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文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 2 部分阅读(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息出云中,沿黄河西进,在河南歼灭匈奴数千人,乘胜直至高阙后,沿黄河折而南下,直到陇西,收复河南,设置朔方郡和五原郡,招募内地居民10万迁居朔方,修整秦时蒙恬所筑边塞,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直接威胁。

从公元前121年开始,汉王朝对匈奴实行战略进攻。为彻底肃清盘踞河西的匈奴,汉军于是年兵分东西两路实施出击:一路由霍去病、公孙敖率领数万骑兵出北地向河西进攻;一路由张骞、李广率领1万4千余骑兵出右北平,进行策应。西路霍去病军深入敌境2000余里,过居延海,在祁连山击败休屠王、浑邪王等部,迫降单桓、酋涂王、相国、都尉及其众2500余人,获得了决定性胜利。东路李广率4000骑兵在深入敌境数百里后,被匈奴左贤王部4万余骑兵包围,激战2日,伤亡大半,张骞率万余骑兵赶到,始得解围。是年秋,浑邪王以连遭失败,怕单于降罪,乃杀休屠王,率4万余人降汉。

汉武帝为彻底打败匈奴,于公元前119年春,发骑兵10万,从军战马14万匹。由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步兵、辎重人员数十万跟进,再次主动出击,深入漠北,寻求与匈奴主力决战。卫青率军出定襄后,命李文、赵食其

率部由东道进击,自率主力直趋单于主国,汉军越过沙漠后与单于军接战,杀敌1万9千余众,追击200余里,获大批辎重,补充军食,尽烧余粮而还。霍去病军以李敢为大校,率军出代郡和右北平千余里,越过大漠,击破匈奴左贤王军,斩杀7万余人,俘屯头王、韩王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追击左贤王残部至狼居胥山。这次作战,史称漠北之战,是一次带决定意义的战略性决战,汉军取得彻底胜利,从此,“漠南无龙庭”,16年北境无战事。

3。第三阶段从公元前103年的浚稽山之战开始,至公元前71年的汉援乌孙击匈奴之战而结束。

这一阶段,汉匈之间较大规模的交战共7次,汉军虽屡遭失败,但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公元前103年,匈奴左大都尉企图谋杀单于降汉,武帝派赵破奴率骑兵2万出朔方西北2000里至浚稽山接应,单于发觉后杀左大都尉,派兵迎击汉军。赵破奴

军与其激战后,退至受降城,被匈奴8万骑兵包围,全军覆没,赵破奴兵败被俘。

公元前99年,武帝派李广利率骑兵3万出酒泉,与匈奴右贤王军战于天山,俘斩匈奴万余。还军时,遭匈奴大军围困,士卒死伤大半,李广利率残部随部将赵充国突围而还。李广利的辎重护军李陵,自请率步兵5000进击匈奴,孤军出居延北至浚稽山,被匈奴3万骑兵包围。李陵以大车为营,列阵迎战,射杀匈奴数千人。单于增派骑兵8万继续进攻,李陵终因寡不敌众,兵败被俘。其部分散突围,入塞者仅400余人。

公元前97年,匈奴寇扰雁门,武帝命李广利、路博德、韩说、公孙敖等率21万大军分路迎击,李广利军与匈奴交战十余日而无功,公孙敖又被右贤王击败,汉军各路被迫退归。

公元前90年,匈奴进攻五原、酒泉。武帝命李广利率军7万出五原;商丘成率军3万出西河;莽通率骑兵4万出酒泉,实施反击。李广利军进至夫羊句山,击败匈奴右大都尉与卫律所率5千骑兵,乘胜深入,追击至郅居水,派

2万骑兵渡水与匈奴左贤王、左大将部2万骑兵激战,杀左大将。后李广利军退至燕然山,人马劳倦,被匈奴5万骑兵追及,双方激战,死伤甚多,汉军大败。

公元前79年,匈奴派左右二部骑兵2万余,分4队攻掠汉边境地区。汉军反击大胜,追杀俘斩共9千余人,俘瓯脱王,匈奴向西北远遁。

公元前78年,匈奴右贤王、利污王率骑兵4千分三路攻扰日勒、屋兰等地。由于汉王朝预知其谋,下令张掖太守、属国都尉加强防御,发兵进击,大败匈奴,射杀利污王、匈奴仅有数百人逃归。

公元前71年,匈奴屡次攻扰西汉边境,乌孙亦遭匈奴攻扰,向汉求救。宣帝派田广明、范明友、韩增、赵充国、田顺等五将率16万骑兵,由河西、张掖、云中、酒泉、五原等地分道出塞,并派常惠联合乌孙共同出兵击匈奴。匈奴探悉汉军大举出动,人畜远遁,汉军斩获甚少。是年冬,单于自率万骑击乌孙,虏其老弱欲还,时天降大雪,匈奴人畜冻死者十有。丁零、乌桓、乌孙三部族从北、东、西三面乘机进攻匈奴,斩首数万级,马数万匹,获牛羊甚多,加之冻饿,匈奴人死者十之有三,畜死十之有五,遂彻底衰耗。

至此,东方的汉匈“百年战争”亦告结束。

“百年战争”是西汉反击民族侵掠的正义战争,其时间之长久,规模之浩大,斗争之复杂,在古代战争史上是罕见的,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历史借鉴。

1。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必须发展经济,不断改善军队的武器装备,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西汉王朝在建国之初,由于楚汉相争的国力消耗,人口锐减,土地荒芜,无力抗御拥有30余万强劲骑兵的匈奴人的寇犯,因而采取了妥协的亲政策,实行战略防御,努力争取恢复和发展生产的相对和平环境。

经过六七十年的与民休息,发展农业生产,综合国力得到了增强,社会的生产力得到提高,人民生活也有了改善。景帝时,在西北边境大兴马宛36所,养马30万匹,为大规模

组建骑兵兵团奠定了基础。到汉武帝时,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大量增加,为军队准备了大批兵员;冶铁业、车船制造业、兵器制造业的发展,军队的武器装备得到了改善,从而为对匈奴实施大规模反击作战并取得决定性胜利创造了条件。

但是,到汉武帝晚年,汉军与匈奴作战却连遭失败,原因固然很多,根本的问题则在于对匈奴进行了大规模反击作战后,西汉的综合国力已大大削弱,而匈奴经过16年养息士马,力量又发展到可以与汉王朝相抗衡的程度。此后,昭帝即位,霍光秉政,“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汉宣帝即位后,又慎择刺史守相,平理刑狱,把都城各郡国的苑囿、公田假给贫民耕种,减免田赋,降低盐价,缓和了阶级茅盾,发展了农业生产。由于连年丰收,谷价降到西汉以来的最低价格,纺织业和铁器制造业也发展到很大规模,从而使综合国力得到增强,这是宣帝时,最后战胜匈奴的根本原因。

2。战争决策往往决定国家命运,必须从实际出发制定和执行正确的军事战略。战争乃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不可不慎。高祖至惠帝、高后时,国力孱弱,采纳娄敬等人的建议,对匈奴采取了防御的军事战略,迁内地10余万口居关中,北备匈奴,在政治、外交上采取和亲的妥协政策,以公主嫁单于,每年给匈奴进奉

大量丝绸、粮食、美酒、宝马等。

惠帝时,匈奴屡次侵扰北部边境,汉王朝均按高祖既定战略,采取胜了忍让政策。当冒顿单于来信辱吕后,吕后大怒,欲发兵击匈奴,樊哙自请率兵出击,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言樊哙当斩,并严厉抨击了樊哙在战争问题上的鲁莽态度。吕后采纳了季布等人的建议,没有因怒而致战,仍奉行和亲政策。

文帝、景帝时期,虽然国力大增,但要从根本上解除北部边患,战胜匈奴还有困难。因此,汉王朝仍继续执行防御战略,每遇匈奴大举侵掠边境,只是集结兵力,陈兵边塞,匈奴退去也不穷追。公元前166年,老上单于率14万骑兵大举入侵,文帝难忍欺辱,执意御驾亲征反击匈奴,群臣劝谏不听,薄太后亲自出面才被制止。

武帝即位后,国家殷富,兵马强壮,但对战争问题仍是非常慎重。武帝曾两次发动文武大臣讨论对匈奴战争问题,第一次是在公元前135年,御史大夫韩安国与大行王恢进行了激烈争论,最后仍决定继续执行前辈所制定的防御战略与和亲政策。公元前133年春,再次召集群臣就对匈奴的和、战问题进行了廷议,才决定改变四代先帝奉行的防御战略与和亲政策,对匈奴实行战略反击。随后,汉武帝便出动了30余万大军,进行了旨在伏歼匈奴主力的马邑之战,揭开了战略反击的序幕。经过15年反复较量,终于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武帝晚年,由于连年战争,国力大耗,人民疲苦不堪;而匈奴在漠北决战之后经过16年养息士马,战力已有复苏。那时,汉王朝本应持重待机,武帝却仍然采取有侵必反的方针,在作战力量的动用上也几有失当,加之缺乏名将和战马,以致屡遭失败。例如,公元前99年,武帝遣李陵率步兵5000,孤军出塞数千里至浚稽山趋战,被匈奴3万骑兵包围。汉军步兵与6倍于已的匈奴骑兵作战,当然只有失败之一途。作为最高决策者的汉武帝,对于这次战争没有慎重地算计于庙堂,这不能不说是重大的失策。当时老将路博德曾提出:“方秋匈奴马肥,未可与战争”,但武

帝却怒而不纳,结果损失4500余名荆楚勇士,本来可以担当重任的战将李陵也做了匈奴的俘虏。

兵久而国不利,穷兵黩武者亡,这是历史所反复证明了一的一条规律。在战略决策上要持重慎密的问题,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应该认真加以对待的。

3。战争充满谋略的较量,必须注重兵书战策的研究,才能在斗智场上高敌一筹。战争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谋略的较量。纵观汉匈战争的全过程,汉王朝的谋略水平明显高于匈奴,这是汉胜匈奴的一个重要原因。

汉王朝着力于伐谋伐交,力图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平城被围,用陈平秘计,重贿冒顿单于阏氏,说汉高祖正派人选绝色美女送单于,阏氏怕单于得美人而失宠,遂力劝单于解围,高祖得脱,保存了实力。文帝、景帝时,汉王朝虽然采取和亲政策,但仍以重兵驻屯北部边境,以威慑匈奴。武帝时,以军事打击与战略威慑交替运用,取得了巨大的战略效益。公元前110年,武帝为震慑匈奴,亲率12将军18万骑兵,经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北登单于台,直至朔方、北河,并遣使告单于说:能战即来战,不能战就速来称臣降服。单于受到巨大震慑,失气而不敢出战。此后7年间,北部边境无战事。

在汉匈战争中,汉王朝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联络西域各国牵制或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武帝派张骞率100余人出使西域,加强了同西域各国的联系。公元前105年,汉王朝以宗室女细君远嫁乌孙王,以“分匈奴西方之援国”,“断匈奴右臂”。细君死后,汉又以宗室女解忧和亲,使乌孙成为箝制匈奴的重要力量。公元前71年,汉遣五将军率16万骑兵,乌孙也发5万骑兵,共击匈奴,取得了对匈战争的最后胜利。汉军在战争中巧用智谋,出其不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匈奴贪于虏掠,入侵以抢夺财物、男女人口为目的,常以肥饶地区和城邑为攻击目标,汉军则采取利而诱之的计谋打击对方。在公元前127年的河南之战中,汉军针对匈奴后方补给困难的弱点,以迂为直,沿黄河西进,从侧后攻击匈奴,一举收复了黄河河套以南的大片土地。在公元前124年的朔方、高阙之战中,卫青针对匈奴右贤王自恃兵强,囿于昼间常规战法的弱点,于夜间乘其疏于戒备,神速出击,一举歼灭其主力。在漠北大战中,汉军利用匈奴“汉军不敢越大漠作战”的心理定势,果断越漠出击,大获全胜。

汉军在谋略上高敌一筹,不是偶然船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