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文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三国之帝国崛起第93部分阅读(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船说更何况商周之间地牧野之战。 更是因为商使用大量地奴隶。最终数十万人被周地几万人打败。这些奴隶没有自己地财产。没有向心力。很容易被策反。毕竟他们渴望地东西太多了。渴望自由。渴望属于自己地财产等等。

难以决断啊。嬴啸找来贾诩。想问问他地意见。他是老臣了。看到贾诩地时候。嬴啸忽然有一种英雄迟暮地感觉。贾诩真地有些老了。

“文和,你病了吗?怎么看你精神不太好。”

“有劳陛下费心了,这没有什么。臣今年已然六十一岁了,毕竟是上年级了,身体不如以前了。”

“那你可要多多休息,你是朕的左膀右臂,不容有失。”

“陛下放心,臣这把老骨头还算硬朗,没那么容易就倒。”

“那我就放心了,朕想征召一些奴隶入军,以弥补战士的不足,你看如何?”

贾诩良久才说话:“陛下,奴隶入军是一个好办法,但是规模不能太大。一旦规模太大,会造成危害的。而且,奴隶为军,输不可靠,臣建议只在仆从军中实施,而战事还是依靠正规军来地稳妥。”

“恩,若从军地奴隶,朕便提拔他们为自由民如何“那奴隶必然是趋之若鹜,可对于他们该给予何种的待遇,这又成问题了。”

“奴隶军地选拔需要注意,选拔入仆从军中,给予他们护军一般的待遇如何?”

“这样也好,只是陛下给予他们自由民一样的待遇,这是不是太容易了?”

“那你的意思是?”

“先编制各军奴隶营,奴隶进入军中,以斩首敌人而计军功。军功到达一定程度才能成为自由民,并进入仆从军。”

是啊,奴隶没有自己的财产,就是编入仆从军中他们也不会努力打劫,因为打劫的再多。也没有他们什么事情。既然奴隶不能单独编制成军,便分散到各军中,每个军队编制一些奴隶,可做敢死队也可以当炮灰兵。

而奴隶一旦积累了一定的军功,就可以脱离奴隶的身份,成为自由民。自由民的私产是受到官府保护的。这对与奴隶而言。实在是莫大地刺激,自由与私有财产,都是他们渴望的事情,这样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而少量的编制,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主要作战还是依靠正规军,奴隶营作为敢死队和炮灰使用,却也是有很多好处。不过数量不能多,这些人毕竟不能计算战力。指望他们,那可是失败的前奏。

“这是个好主意,朕在想想。对了。各地战事继续都结束了,朕要对那些胆子大过天的家伙动手了,你这里准备的如何?”

贾诩心领神会:“都已经准备好了,臣这里多地是百官的劣迹,谁的屁股也不干净,陛下想处理,臣这里马上就能拿出证据。”

“那就好。一般人弄点钱朕也不想去管他。只要不是只顾搂钱不顾民生朕也懒得管他们。这人心不足啊,想要官员们一点也不贪那是不可能的。朕的刑法已经严酷了,可他们依然有办法绕出来。变着法子的来,真是一群天才啊。”

“陛下息怒,这样的人还是少数的。”

“怒?对这事情朕本身就没有怒。事后你将这句话传出去,朕为什么重手惩治这些官员,是因为他们勾结门阀,出卖国家,这样的人,就是在有才能朕也决不手软。这次地名单有多少?”

“五十三人。”

“五十多人?太少了,在翻一倍。至少要上百颗头颅才能让他们警醒。朕就不信,这么多官员,找不出五十个罪行可以判死罪的。”

“能。”贾诩也无语了,别说五十个,就是一百个也找的出来,官员有那个屁股是干净地?大秦律法森严,依然只能吓住一部分人,可很多人是变化法门,找律法的空子继续干。还是那句话啊。不怕流氓。就怕流氓有文化啊…………

“具体名单你去张罗吧,等李典有消息了。朕必然让他们知道,出卖国家,出卖民族将是什么样的下场,此次人员,一律诛三族。”

贾诩心中一扑腾,因为嬴啸执政以来,律法虽严,但大部分重罪也就是将犯人斩首,很少诛三族的,更别说直接废除了诛九族之说了。不过这诛三族已经很恐怖了。上百个犯人,足够牵扯出上千人,这次怕是又要杀个血流成河了。

至于那些暗中运作的门阀,更是一个也别想活。嬴啸手下从来没有仁慈之说,他这杀人魔王的诨号也不是白叫的。不过这事情嘛,贾诩并不反对,也需要杀鸡给猴看看了,下面的人是有些过分了。现在他那里的卷宗里记录地罪行,足以将一半的官员罢官下狱了。

等贾诩回去整理这要命的名单之后,嬴啸叫来蒙翔,问起了前线李典的情况。

“陛下,前日的军报上说,李典将军已经带领轻骑去埋伏氐人的后撤大军了。现在还没有更新的消息传来。”

“对于氐人的事情你怎么看?”

“呵呵,陛下若问我打仗的事情还好,可这些乱七八糟地事情臣还说不好。”“什么叫乱七八糟?你小子,也真是的。这可不是乱七八糟的事情,很多事情不是战场上就能解决的。战场只是一个方面,大胆说。”

“呃……”蒙翔联系以往的政策,猜测了一下嬴啸的心思,说到:“氐人此次进犯,还是因为有内奸,若我们内部没有出问题,氐人不过是来送死。在坚固的堡垒从内部都是很容易攻破的。”

“我是要听你对氐人的处理办法,不是我们下面那些叛徒地。”

“是,关于氐人,实在没有什么好说地。要么死,要么成为奴隶来偿还他们所做的一切。陛下将奴隶分了等级,他们就是成为奴隶,也将是最低级地奴隶。这些人欠下的血债太多了。”

“不错,你小子越来越明白了。蒙叔也该放心了。”

“陛下谬赞了。”

“好了。你去吧,有了李典的消息,及时通报。”

嬴啸又开始为这奴隶兵地事情思索了,这奴隶兵该如何编成?首先要确定忠诚,要不然太容易泄漏军情了。战力也需要保证,就算是消耗品。也是需要有一定战力的消耗品,要不然敌人还没消耗,这些奴隶就溃散了。要是被奴隶冲散了自己军队的阵脚,那就出问题了。

数量呢?该是多少为好?少了,起不到作用,多了,又怕成累赘,这还真是麻烦事情,该找几个人来商量一下。还没等嬴啸传旨呢。蒙翔却又来回来求见了。

等蒙翔进来,嬴啸奇怪到:“你才刚走没多久,什么事情?”

“这个。不是陛下您说有李典将军最新的情况马上来报告的嘛。”

看着蒙翔一张苦脸,嬴啸也是哈哈大笑:“这样啊,快拿来我看看。”

原来是李典放弃了辎重,带领轻骑绕路赶到康山地区,打了氐人一个措手不及,一个夜袭,氐人大军溃散。斩首四千,俘虏六千,剩余的溃散无踪。而秦军只有千余伤亡。

上千人,嬴啸也是倒吸一口冷气。这一千人看起来不多,可李典一共就六千人。这伤亡可是不少,还是夜袭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看来这氐人也不能小瞧啊。

不过这一下,氐人是伤了元气了,他还拿什么来抵御秦军地进攻?就凭高原那让人不适应的气候以及地理环境?这些在秦军来说都不是问题,早有人展开了针对训练,等的就是收拾羌人和氐人的时候。

不错。高原反应是很致命,可让人知道了,就不是威胁了。那些到处活跃的大秦商人和细作带回了嬴啸所需要的一切情报,而专门训练的人早就回归了战斗序列,枕戈待旦,一有命令,马上开赴前线。

氐人溃散了,羌人老实了,外患暂时消除了。嬴啸可以着手一场官场地震了。对着名单。嬴啸知道,一旦他的御笔一动。上千条人命就将消失,可这也是必须的。

随着草原战役地结束,嬴啸又开始了大动作,这次却是针对国内的。一道道圣旨被拟出,分赴各地,无数人被捕。谁都知道,又是一场巨大的株连开始了,但是圣旨上说地很明白,背叛大秦,勾结外夷,这一条罪名就足够了。

嬴啸虽然不断的在强调皇权,但是现在人们却更多的形成了国家的概念,谁都知道你嬴啸在长寿也活不过二百年去,以后还是会有其他皇帝出现的。而不管王朝轮换,皇帝更迭,国家民族的概念已经形成,是谁也抹杀不了的。

这当初是嬴啸倡导的,现在颇有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地味道,可嬴啸却很高兴。他自己也清楚,没有千秋万代的王朝,也没有活到一万岁的皇帝。这一切都会变的,可只要国家民族的概念形成了,那炎黄子孙就不会跨,会永远的延续下去。

现在他已经不能在着眼于眼前了,他看的更远,他要在他有生之年,他要创造一个足够辉煌的大帝国。他已经三十七岁了,不年青了,虽然身体很好,依然如年青时一样强壮,可他也清楚自己不年青了,虽然说老而弥坚,可那只是虚伪,谁不想一直年青,永远不老,不过没人能做到而已。

三十七岁,他在三十七岁的时候,已经征服了附近几乎所有地外夷,也算的上是一时之雄,天下无双了。可他清楚,这不算完,外面还有广阔的疆土,还有富饶的国度,他不想做什么仁者无敌的龟缩人物。

他是嬴啸,侵略如火的大秦,需要在他的掌控之下不断的去征服外邦,将财富集中到大秦,那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不是随便什么人拿几个萝卜一哄就高兴地自以为天朝上国地。

他不需要外夷爱戴他,他只需要外夷惧怕他,要么投降成为大秦的一员,要么就等待着毁灭。对于顺服者,或许地位不会高,可他们地下一代,将全部由自己人教育,这第二代将成为当之无愧的大秦人。

现在刘晔在各地的收容所办的有声有色,却也苦了这位满腹经纶的大才子,前朝的帝王宗亲,现在却成了幼儿园的院长。不过这位院长够威风,现在他的手下有在编儿童三十九万,每年消耗秦国无数钱粮。

奴隶们也不愿反抗,他们知道,孩子跟着自己是朝不保夕,不如送出去,由帝国统一抚养,这样活下来的几率比跟着他们大的多。同时更重要的是,他们想反抗也反抗不了。他们只是奴隶,连性命都不是自己的,何谈家人?

若孩子一直跟着自己,那么长大了他还是奴隶,不如送入帝国,长大了好歹是自由民,根据记录,只要自己能活到那个时候,还要指望孩子们养老呢。官府的人也说了,教育这些奴隶孩子的时候,会教导他们孝顺。

现在很多奴隶已经是说汉话,习汉礼。逐渐忘却了自己的风俗习惯,彻彻底底的融入了大秦,虽然效果还不够,可是在过百年,就只有大秦人的存在了。

“陛下,二皇子出事了。”大太监张泉气喘吁吁的跑来禀报。

嬴啸也是惊了,二皇子嬴武,被他派去跟随赵云出征,当了小兵。可他是皇子,即便当小兵,附近总会有那五十虎贲卫以及数名羽林郎在,怎么会出事?

风起云涌三百九十七章跑马载碑

更新时间:2009…7…221:44:16本章字数:4722

“武儿出了什么事情?”

“赵云将军回报,在一次派二皇子去镇压一个小部落的时候,二皇子看中了一个草原姑娘。那个…………有点心急了,被赵云将军打了二十棍子,逐出军中,现在正往长安返回呢。”

嬴啸一下愣住了,有点心急?看来还真是朕的儿子,怕是把人家就地给办了吧。十六岁的小屁孩呢,不过有点老子当年的风格。可就是笨了点,你是皇子,回去和赵云一说,这女俘虏还不是你一要就给的事情。

等你把这女奴买了,你想干什么都没人管你。这可倒好,这么直接,军律军规都是放着看的?把你逐出军中已经算给面子了,因为你是皇子,若是普通士兵,当即就被斩首了。

“恩,武儿现在战爵是官大夫,这小子不错,已经是第六爵了。这才从军多长时间?”

“陛下,二皇子与您很象,天生武勇,每战必然奋勇杀敌,武艺超群。随赵将军出征,多有斩获上将首级,所以这战爵自然升的快一些。”

“你也别替他开脱,这小子,若不是因为他是皇子,那里会给的这么宽松。 多少人连第五爵都突破不了,他就能当上这第六爵?”

在嬴啸恢复这军功封爵的制度之后,战爵这个新名词也出现了。不以职位之高低论,只要战爵比对方高,就可以得到对方的礼遇。那就是说一个六等爵位的小兵见了一个三等爵位将军,虽然对方的军职比他高出无数等,可他有权力不向这位将军行礼,因为这小兵的战爵比将军的高。

不过说起来这样的情况几乎没有,因为战爵高者必然是百战沙场,有军功不但是提升战爵,更会提升军职,往往是军职越高的伴随的战爵也越高。这就说明,这位将军是百战精英。若是一位将军。没有战爵,那么他就必然遭受非议,要么就是初出茅庐的将军子弟,要么就是混吃等死地军中米虫。

所以战爵,是十分重要的一点。这个战爵,即便是你受伤不得不退出军队。可这战爵依然伴随你终生。大秦有规定,一个五等战爵的百姓,可以见到县令不行礼;八等战爵的平头百姓,可以见到郡守不行礼;

依次类推,最高的二十等战爵,就是见了皇帝嬴啸也可以不行礼。不过似乎根本就没有人能达到这二十等战爵。因为前五爵是以斩首数计算,可你若只会杀人,那你的爵位就在第五爵一辈子吧。在向上地战爵考评标准是指挥军队获得了多少战功。

到第十八等战爵。这基本只有大军统帅才能继续提升了。要求实在是太变态了。可到了第十九等战爵。想提升到第二十等战爵。那几乎是不可能地。除非你能把地球给统一了………………

虽然大家知道二十等战爵彻候是传说中地存在。可谁也不在意。难道直接说。我要这二十等战爵。这样我就可以不将皇帝放在眼中了。那你不是找死。

能达到十五等战爵地人就是少之又少了。更不要说高等地了。不过因为有了这个战爵制度。也让大秦地士兵们作战更是勇猛。因为战爵是有福利地。

大秦军中。虽然粮饷丰足。可在吃饱肚子了谁也想享受一下。在军中。无战爵者。只能吃饱。至于好吃地。自己掏钱去买吧。而有爵位者。随着爵位地提高。便可获得更好地食物与兵器。

到了第十爵。更有资格享受匠造坊专门为其量身订做地兵器盔甲。完全安全自己地意愿。匠造坊出来地东西能差地了吗?当然不会。

当然普通士兵关心地是减税这个优惠政策。因为大秦地规定。战爵每提升三等。家中地税赋减免一成。虽然很少。但是比没有好。这是一种优越感。大秦地税赋本就不高。其实减免一成也起不到多少作用。可是总会有人眼红不是。少点是点啊。

尤其是这个税赋。不管你家是务农的还是经商的。适用于所有的方面,就是说你可以一边种地一边做生意。两边都享受减税地待遇。

更不要说大家大户了,若你能到第十五爵,那就意味着你只需要缴纳一半的税赋了。那是什么概念,现在的大秦可没有免税这一说,只交一半,那对于做大买卖的大户人家那就是恐怖的数字了。

对于二儿子嬴武,嬴啸也是犯难。这小子,真是愣头青,那些羽林郎必然会提醒他,只是他这混劲一上来,怕是没人能栏的住他。算了,等他回来,收拾他一顿,丢到马超军中去吧。马超是他舅舅,自然会替他掩饰一下,再说从一个小兵做起,也不会有人去指责他什么。算是从头再来吧。

等朕腾出手来,下面自然是要对羌人,氐人用兵了,这两个敌人不能留着,不投降便毁灭,他们没的选择。

张辽上了奏折,请嬴啸委派专人管理草原,他是并州刺史,现在并州虽然不是前线了,可他的任务还在并州,并州不能荒废的太久。现在地并州今非昔比,在将河套地区划入并州之后,现在的并州是一个大州了。

草原上的反抗势力大部分肃清了,剩下的也不成气候,连仆从军都可以将他们轻易收拾了,自己也想早点回并州了。

可等来嬴啸的诏书,一看之下,张辽也有点傻了。现在草原上的势力已经延伸到贝尔加湖一带,再向北是了无人烟。可嬴啸的诏书是,让他派人凿刻石碑,标明这是大秦帝国的领土,然后派出马队,带上两个月的粮食,四面八方地开始放马疾奔,跑上一个月,将带地几块石碑都找地方栽起来。

不管我们要不要,先占了再说。还要注明年份,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嘛。那贝尔加湖在往北,常年寒冷,人迹罕至。送人都不要地地方。有必要搞这个嘛?但是皇命一下,张辽也是没有办法,那就这么干吧,反正就是派人来来回回的跑几趟而已,就当骑兵训练了。

同样,正在吉州三韩郡驻扎的雷铜舰队也得到命令。不断的开拓向北地航线,到了地方,也是一样,跑马载碑。

在长安的嬴啸可不是孩童气发作,他是秉承一个原则,先霸占了再说,就是朕现在不要,说不好以后朕就要了,那个时候。跟着石碑的足迹,人们会把脚步蔓延到大地尽头。

毕竟这里没什么人,地方又不是好的产粮地。更不要说他现在没人可以移民。自己国内都填不满,更不要说向外移民了。他太缺人了,虽然人口现在是不断的增长,可依然远远的不够用。

现在自己刚刚血洗了一匹官员,新地官员才刚刚到任,他们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掌握了地方,开始管理地方,而现在也不是立即动兵的时候。氐人,羌人现在也没有异动。你们不动,朕依然不会放过你们,至于你们的请降,朕根本不需要。

羌人,氐人都试图来投降,但是对于嬴啸要他们打散内迁的要求是绝不松口,要求作为属国保有独立的政治体系。这样的事情嬴啸自然不会答应,将他们完整的放在身边,那是不可能的。

而且现在的羌人。已经被嬴啸派去地人挑拨起了内部的不满,部落冲突是时时都有。也导致了不少部落已经暗中投靠了秦国。不过让嬴啸惊讶的是,氐人地部落却是比较的团结,很少有全部投降的部落,让他也觉得奇怪,这些人,居然还有这份团结之心。

氐人打仗水平一般,野心却是很大,不过他们能这份团结之心。那就殊为不易了。可惜他们却是没有什么机会了。现在的氐人伤了元气,等自己动兵的时候他们依然恢复不过来。这是一场不对等的战争,不过好像战争从来就没有对等一说。

北方草原之上,一队队骑兵带着大量的马匹驮着粮草,带着石碑就出发了。他们要向尽可能远的地方探索,可没有地图,没有向导,一切都要靠他们自己,虽然是一般的探索任务,但是其中也有着很多地风险。

张辽在他们出发的时候,什么也没说,只是借用了嬴啸圣旨中的一句话:“去为帝国探索吧,你们的足迹到达那里,那里就是帝国的疆域。”开疆拓土啊,这是每个帝王的梦想,也是每个战士的梦想。

士兵们在军官的带领下,义无反顾的踏上征程。冲向了北方那未知地土地,就算那里充满了危险,他们依然要将足迹踏遍那未知的领域。

徐州连云港,一队队海船满载着货物归来。码头上的小吏忙的是不亦乐乎,因为这些商贾们都是比较明白事理的,他们通常都有点孝敬可拿,那一个个都是可着紧的干。

一个眼尖的小吏拉着上司问到:“李头,那是不是横海舰队的船?”

李凌张望了一下,果不其然,是横海舰队的船只,那旗帜清清楚楚地表明了身份。低声骂了一句,他又走回去坐下继续喝茶了。

“啊……李头,怎么看你地样子不高兴啊,横海舰队现在可是威名在外啊。”

看着这个年青的小子:“小毛,你才来,不了解正常。”左右看了一下,没有什么人,他才低声说到:“我教你一下,你别看我们这些人,能在商人面前耍个威风,时常可以得点小钱贴补家用。可那是军队,军队可是不鸟我们。”

“啊,这样啊,为什么?我们不也是军队嘛?”

“哈哈…………小屁孩,我们是护军编制。又不是正规军,水军那帮大爷也不会在意我们。我们这些人,兵不是兵,官不是官。虽然两边都靠着,可两边都不算。吃地是军方的粮,拿的是官吏的俸。要不这个位置这么多人想来。不过和正规军比,我们却什么都不是。”

“那我们有机会加入正规军不?”

“你小子,还做梦呢。正规军是那么好进的?就你这点本事,在练两年吧,我是上年级了,要不然定然也去水军中走上一圈。”

“我那里差劲了?”看着小家伙还不服气的样子,李凌笑呵呵的打趣了起来:“小子,见过死人没?杀过人没有?到了大军厮杀的战场上,就你小子,不尿裤子都是好的。”

一番话说的那年轻人不敢反驳,他爹是千叮咛万嘱咐要他听话的,他不敢违逆父亲的意思。于是叉开了话题:“头,那为什么横海舰队的船回来了你不高兴呢。”

“笨啊。横海舰队的一帮子大爷,不但不会给我们好处,还要我们伺候。看这样子,大概是从南洋那边拉了满船的金银回来了,可是看着那么多金灿灿的家伙从眼前过,可自己却一点也弄不到,我心痛啊。”

“那,那我去给你偷点。”

无心的一句话却让这位头目脸色都变了,急忙捂住他的嘴:“我的小爷啊,千万别惹事,这是直接上缴给国库的。谁敢打主意谁掉脑袋,你不要命我还想多活两年呢。你要是有胆,就买条船,自己出海去南阳那边找土人抢,那是合法的,还受到横海舰队的保护。可是这横海舰队拉回来的东西,你可千万别有想法,明白了吗?”

这位头目慌不择言的一番话,却引发了一个少年的向往,也早就了一个在多年后在南洋地区名声大噪的大强盗,当然在秦国他是“义商”的存在。

嬴啸在皇宫之中看着贾诩拿来的这些处理官员的罪行,差点没晕了,还真是千奇百怪的搂钱法门啊,这些人,有这个心思放在正事上,那能给百姓造多少福啊。

一些新名词的出现,也让嬴啸很好奇:“文和,这火耗是什么意思?”

“陛下,这个是下面有人想出来的。意思是百姓交上来的银两驳杂,需要重新熔炼成官银才能上缴,这之间就有损耗。”

“这个还真是好办法啊。你可有法子杜绝?”

“完全杜绝不大可能,但是有一些法子将这个降低。”

“说说看。”

风起云涌三百九十八章强盗逻辑

更新时间:2009…7…321:15:08本章字数:6029

“用铜钱为上缴的单位,大秦的半两钱铸造很是严格,完全不用重铸。而百姓上缴的碎银完全用铜钱代替,便不需要这火耗了。”

“那怎么运来长安?难道全运铜钱,那不是堆成山了?”

“那也不必,全部归到州中,由州里统一兑成黄金白银,再送长安。”

“那不是还一样嘛。”

“虽然多了一个环节,但是却可以预防一下下面人手伸的太长。别驾的一重责任就是监督郡守的施政啊。”

“若是郡守和别驾勾结呢?”

“陛下,水至清则无鱼啊。”

嬴啸沉吟了好一阵子,也只有这样了,他是不想在这个事情上做文章了。做官嘛,谁不想着楼点钱,由他们去吧,总不能全部罢官吧,那谁给他卖命?刚正不阿、清廉如水的官员是有,可也就是作为典型的。

为什么要竖立这样的典型?就是因为他们太少了。若天下官员都是一副清如水,廉如镜的样子,还费那劲做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嬴啸明白,只要有官员存在,这个就会存在,除非没有官员了,可没有了官员谁替他管理帝国?所以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只要别闹的太过分,一旦过了头,随时都可以收拾他们。

“也好,就按你说的吧。让那些人收敛一些就是了,别弄的过了。搞的过分了,朕不会放过他们。”

西域现在并不稳当,嬴啸已经将西域看作是自己的领土了,容不得别人来插手。不知道为什么,他对于西域总有一种特别的感觉,一直以来,虽然他不断的从西域搜刮财富,可在他的强力支持下,西域却也在不断的发展。

西域大大小小地国家很多。可大部分都是地了点中原文化地皮毛。由此衍生出他们独特地国家结构。可在嬴啸影响越来越大地情况下。这西域小国开始了正规化、标准化地建设。现在很多地方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只是这其中让他嬴啸安插进去不少人。

嬴啸对于自己暗中地小动作却是颇为自得。因为现在这样地情况下。一旦他需要。至少一半以上地西域小国将立即投入大秦。在他地声威之下。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打理影响。现在地西域已经和中原没有多少不同了。

西域诸国大部分使用地秦半两钱。他们听从地是西域长史府地命令。可惜这个长史府却设在长安。平日里西域长史府根本不发布命令。但是一旦发布命令。那比那些国主地命令还有效。谁都知道。这西域长史府根本就是嬴啸地手下。别看里面供职地都是土生土长地西域人。可他们更是嬴啸手下最忠诚地鹰犬。

似乎嬴啸是对西域一种不能控制地状态。可他心里那点心思。毒着呢。也因此。那些西域小国地国主对秦国怕地不行。深恐哪一天嬴啸一发怒。他们地国家就消失了。

以前也就是仗着西域离中原远。他们可以弄点小动作。可现在不一样了。嬴啸打败了鲜卑人。控制了草原。赵云地军队就停在他们头顶上。这个时候谁还敢搞小动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