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说“如何压缩?”
“以两为单位。 半两钱制作精美,只要一直保证这个质量,即便民间私铸铜钱也是无利可图,自然不会有人冒着灭族的危险去铸钱。而可以提高金银的价值,以一两黄金兑换一千钱,而一两黄金可兑换十两白银,即一两白银兑换一百枚铜钱。
这样。三两白银可买谷一石,八两白银可买绢一匹。而本来的一斤黄金能兑换一万钱,而这样一下,一斤黄金可兑换一万六千钱。黄金在无形中就提高了价值,更有利于流通。同时,再一次让利于民,有黄金者,多为富商门阀。此举在收一部分富商门阀之心。”
赢啸有点犹豫:“那这外面的黄金流入我大秦境内。不是让他们占了便宜?”
“陛下放心。江东,荆州历经战乱。现在物价混乱不堪,江东一石谷价值五百钱,荆州更达到一石谷价九百钱的恐怖价格,即便他们拿着黄金来兑换我秦半两钱,最后吃亏的还是他们自己。在一点,我大秦不怕黄金多,就怕黄金少。来的越多,对我们大秦的商业流通越有利。而且,更换货币之后,五铢钱根本就不能在我大秦流通,他们只能用黄金白银来做生意了。”
田丰说到:“陛下,这秦半两兑换五铢钱一事是否可以在缓三个月实施。”
“你有什么意见?”
“在有三个月,我便可将帝国现有地地方户籍统编完善。而三个月后,可以按照户籍上的登记。同时开始在各郡以秦半两兑换五铢钱。这般下来。按照户籍兑换,别人想拿五铢钱来兑换秦半两那就困难的多了。”
“丞相之言有理。===现在兖,豫两州之内有大量的劣质五铢钱。一旦刘备,曹操他们派人拿着劣质的五铢钱来换取秦半两,而后大批购买货物而去,那吃亏的就是我大秦了。”
赢啸闻言也汗了一下,兖,豫两州的劣质五铢钱就是他干地,当初为了破坏曹操的经济体系,可是让这些百姓吃了不少苦,现在也是该补偿他们的时候了。
“好,便如丞相所言。等户籍登记完毕后,以户籍为准,兑换铜钱,至于劣质的五铢钱嘛,也按照正常五铢钱来兑换。”
田丰和杨松都知道这是赢啸补偿百姓,也都没有出言反对。糜竺自然也不会反对这个。
“还有,杨松,你规划一下,这开始流通秦半两钱后的物价,也要平抑得当。不然很容易混乱。”
“遵命。”
“糜竺,你要注意管理出入国境的商人,贸易上要把关严格一些,做生意可以,但是运输******就不行。明白吗?”
糜竺当然明白这******是什么,军用物资自然是要把关严格的。
“你们三人,在做一个具体计划。朕要将铜本位的货币制度改成银本位地货币制度。”
“陛下,现在银地产量还不够高,要转换到银本位怕是不能一蹴而就啊。”
“朕知道,所以一步一步走。首先,让银在市面上流通起来,以后将以税收为依据来铸造铜钱。任重而道远,朕与众臣一同努力。”
炎黄418年正月初十,嬴啸在大校场展开了一场浩大无比的阅兵活动。参与的部队整整有十万之众。
这些部队的战士们皆是精神非凡,盔甲武器也整理的十分整齐。
骑兵们一色的弯刀,马蹄轰鸣,震慑着所有观礼的人。其中最惹人注目的就是一支特别部队,凌霄卫队。
五千人地凌霄卫,清一色的火红战袍,清一色的火红战马,清一色的手持方天画戟。画戟这种兵器很难用,用不好根本没有战斗力。以至于后来很多人是拿着方天画戟当仪仗,丧失了它的武器作用。所以有了用画戟厮杀者皆为高手地说法。
而这一下就出现了五千人,五千支方天画戟闪耀生辉,大多数人以为这凌霄卫只是仪仗队。只有少数知情者才知道这凌霄卫的可怕。嬴啸亲自教授武艺的凌霄卫,都将是战场上地杀戮机器…………
步军军阵,大盾如山,长枪如林。千百人如一人地前进,只这阵列便能将胆小的人压地窒息。强弩手手持秦弩,背玄箭壶。洁白的箭羽向世人宣告他们的威力。刀兵手中长刀反射出森森寒光。表示着它能轻易地砍掉人的头颅。
每一个军阵经过嬴啸面前之时,皆高呼万岁。整齐有序的队列,向人们展示他们的强大,他们严明的军纪,以及他们那永不抛弃袍泽,死战到底的军魂。
自从嬴啸建立西凉军开始,不抛弃袍泽。死战到底的魂魄已经被注入每一个战士地灵魂之中。而这些人带出来的新的军队同样具备了这样的气息,不论主将更迭,不管士兵变化,每一支军队的军魂已经养成,一代代的向下传承。
军队,是嬴啸强大的根本。而对于军队,嬴啸也从不吝惜金钱,装备。粮饷。很是舍得投入。因为这个时代,武力才是根本,没有足够武力的支持,根本什么都做不成。
好地装备提升军队地战力;丰厚的粮饷与抚恤让士兵没有后顾之忧,敢于在沙场上死战;荣誉带来的后果是人们踊跃参军,可以精选出最好的战士。
军阀混战给百姓带来的伤害太大了。历经黄巾之乱,军阀混战的中原百姓。生活可谓苦不堪言,而当兵有饭吃。这也就成了拉军队速度快的原因。
嬴啸的势力,已经掌握了整个长江以北地地区。就是这样大的国土了,可嬴啸麾下正规军只有三十万,其他的皆为护军。
护军只有粮没有饷,正规军粮饷丰厚。即便嬴啸不怎么扩大军队,这军费都是他支出的最大头。在连年征战之后,他实在需要修养生息了。粮食是足够的,但是金钱不够了…………
嬴啸也想一口气就统一全国。但是一个障碍是长江。他的水军还不多。现在还不足以与荆州,江东的水军争锋。另一个障碍就是金钱。打仗是一件非常耗费钱的事情,兵器盔甲地损耗,伤兵地救治,死亡士兵的抚恤,立功士兵地奖赏等等……
此时建国,实在不宜出动大军作战,至少要等铜钱的改制走上正规才可以。这些年来嬴啸并不缺金钱,只是一部分金钱来的可谓是血迹斑斑。
西域三十六国,有八个国家已经向嬴啸臣服,每年上缴大量贡金。嬴啸完全不像汉朝讲什么礼仪,汉之时,所谓进贡,往往是拿些特产来,却为汉**回赐数十倍于贡品价值的东西。可在嬴啸这里完全没有,回赐的都是些并不值钱的东西。对于此,这些小国是无可奈何,他们是弱者,没有说话的权力。嬴啸只是要他们上贡,若不上贡,很难说国家存在不存在了,因为他们是依附于嬴啸的存在。
另一方面,嬴啸不断的打压各地门阀。===反抗的门阀不在少数,但是都在嬴啸的大军之前灰飞烟灭。这些门阀的家产自然是充公,嬴啸手下的细作系统可谓穷凶极恶,这些门阀隐藏的非常深的财富也逃不过这些家伙的嗅觉。
这些金钱可谓是血迹斑斑………………嬴啸同时掌握着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嬴啸也赚取了大量的金钱。他十分清楚现在丝绸之路上的大头都被贵霜,身毒这些讹取,但是他暂时没有时间去对付他们。
税收之上,嬴啸很是善待百姓。从一开始的诸侯混战到现在的他一家独大,嬴啸治下的税收一直是最低的。而即便如此,嬴啸的税收并没有降低,反而在增加。
一个是因为,低税率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嬴啸治下官员还算清廉。这些官吏基本都是学宫出身,本身的才敢品德都可以得到保证。更重要的是,嬴啸手下有自己地暗卫系统。这些人可谓无孔不入,监察着所有的官吏。让这些官吏们不敢过于放肆。
若说贪污受贿,当然有,但是并不过分的情况下,嬴啸也不去管。只要你没有闹的民怨沸腾,收取点贿赂什么的无可厚非。这个事情是无法禁止的,水至清则无鱼啊。
官吏们受过良好的系统教育,又有强势的嬴啸压制,自然不敢太过分。这个贪污受贿基本是有度的。不敢过分,这也是所谓地**********………………
在嬴啸治下,做出实事成绩的官吏就是贪污一点,也不会有人管,还会得到升迁。反而那些没有做出实事的官吏,即便清廉如水,也很难升迁。当然。也有既不为百姓造福又贪污受贿的官吏,他们的下场就是罢官免职,牢狱之灾,甚至砍头。
现在嬴啸面临的最大问题,一个字是钱,两个字是缺钱,三个字是很缺钱。即便已经占据了富庶的中原地区和整个北方。这个时代人口大都集中在中原与北方地区。虽然现在大秦地收入是巨大的,但是支出更是庞大的。
田丰给他盘点了一下支出。大秦初立。支出最大的军费。这个没有什么疑问,军队是根本,嬴啸也舍得投入。
而支出第二大的是教育经费,这是让人匪夷所思的。各地学宫的建立,伴随的是教育经费地巨大支出。嬴啸对于学宫地投入也是不吝啬的。这个时代有他的局限性,竹简作为载体,制作麻烦,成本太高。
虽然新型的纸张已经研制出来了。但是依然比较昂贵。可嬴啸却坚持不削减对于教育的投入。学宫之中,收费极其低廉,使得寒门百姓子弟有了受教育的机会。也为嬴啸治下提供了大量的人才。
好处也是明显的,随着学宫地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教育。而在陈琳调控下的教育,对于这些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丝毫不抵制大秦,不抵制嬴啸称帝,而是齐声欢颂支持。这也是嬴啸能如此顺利称帝复秦的一大支持。
而学宫还有培养低级军官的责任。这些低级军官在军队中立军功。受到提拔,要去学宫进行学习。而后才能被委任军官。
这些军官在学宫接受教育的时候,更被灌输了忠诚于嬴啸的概念,以至于终嬴啸一生。他麾下地军队,几乎没有发生过兵变。同时,这些军官在学宫之中,也被灌输了军魂地思想。军令大于一切,死战不退,不丢弃袍泽等等…………嬴啸将当初自己麾下的西凉军军魂已经普及到所有地帝**队中去。
对于起来,当初的秦始皇是不让人读六国文字,汉武帝是不让读儒家以外之书。而嬴啸却开百家,博取百家之长,让人们都去读书。
第三大支出,是建设经费。大秦帝国,现在可谓百废待兴。而嬴啸现在做的最优先的,就是凌霄阁与驰道的建设。凌霄阁相对是个小工程,但是全石料结构也要耗费相当大的人力物力。
驰道更不用说了。嬴啸要效法先祖嬴政一般,修建一条贯通帝国所有城市的驰道。这驰道也有着严格的规定,宽七十米,道路两旁每隔十米就有一颗树。
现在恢复了大秦,赢啸也就没有了顾忌。以往修建的驰道都要进行改进。原先顾忌汉**的力量,所修建的驰道应该称呼为直道。
驰道与直道之间的区别就是,驰道中间有轨道,而直道没有。而这个轨道,不得不说是秦始皇的一大功绩。秦始皇的“车同轨”政策是很有用处的。因为统一了车辆的型号,轮子之间的距离,就好像今天的火车一样。简单的说,秦直道就是今天的公路,而秦驰道就是今天的铁路。
驰道之上的修建宛如现代的火车轨道一样,光滑的木质轨道可以减少车轮的摩擦力,让拉车的马匹跑的更快,拉的更多。而枕木之间的距离也很讲究,人在上面走路,一次跨一跟显得小,一次跨两根又显得大了。
很显然,这枕木不是给人走的,这枕木是按照马匹的平均步伐进行铺设的,马匹在枕木之上奔驰,就可以产生一个非常高的速度,用现代语言叫“自激振荡”。
这样的马匹奔驰起来,在合适的地方又可以换马继续奔驰。速度达到一个恐怖的程度。先秦时代可以达到一日****可达一千五百里的速度,比之后世的八百里加急快了接近一倍。固然有不断的更换马匹保持高速的关系,但这驰道却是最大的功臣。
而驰道的修建却也是异常艰难的,因为要求太严格了。
风起云涌第二百七十八章再现驰道
更新时间:2009…5…520:01:10本章字数:5904
驰道的修建有着严格的质量管理措施,驰道中间有四条轨道。嬴啸改制之后,四条轨道,内侧两条轨道是军用,外侧的两条轨道是民用,战争时期征为军用。
凡敢占用军用轨道者,杀无赦,死了都白死。因为军用轨道是传递军情与政令专用的,只有官府使用,民间不得使用。
而驰道路面的修建也是近乎于残酷的严格。整个驰道是由土,搅拌适量的草木灰,糯米汁混合,反复夯打,异常坚硬,其程度与土制城墙一样坚硬。
而赢啸效法先秦,使用分段管理制度。驰道修建完毕,检查质量时以力士重锤敲击。铁锤砸过后,痕迹超过一分(0。3厘米)者,这一地段的负责人要受鞭刑十鞭。可见其对于质量要求的近乎变态…………
如此路面,只要维护得当,是历经千年也不会损坏的(现在发现荒废两千多年的秦驰道上依然长不出草来)。而对于轨道的维护更简单,这年头,到处都是树,木材实在不是问题。
驰道是尽量避开河流山脉的,有些地方实在避不开的河流。就会修建大型桥梁,贯通河流。而每隔百里,就有一个驿站,其作用是更换传递军情的马匹,提供赶路的官吏食宿等等…………
因为驰道的存在,各种命令传达的速度非常之快,也就可以有效的管理一个疆域庞大的帝国。 所以嬴啸在修建驰道上也是不遗余力。
有了驰道,军队可以最快的到达目的地;粮草补给可以最快的到达目的地;如此有效的调动军队。就为大战提供了更多地力量,以及更高的战胜几率。
而驰道的修建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赢啸首先准备用五年时间将驰道修建起来。贯通各州州府所在,军事要塞。而后逐年增加,一直到贯穿各郡郡治所在。
而修建驰道,嬴啸征伐的民夫达到百万之巨。也幸好赢啸治下,数年粮食丰收。没有什么大的天灾,要不然还真经不起这么折腾…………
对于驰道的修建,嬴啸也投入了巨大的热情。他曾经豪言壮语的说过:“就是每天少吃一顿饭,也要把驰道修建起来。”当然也是说说而已,谁敢让嬴啸不吃饭啊。
嬴啸根据家族流传下来的典籍,开始了浩大地驰道修建工程,也让刘备,孙策松了一口气,这嬴啸现在这般大兴土木,暂时也就不会动兵来攻打。
他们不是不想去攻打嬴啸。只是没有足够的实力。没有把握的战争,谁都会谨慎。现在刘备,曹操,孙策,三家已经联合。全力对抗嬴啸,依然是自保有余,进取不足。他们也明白。若不是有长江天险,这嬴啸的军队早就已经过来了。
即便如此,小规模的战争是不断的。可是嬴啸全民皆兵的政策实在他们三家比不了地。比兵源之雄厚,实在是差得远。
连江东大都督周瑜都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荆州和江东的门阀势力太大,掣肘太多,反而是曹操现在最为逍遥。
拥有了圣教进献地大量金钱,曹操也不断的拉起军队。====按照嬴啸的训练方式给予军队粮饷,虽然花费巨大。效果也很好。这些士兵表现出来的战力提升了非常多。
刘备因为前期在樊城与嬴啸一场大战,急需修养生息。同时,他扶持的佛教寺院和荆州门阀已经展开了搏斗。刘备在中间也捞取了相当大的好处,他也开始效法嬴啸一般,组织精锐的正规军。
孙策在安定江东地同时,也在不断地征讨山越。这些山越不平,他很难全力北上,经略中原。嬴啸一天天的强大,给予他的压力太大了。
尤其是赢啸因为和刘备的战线压倒了襄阳。樊城一线。使得豫州刺史黄忠。将大军囤积到合肥,时刻保持着对江东的压力。周瑜在长江之上。勤练水军,抵御嬴啸。这天下似乎一下子就恢复了太平,没有了战火,各地的百姓也迎来了春天。终于可以喘口气了,这一开始打仗,百姓是最受苦的人。
炎黄418年,嬴啸恢复了大秦帝国,似乎停止了战争的脚步,而现在长江以南的三家诸侯也在抓紧时间整军备武。
四月,田丰完成了治下所有地户籍制度,在向嬴啸报告。
“陛下,帝国内所有地户籍已经登记完毕。”
“好,有多少?”
“陛下神威,治下百姓安定,生活得到一定的改善。现在帝国一共有户五百三十五万三千一百三十五,人口三千两百八十三万余。此次统计将所有地奴仆,佃户,出生两年以上的婴儿全部统计了进去。”
嬴啸叹了口气:“想不到会这么少。荆州南部和江东地区加起来应该不超过五百万人口。那么算下来全国不到四千万的人口。炎黄362年东汉尚有五千六百余万,这还是没有计算门阀的佃户奴仆,若是全部计算应该在六千万以上。却不想这短短的五十年时间缩减了几乎一半。”
“陛下,不必难过。这还是因为陛下爱民,与民休养生息。快速平定了长江以北的地区。否则现在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多人丁。从帝国治下的人口构架就可以看出来,现在帝国的人口数量中,十岁以下的孩子占据了三成半。这说明什么,这完全是陛下您亲民爱民的功劳啊。”
“这么多。这些年的新生儿这么多?”
“呵呵,这还不都是陛下您的功劳。因为炎黄学宫中的医学宫,培育出大量的寒门百姓子弟从医,分赴各地开设医馆,使得百姓的医疗条件得到了改善,新生儿的夭折减少了很多。同时,安定的生活,与陛下较低的税率让百姓们得以喘息,百姓们自然想开枝散叶。多子多孙了。”
嬴啸也是诧异,十岁以下地孩子就有一千多万,那这些人都不能算进壮丁之中。抛开这些新生的孩子,自己治下居然只有两千万的人口了,自己多年来一直奉行的爱民政策,效果应该很不错,可依然只有这么点人口。x
两千万,自己的西凉就接近五百万人口,占据了四分之一强。可见神州大地经历了黄巾之乱与诸侯混战后,这百姓的死亡有多严重。
五十年前。百姓主要的集中地是在中原与北方,西凉并没有多少人。就是说五千六百万人口中,至少有四千万是在中原和北方的。
现在在看,自己治下不算儿童一共才两千万人口,西凉五百万,关中三百万。这几乎就占去了四成。整个中原和北方现在剩余的只有一千来万人口,只剩下了四分之一。造孽啊…………
消失了75%的人口。实在是一件可怕地事情。可见黄巾之乱和诸侯混战给神州大地带来了多么巨大的创伤。而炎黄405年开始的黄巾之乱,到现在不过区区十三年。
这样的汉室朝廷要之何用?百姓朝不保夕,大量死亡。死了整整四分之三的人啊。若朕不取代汉室,实在是天理不容…………
还好自己治下有一千多万的孩子,数年之后,他们就**了。这是自己的希望所在啊。
田丰看嬴啸一副黯然地样子,也劝到:“陛下,您已经尽力了。就因为您的努力,多少人免于战火。多少人获得了生存的希望。若没有陛下您地努力。丰敢断言,十年之后,整个天下也没有两千万人口,不足现在一半。在您的统治之下,百姓们只会更多,不会减少。”
听了田丰的话,嬴啸心中也舒服多了。是啊,自己努力就是了。
“恩,你在督促一下司农监的人。尽快的研究改善农产。百姓的收成是直接关系到人口的。朕要更多地人丁。朕要一个兴旺地帝国,而百姓人丁是基础。”
此时嬴啸又开始翻查老爹留下的《农学杂谈》。找里面记载的土豆与红薯。老爹留信中说这些会给自己非常大的帮助。一看之下嬴啸是大惊失色,书中记载。
红薯,源于南美洲北部热带地区。红薯有锤形、圆筒形、球形和块形等,皮色有白、黄、红、淡红、紫红等色,肉色可分为白、黄、淡黄、橘红或带有紫晕等。直接食用有甜味。可在次田种植,温暖时间亩产可达千斤以上。
这下嬴啸差点没跳起来,次田种植,亩产千斤以上。乖乖,这是神话吧…………次等田地都能有这样的收成,太恐怖了吧,继续向下看。
土豆,源于南美洲北部高山。性寒,生于地下;地上茎呈棱形,有毛。果实呈黄色,易分辨。可在北方种植,次田种植,亩产可达千斤以上。
嬴啸再一次被震惊了。这都是什么东西啊。次田,亩产千斤。要知道现在司农监的人拼死拼活在最上等的田地里试验都做不到亩产千斤。这两东西居然可以在次等的田地里亩产千斤,简直不能想象,但是自己的父亲从不会欺骗自己。
急忙翻开父亲留下地世界草图,一看,天啊。这也太远了吧。从西凉到幽州地距离已经够远的了,可按照这个距离来看,从中原到这个美洲居然有十倍于此地距离。天啊,这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啊。
“来人,火速传甘宁来。”
甘宁这会还在长安,没有回徐州连云水军基地。这会被急急召见,也是一路小跑冲到皇宫之中。
“陛下,有什么紧急军情?”
“有,比最紧急的军情还紧急。”
比最紧急的军情还紧急?那是什么?甘宁也糊涂了。
“兴霸,你可听说到在次田中亩产上千斤的粮食?”
“啊?什么人说的?这不是胡说嘛?臣虽然没有耕过田,可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谁在欺骗陛下?”
“哈哈,朕也不信,但是朕却不得不信。”嬴啸从没有怀疑过自己老爹说的任何一句话:“所以,兴霸,朕要你派心腹出海,为朕寻找这两样东西。”
“出海而已。陛下尽管吩咐。”
“你可别小看了这个事情,朕和你说过,这大海有多么大。比这天下大几百倍。”
“陛下您是说过,可陛下不要小看了我们水军。现在水军可以远航到日南郡(越南)。”
“朕要你远航的地方比日南郡远数十倍。”
这一下甘宁也有点傻眼了,这还真远。从碣石到日南已经很艰苦了,还要远数十倍,这个任务确实太艰巨了。
看甘宁有点发呆的样子,嬴啸拍拍手,一个小黄门端着一个盒子过来:“兴霸,你看。这是先帝在司南的基础上改进地司南。先帝称之为指南针。”
甘宁接过来仔细观察了一下,大喜:“陛下,这指南针比司南轻便了许多,可以安放在海船之上。在大海航行阴天之时提供方向,好东西啊。”
“哈哈……行了,别一副猴子相。你现在是我大秦赫赫有名的横海将军。威严,礼仪。”
“是。是,陛下放
“哈哈,好了。朕这里有一份简易图纸。你回去描上几份,让你的心腹去这里。”嬴啸手指南美洲:“去这里给朕找两种植物,就是朕刚说的不可思议的东西。记得,这海图只能给你的心腹,若有泄漏,你知道后果。”
甘宁也是一哆嗦,嬴啸是什么性格。大家都知道。忙不迭的应是。
“朕会派专门的绘图人员跟随你的人去,让他们把这海图给朕绘制完全。你先回连云水军基地,检查五艘巨舰的情况,一定要保持最佳状态。等朕筹划好了,你便派出远航经验最丰富地心腹去执行这个任务。具体的事情会有人给你交代。”“陛下,这指南针能不能多做点给臣,这实在是个好东西啊。”
“哈哈,你去吧。朕会吩咐匠造坊制作的。”
远航需要筹备的事情太多了,可嬴啸又想早点见到这传说中的土豆和红薯。一旦能够种植成功。那么大秦就在不害怕天灾。也不会大面积饥荒了。
柠檬,老爹在《航海纪要》里提到。远航的人必须每天都喝一点柠檬水,要不然会得什么坏血病而死。什么是坏血病,嬴啸没有见过,但是他却固执的认为,老爹地话是要听的。
既然老爹说这柠檬产在西南,他已经派了专人会同西南蛮人去寻找这种叫柠檬的东西,按照老爹留下地记载,应该会找到,只是路途遥远,山高水深,一时还没有消息。
在等等吧,在等三个月,就是没有找到这个什么柠檬也要派人去寻找这土豆与红薯。这东西的诱惑性太大了………………
帝国新立,百废待兴,忙的嬴啸是焦头烂额。现在的他更是感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一个帝王,要处理的事情就比较麻烦。
以往作为一个诸侯,还是比较随意的。而现在大家基本都是自己的旧人,但是不论从礼仪还是言语,都和以前不一样了。
朕………………还真是一个孤家寡人地代名词啊。刚刚重手处置了一批本家兄弟,这些人,没有实力却妄想坐上皇帝地位置。这皇帝的位置也确实吸引人,一旦坐在上面,俯视苍生,生杀予夺,那种感觉实在是…………
现在整个嬴氏家族,基本都顺服自己的统治。但是嬴啸知道,这些人的野心只是埋藏了下来而已。
“少爷,这是您要的东西。”
嬴啸结果蒙捷递过来的表单看了一眼,又压下了:“蒙叔,这些东西全部留存,警告他们一下,毕竟是本家兄弟,不能杀的太多。有些人已经开始转向服从于朕了,可以使用。”
“是。还有一事。”
“什么事?”
“复国后,袁家受到加封,现在有神秘人物频频接触袁熙。”
“他们有什么阴谋?袁熙,倒是一个很好的利用对象。”
“是想让袁熙召集以往的旧部来反对您。”
“不知死活,监控起来。若袁熙有所行动,便让袁谭去处理吧,他会知道怎么做地。我倒要看看谁不知死活敢反对朕。”
孔融现在是在一个尴尬地位置上,嬴啸给他的地位很高,学宫编撰,专司编撰儒学经典。可孔融却很明白自己地处境,很危险,极度危险。现在嬴啸要他改良儒学,一旦改良不好,他的就危险了。在他发出文章,号召天下儒生向当今天子嬴啸效忠以后。他的地位固然得到了空前的高涨,可是他的压力却是与日俱增。
虽然他知道嬴啸暂时不会杀他,毕竟嬴啸需要他这面旗帜来号召天下儒生。可是天威难测,尤其是嬴啸这种强势的人,妄想威胁他的人,现在全部化成了灰烬…………
风起云涌第二百七十九章乌戈王子
更新时间:2009…5…522:52:17本章字数:6254
“陛下,永昌郡来人求见。”
“永昌郡?有什么事情不能让元皓处理的?”
“陛下,是您亲自下达的命令,这使者是以最快的速度赶来的。进贡陛下钦点的果品。”
钦点,果品?这永昌郡搞什么?我什么时候钦点过果品了?等等…………永昌郡在西南边陲,难道是要他们寻找的柠檬有消息了,哈哈。想到这里,嬴啸乐了。
“宣。”
那使者进来行礼高呼:“永昌郡都尉兀突骨拜见陛下。”
嬴啸治下,没有三跪九叩之说。一个是太麻烦,一个是嬴啸有意识的培养,只有犯错了才需要下跪。平时都是长揖到底,完全效法先秦。
仔细看了一下,好家伙。这南蛮人简直不是人,是一座山。身高十尺开外,简直比吕布还高些。身长十尺的吕布已经是嬴啸见过最高的人了,这兀突骨看起来还要更高一些。膀大腰圆,简直就是一座移动的肉山,非人类啊…………
“你是蛮人吧?”
“是的。”
“看你雄健异常,不错。你带的贡品呢?”
“在外面,他们不让我拿进来。”
嬴啸看的直乐,废话。见皇帝你还想带杂七杂八的东西不成,典韦那票人可不会放过的。嬴啸却对这个兀突骨来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