后胜笑着说。

“为了向相国解释,在下非好辩,不得已耳。”

这一个〃不得已〃引起两人哈哈大笑,室内气氛缓和不少,蒙武乘机说:

“敝国并没有征服天下野心,尤其是凄楚均是强国,最多是三分天下,所以昔日期灭宋,秦国也未干预,希望相国亦有我国昭襄王的智慧,不要插手秦赵间的事,临淄就能长保如今的繁荣,相国自亦是为民兴利的太平宰相。”

蒙武此时语中已带威胁。

“请蒙先生给老夫一点时间考虑,〃后胜的态度软化:“据消息,朝中主战派预定这几天发动一项弹劾老夫的行动,据说民间的一些士人也要街头请愿配合,够老夫头痛的了。〃后胜摇摇头苦笑。

“街头请愿?〃这个名词对蒙武新鲜。

“就是士人拉布条在街上游行,在秦国也许是大逆不道,但在齐国却是司空见惯,自古即有,亦为百姓表达心声的方式之一。”

“在敝国,个人拦驾喊冤是有的,聚众街头闹事,倒是没听说过。”

“……〃后胜苦笑没有说话。

“秦齐两国一向修好,两国当今主上交情也非浅,要是有人在朝中捣鬼,敝上一定是支持相国的,因为只要相国在位,秦齐就会维持和平。”

“老夫要蒙先生等几天,也就是要看这波风潮会产生什么结果。〃后胜说:“老夫本人是一向讲求和平的。”

“在下从未到过临淄,乘此机会一游亦是好事。〃蒙武顿了顿又说:“不过百姓有时候也不能过于宠坏了。”

“老夫谨奉教!〃后胜脸上又浮起那股圆滑微笑。

蒙武告辞。4

次日,蒙武到齐虹家回拜。只见珠宝世家,气派果然与众不同,大宅深院,多进的房屋,亭台楼榭,花草树木,规模宏大不下秦宫,只是少了一些王室专用的图腾表记罢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