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文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三国之帝国崛起第84部分阅读(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船说生存下去的机会。 但是现在鲜卑人没有实力入侵中原,那么富庶的扶余国就成了最好地目标。大王不妨派遣使节。去求大秦国出兵。双管齐下,大事定矣。”

“秦国会派兵吗?”

“秦国和鲜卑人是有大仇的,只要大王谦卑一些。满足中原帝王的虚荣之心同时给予一定的利益。有着共同的敌人,秦国自然会派兵而出。”

“智者的话有道理。这次你就随我去吧,只要你在身边,我就可以随时向你请教了。”

“大王,这天下才学之士何其之多。我一个瞎子,风烛残年,又能做什么?况且我地身体快不行了,经不起折腾了。”

纳哈徒河无奈地走了,他对这位屡次帮助他的智慧之人是很尊敬的。等到纳哈徒河走后。这瞎子慢慢品着茶叶,一行清泪从那空洞的眼珠中流下。

这是我能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了,我虽然离开中原四十多年了。可我依然是汉人,永远不能忘却故乡的那山水。在死去之前,我所能为中原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这样了。秦国的帝王啊,希望你不要错过了这次的机会。

在听从了这位瞎子地意见,扶余王纳哈徒河开始鼓舞士气,给大家确定必胜之心,同时将所有军队召集到王都扶余城。要和鲜卑人展开殊死的战争。

又派出三路使节,一路向中原长安而去,令两路携带重礼,希望能说服轲比能出兵,或者接受了重礼的步度根能自己退兵。不过对于步度根地架势,这很有可能是无法收买的。最终的努力还是得在自己的身上。

很快,扶余城就聚集了七万战士,算是他们的倾国之兵了。扶余国能否继续存在,成败在此一举了。

在接到纳哈徒河的使节后。步度根看着礼单。哈哈大笑,说到:“扶余国怕了我们大鲜卑的威风。想来求和。就这么点东西?想打发谁?回去告诉你们的王,扶余国的一切都是我们鲜卑地了,他若识相,自行献出;若不投降,我鲜卑的勇士就会去告诉他什么才是鲜卑勇士的武勇。”

纳哈赫连是王第,这样的身份已经够高的了。现在却在去长安的路上着急。不停的催促队伍在快点,可秦国人可不着急,慢慢的带着他走在大路之上,毕竟他也算一国的使节,虽然是注定要灭亡地国家。

可各地的地方官也给足了他面子,让他见识到大秦的繁华富饶。若是平时,他自然巴不得享受这样的待遇,可现在他是心急如焚,但是在人家的地头上,他也不能太过分。在说,人家对他以礼相待,你能说这个不对?也只能不停的催促他们快点了…………

可惜秦国的官员就是慢慢悠悠的前进,就是不加速,让纳哈赫连无可奈何。这秦国太大了,从幽州到长安,在他一再要求之下,总算是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到达了长安。

在他到长安地时候,扶余国内已经打地热火朝天了。鲜卑人虽然凶狠,但是扶余人也不是泥捏的。在保卫国家地战斗中,这些人也发挥了相当的战力,奴隶制也有他的好处。就是这些奴隶们悍不畏死,在主人地命令下,也发挥着相当巨大的战力。

扶余国内打的血流成河,轲比能也接见了扶余使者。在听到扶余王的建议之后,轲比能也颇为心动,他早就想统一鲜卑三部了。只是这各部实力都差不多。这些大人们各个都不是善茬,不好弄啊。

而现在步度根的大军在征伐扶余,在扶余国中苦战。正是自己吞下他们的机会,但是这个事情还要谨慎,一个不好,这名声可就不大好听了,还会引起弥加他们这些老贵族地敌视。

轲比能也召来自己的心腹商量起这个事情,大部分人都说应该趁这个机会吞下步度根,这样一来。实力大涨。弥加他们这些老牌大人们也会臣服,统一了鲜卑,才能与秦国对抗。否则是无法去劫掠秦国的财富的。

只有慕容户大人摇了摇头,发出了反对的意见:“大人,我们要吞下步度根不是不可能。但是步度根手下可是带了八万精骑在扶余国作战呢。即便我们吃掉他的部众,占据他的草场,断了他的补给,可一旦他回军,我们打是不打?而一旦陷入绝境的步度根会不会去投靠秦国呢?要知道,现在不少人都偷偷跑去秦国了。”

轲比能也是叹气,不少奴隶和被打散地小部落。不断的去跑去秦国。在那里,秦国庇护他们,让鲜卑人也无计可施。更不要说,随着三韩和倭国的掠夺,很多原先地草原人被编成仆从军去抢劫,他们虽然只有能拿两成的战利品,但也是抢的盆鼎满贯,自然也让得到消息的人眼红。

“慕容,你在危言耸听吧。那些该死的奴隶逃跑。也就罢了。他步度根可是大人,一个堂堂的鲜卑大人怎么会去投靠秦国?那他还是鲜卑勇士吗?”

“步度根或许不会,但是他的手下呢?大家都知道,若没有这些部众,他步度根只是名声响亮而已,能召集多少人?而我们想吞下步度根,最重要的就是将他的部众和勇士拿下。若是人都逃跑了,我们只是抓住步度根又有什么用处?”

轲比能也说话了:“慕容大人地话有些过了,步度根大人也是有他的威望的。不过你的话也有道理。若是没有部众和勇士。那么我们根本不算吞掉了步度根。那这个事情,以你的意思该怎么办?”

“大人。若想吞并他们。我们可以学习汉人的一个传说。”

“什么传说?”

“四面楚歌。”

轲比能对于汉学有相当的研究,自然知道这四面楚歌的意思,可帐中不少人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当即发问是什么意思。

在轲比能的示意之下,慕容户也就说明了:“这是一个汉人地说法,在将一个强大的敌人包围起来,但是很难打败他们的时候,就让四周的士兵都在唱这个被包围军队的家乡歌曲,瓦解了一个很强大的敌人。”

“切,胡说。我们鲜卑人到处是家,那里有什么家乡之说。”

“呵呵,各位听我说完。我们不是要唱歌。而是将他们的亲人送到阵前,你说士兵会不会投降?”

“这个做法太卑鄙了吧?”

“诸位,现在这个形势之下,不使用非常手段如何能统一鲜卑三部?难道非要杀的血流成河,让汉人,乌桓人,匈奴人看笑话吗?”

“谁敢?我带人灭他全族。”

轲比能也是犹豫,这是个好办法,但是这免不了一番杀戮,他也在考虑这行不行。草原之上,对于妻子并不看重,但是对于母亲是十分重视的。一旦弄不好,会出反效果地,激起了他们地拼死之心,那就麻烦了。

大家吵成一团,却也拿不出什么好主意。轲比能下达了封口令,今天在场的都是他地心腹,若是走漏了风声,他可不会那么轻易放过他们。

长安之中,纳哈赫连在一番交涉之后,沮授将奏折拿到了嬴啸这里,嬴啸一看也乐了:“看来这扶余人真撑不住了,居然舍得这么大的本钱。”

这纳哈赫连也下了大的价码,只有大秦出兵,帮助他们击溃了鲜卑人。扶余国甘为大秦属国,年年纳贡,岁岁来朝。同时,只要秦军出动,一切粮草用度,全由扶余国支付。甚至愿意将清原一地归入大秦,成为大秦的幽州郡县。

嬴啸笑呵呵的说到:“这么优厚的条件,朕若是在不答应是不是有些不近人情了?”

沮授也是无奈,这为爷,心中打算是要拿下扶余的,可这好像是去帮助扶余国一样…………

口中却说到:“陛下,扶余国要取下的,毕竟一旦拿下了扶余,我们对于乌桓人就形成了包围的态势,那个时候,乌桓人就要坐卧不宁了。一待帝国平定了高句丽,乌桓。就可以专心对鲜卑人作战了。同时那个时候,我们准备也就差不多了。陛下,这扶余小国不服王化,正是让他们感受帝国辉煌的时候。”

“哈哈…………说的好。去告诉纳哈赫连,大秦会出兵,而且不需要他们成为属国,只要土地。”

沮授心中一阵倒腾,只要土地?要多少?只要清原一地还是扶余国全境?

风起云涌第三百五十九章蛮王换人

更新时间:2009…6…1323:08:50本章字数:5847

纳哈赫连一听到这个消息,当即也就安心了不少,他不断的催促沮授动兵。可沮授哈哈一笑:“这般小事,我冀州,幽州两州的军队自然能解决,你又何必着急。”

纳哈赫连一听心中不善,鲜卑人厉害,虽然秦国在前面打败过鲜卑人,但是这也不能轻视他们:“这两州的军队能有多少,不能小看了鲜卑人啊。”

“哈哈,你不必担心。我大秦两州中能出动十万精兵,足够打败鲜卑人的了。纳哈使者,你现在需要做的是,赶紧派人回去扶余国内,接应大军入境。现在圣旨已经发出。我军出发之时,不要弄出误会,那可就不好了。”

一听有十万军队,纳哈赫连既喜又忧。这十万大军听起来确实不少,会同自己国家的军队,定然能打败鲜卑人。可是这十万大军在自己的国内,一旦有点异动,扶余国会不会存在呢?

他马上就快马加鞭的回国送行,对于秦军的援助部队,不但要利用,还要防范。这一点一定要提醒大哥,秦国之强大,已经到了不可想象的地步,两州之地便有十万大军,可这大秦可有十三州啊,那就有多少军队?

更不要说国都必然是军队最多的地方,这样算来,秦国可以动员上百万的军队。这个数字可是让纳哈赫连心中巨震,汉人何时如此强大了?上百万的军队,那是什么概念?他扶余国全国人口才二十来万。这次动员了七万部队,已经是全部男人都上阵了,其中真正有战斗力,不过三,四万人。

差距啊,这么强大的差距之下,一旦秦国对扶余国动了心思,那就是灾难了。看来回去一定要告诉大哥,恭顺一些。在来请求成为大秦的属国。对于这个他还是了解的,他了解一些汉学,知道有些时候这汉人皇帝很虚伪。

本来心里想的不行,可表面上却要再三推辞,真是无聊的举动。可形势比人强,自己又有什么办法?现在扶余国想要存在。只能依附于秦国了。先顶过鲜卑人再说吧,要不然一切都是空的。

太史慈在接到圣旨之后,立即上船。通过渤海,驶入辽东湾,到达安市地区(现在营口)。现在不一样了,当初预定是要自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扶余,而现在,是扶余请求大秦出兵。自己是惶惶天子之师,是去“救援”滴。不是去侵略滴。

同时,在多拖一段时间,让扶余和鲜卑继续狗咬狗。打个两败俱伤,这样是最好的结果。只是这个时机不好把握啊,只能晚不能早。

对于纳哈赫连的不断请求,沮授也只是拖着。这大军出动,岂是说走就走地?自然要准备,要想打败鲜卑人这个强敌,自然要做充分的准备。

对于这个借口。纳哈赫连也是无奈。人家说地在理。你能如何?不做准备怎么出动?只是现在国内传来地消息却不怎么样。扶余城已经岌岌可危。扶余军队大量伤亡。已经快顶不住了。

而这个时候鲜卑人也接到了秦国要出兵地消息。这一下。步度根更是加紧了脚步。同时派人联络其他鲜卑人。准备一同对抗秦军。

对于秦国这个大敌。鲜卑其余两部也在表面上支持步度根。可弥加这些老牌大人们实际上却没有出动多少力量。只有轲比能部出动了八万骑兵。似乎是起了倾国之力来帮助步度根。可是步度根却也感觉到不安心了。

轲比能。即便他能认清大势。可是他有这么好心?出动了全部力量来帮助自己?这扶余国他要分一半去地理由虽然充分。但是步度根依然不放心。轲比能不会这么好心吧。还是小心为上。

轲比能现在也是恨秦军入骨。自己还没有准备好。这秦军就出动了。要是在有一段时间。自己准备好了。就能更顺利地驰道步度根集团。那自己统一鲜卑就是势不可挡地了。

十二月。秦军终于出现在了扶余国内。扶余王也是大喜过望。急忙跑去找瞎子问策。

“智者,秦军来了,只是他们人太多了,我有点不安

“大王……咳咳,您多虑……了,咳咳。秦国要草……原做……什么?只是清原一地适……合耕种……要不然我也不会……提出这个……条件。 我料那秦王定……然会出……兵。只是……大王……防人之心……不可无……这秦军却不能全部……供养。要小心……咳咳。”说完一阵剧烈的咳嗽,让纳哈徒河大惊。

“智者,你怎么了?你可不能有事啊。”

咳咳……大王,我不行了……大王,一切看……你自己了。咳咳”在剧烈的咳嗽之后,这瞎子忽然面色红润了起来:“大王,我不行了,我最后的希望是想大王派人将我的骨灰送回中原徐州吕县安葬。”

“好,我答应你。”

纳哈徒河同意之后,这瞎子再无生息,生命正在离他远去。秦国的皇帝啊,不要辜负这机会,我死之前能做的只能这么多了。扶余已经没有实力抵抗秦军了,一旦击退了鲜卑人,因为我的建议,扶余王必然为难秦军,这个借口我也替你找好了。故乡地那山那水,我该归来了。我的家乡,四十多年漂流异乡,我该归来了…………

随着这瞎子的逝去,纳哈徒河也是叹息,这位智者屡次帮助自己。从自己登上王位一直到现在,有什么麻烦事情自己都会找他。现在他死去了,自己又该如何做呢?

可惜纳哈徒河不知道地是,这位智者,在怎么帮助他,可这瞎子终究是汉人。临死的最后一条对策却葬送了纳哈徒河的一

秦军来临了,扶余城外一片肃杀,秦军在扶余城南二十里安下大营。步度根也停下了脚步,这个时候,不能在打了。现在秦军到了,自己被动了,对于秦军。他可很是忌惮。

而这个时候,西南也即将发生了一件大事。在祝融怒还在路上,就传来消息,祝融炎得了重病,巫医们都治不好。

现在祝融炎年级还不是很大,还是雄心壮志。同时身体也不错。怎么会忽然病了呢?而且是巫医们都束手无策的病,也让祝融怒极快了脚步,赶紧向着答郎甸赶去。要知道,一旦祝融炎不行了,这个位置可有不少人看着呢。

祝融怒虽然是长子,可下面还有三个弟弟呢,更何况不少部落的头人也盯着祝融炎的位置呢,其中有一些颇有实力,只是畏惧祝融家的实力与威望。同时祝融家又与秦国有紧密的联系,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可现在祝融炎一病倒,看样子很危险。他们的心思也就活了,到处活动着。蛮王孟氏更是抓住这个机会,发动战争,祝融氏一时处于劣势。

在这种内忧外患地时刻,祝融怒回到了答郎甸。对于现在的局势,他确实有些不好下手,他毕竟常年在长安,虽然有足够的威望,但是手上却没有什么实际的力量。唯有依靠兀突骨的力量。这也是嬴啸让兀突骨和他一起回来的原因。

而这个时候,西南典客属诸葛亮也出现了。诸葛亮虽然没有力量,但是他代表地是大秦朝廷的态度,这就至关重要的。对于秦国,现在蛮人已经开始融入了,虽然还有些顽固派抵触,但是大部分蛮人已经开始融入帝国了。

所以诸葛亮地态度就显的至关重要了,他代表的力量是所有蛮人不能忽视的。而诸葛亮也是常常出入于祝融怒的府邸,和祝融怒过从甚密。这一下就让无数蛮人没有了心思。他们还没有自大到和祝融家、秦国同时对抗的程度。

可祝融怒地弟弟们却不安分了,他们毕竟是祝融家的人。而且他们都是有一部分人支持的,只是现在顾忌大秦朝廷地态度他们不好妄动。

最后,诸葛亮代表朝廷,册封祝融怒为大秦愈元侯,成为蛮王。这一下,让所有人崩溃,大秦朝廷表明了态度,那么能反抗地只有祝融怒的几个弟弟了。

现在他们就聚集在一起商议了。他们单独都已经无力与祝融怒对抗了。朝廷地意见会影响很大一部分蛮人。

“二哥。以我看,这个位置应该是你的。大哥有什么本事?他不就是在长安拍皇帝的马匹。论真本事,他连你的一份都没有。”

“不错,二哥,我也觉得这蛮王的位置应该是你的。你随着爹征战,立下了多少战功?大哥呢?他什么功劳都没有。可他却占据那位置,我是不服他。”

看着两个弟弟,祝融冲心中地思绪却是多的多。若是没有朝廷出面,他根本不害怕祝融怒,但是现在祝融怒有朝廷撑腰,又获取了大部分人的支持,他不好妄动。

“二哥,你说话啊。应该怎么办?我们不能就这么看着啊。你不知道,诸葛亮这个小白脸在族中的长老家中不断出入,长老们都快被说服完了,你在不行动,等长老们都支持大哥了,那就没机会了。”

祝融冲也是无语,这两个年青气盛的小子。你们那里知道这诸葛亮的厉害,那一帮子长老个个都是人老成精的人物,他们都被诸葛亮说服了,其他人呢?还有什么困难,在说,诸葛亮背后可以有大军的。

诸葛亮虽然没有兵权,但是他有上秘折的权力,一旦这个秘折到了嬴啸手中。巴蜀地大军就会开下来了,更不要说现在无数蛮人已经融入了秦国,听从陛下的命令,他们不可能对抗朝廷的。

“让我想想,动武是不成的。我们不可能对抗的了朝廷。”

“二哥,你怎么胆小成这样了,朝廷又怎么了,大不了我们带人回山去。朝廷能把我们怎么样?”

“老四,那里有那么容易,你现在去外面吼吼看看,看几个人愿意和你回山过那苦日子?冷静一点,论武艺,论胆量,我都比老大强。但是我们不能用武力,朝廷的武力不是我们能对抗的。”

“老四。二哥说的对。可是二哥,我们该怎么做呢?难道看着大哥坐稳位置?”

“这个位置不那么好坐,你们都不要急。约束好自己手中的军队。这年头,有军队才是实力。老爹打下这片基业不容易,我们家地地位如何来地?不单单凭声望。是凭实力打来的。”

“二哥你地意思是?”

“现在还不是时候,我们不能公然对抗朝廷。先让老大得意两天,这位置,他坐不稳。即便有朝廷地支持,但是他没打过仗,军队不会服他的。”

“那来这么多弯弯绕绕的,按我的意思,直接带兵冲过去,逼大哥把位置让给二哥你就好了。何必想那么多。”

看着莽撞的老四,祝融冲微笑着拍着他的肩膀说到:“老四,你还年青。有些事情你还不明白。朝廷可不是可有可无地,他的控制力是恐怖的。听我的,先隐忍着,老大在怎么说也是我们大哥,在他没有大的缺失的时候,我们不好动他的。何况你现在去杀他,你打的过兀突骨吗?我可不想你们去送死。”

“那什么时候是时候啊?”

“现在我们和孟氏一族的战争还在继续,你们两个积极鼓动大哥发动战争。要是一直打败仗,老大还有脸坐在这个位置上吗?自然有人会让下来地。”

在多方的妥协之下。祝融怒似乎顺利的登上了朝廷册封地蛮王位置,但是下面却是暗流汹涌,从来就没有安宁过。

而祝融怒上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得了重病的祝融炎送去长安,那里是帝国的中心,有最高明的郎中,一定能治好这怪病。这个举动也获得不少的声望,毕竟祝融炎的影响力是相当大的。而逐渐被汉人影响的蛮人也有以孝为先地思想。

只是,祝融炎却注定要在长安城中养老了。这怪病可不是偶然,早就被人安排好了药物。在这个时刻,祝融炎自然“病倒”了。

而后,祝融怒收缩防线,将兵马大权逐步接收,交给兀突骨。兀突骨出动,也将孟家的攻势压住了。对于这个怪物一般的家伙,还真没有几个人敢于和他作战的。更不要说兀突骨本身代表的就是乌戈国,这股子势力是不容忽视的。

诸葛亮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于这些蛮人。他的政治手腕发挥的十分高明,很快就稳定了祝融怒地位置。祝融怒的上台。也标志着蛮人将加速融入帝国。蛮王的态度是要影响大多数人的。

虽然下面还有不安分的三个兄弟,可是祝融怒也不是无能之辈,他们之间的斗法还是需要有不少时间。但是至少现在还是很平安的交接了权力。

这里是暗流涌动,扶余城下也是风起云涌。鲜卑人的两路人马会合了,步度根和轲比能的两支人马加起来有十三万之众,让太史慈也不好妄动,双方对峙了起来。

步度根地军队在前面地战争中虽然将扶余打的快崩溃,但是他们自己也是伤亡颇重,需要休整,暂时不能出战。而轲比能,他来根本就不会和秦军拼个你死我活,更不要说出战了。而扶余人?鲜卑人不来打他们就偷着乐了,还会出战?在几方面各怀鬼胎之下,战场之上,大军林立,却只有很小规模地战斗,几百人的战斗都算大的了…………

对于轲比能的消极,步度根更是谨慎。可轲比能的答复却是不急,到了时候自然会有转机出现,可是这转机在那里?步度根不知道,轲比能也不说。

“报,将军,朝廷的鹞鹰紧急传书。”

太史慈赶紧拿来看了,这都出动鹞鹰传信了,看来是比较紧急的事情。文字很简短“提防高句丽人偷袭。”

这下太史慈眉头也皱在一起了,看来是朝廷的细作们发现了,什么,这些高句丽人,想来参一脚吗?游牧人,为什么都要来送死呢?太史慈却不能轻敌,让众军小心戒备,并加强了附近的斥候探查。同时等待朝廷公文,在行文之中,自然会详细说明这些事情。

在长安,嬴啸也是十分恼火。这个时候高句丽人来搅局,真真活的不耐烦了。细作系统传来消息,高句丽有集结兵力出动的迹象,而目标很有可能就是扶余国。很明显,他们不是来吃酒席的,是来要命……或者送命的。

这些王八蛋,前不久还跑来朝贡称臣,现在转头就想攻打自己,真是无耻啊。便让你们在这里吃个大亏吧。

“传旨,命令幽州牧庞德,统本州正规军,到玄菟驻扎。朕给予他临机专断之权。随时出动,援助太史慈部。甚至,可以直接直接杀入高句丽,不要向朝廷禀报。”

嬴啸这一道圣旨,可是给了庞德最大的权力了。临机专断,那对于战事,就是庞德说了算了,随他怎么打,连去侵略高句丽都不用禀报了。

风起云涌第三百六十章送上门的借口

更新时间:2009…6…1421:18:47本章字数:5818

太史慈在全力戒备的时候,高句丽人也确实是和鲜卑人合作了。迫于鲜卑人的压力,高句丽人也同时也想占据辽东地区,在将扶余分一快走。就算怕了鲜卑人,这帮人也是无利不起早的家伙。

高句丽人虽然害怕秦国,但是对与辽东郡、乐浪郡、三韩的土地更是垂涎三尺。而现在想与鲜卑人合作,消灭秦国远征军。进而趁机讨些便宜,反正他们和汉人打了很久了,虽然现在嬴啸掌权之后,对外态度强硬。

但是他们才不在乎呢,纠集了自己属国沃沮的兵力,高句丽人也开始了行动。反正战战和和已经很久了,打仗嘛,他们也在不在意。尤其是大秦和鲜卑人在对峙,正是他们趁火打劫的好机会。

庞德接到了朝廷的旨意,公文他也看到了,高句丽人的出现的确有必要重视。正在和鲜卑人对峙,现在能不打最好不打。虽然士兵们渴望求战,但是对于战争,那还不是时候。真正经历了战火余生的老兵,都知道战争不是闹着玩的,鲜血飞溅,人头滚滚,那沙场可不是闹着玩的。

但是高句丽人已经来了,纠集了两万来人,这已经是不容忽视的力量了。现在这场战争不能大规模的开打,而扶余城外,现在保持了一个微妙的平衡,一旦高句丽这股力量加入,战场的天平就倾斜了。

庞德当下出动三万正规军,移师玄菟郡高显,北上增援太史慈。现在他可比较着急,高句丽也是一个半游牧半农耕的国家,一旦这些骑兵快速的加入了战争,对秦军可不妙。

太史慈现在也十分气恼,当初这扶余王答应的好好的。粮草辎重他们来提供,可现在,他们却只给了这点,跑来给自己哭穷。谁信?一个王室,连这点东西都拿不出来的话那也什么都别说了。

还好自己带的粮草足够,要不然必然出问题。这些扶余人,果然不可靠。太史慈也能发现扶余人对自己的戒备姿态,好像随时就会发难一般。也让太史慈纳闷,现在自己打的旗号是来帮助扶余人。难道扶余王了解了自己的意图?在防范自己?

应该是这样,要不然扶余人不会这么一副如临大敌地样子,自己不但要小心鲜卑人、高句丽人,现在看来还要防范这扶余人了。这个仗,不好打啊…………

步度根和太史慈一样,不但在防备秦军,扶余人,同时也在防备轲比能。也是让他很烦恼,随口问到:“石键勒。我们的人还没有到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