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文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 4部分阅读(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船说击,以奇袭取胜。 吴王采纳公子光建议,挥军前进,于古代用兵所忌的晦日七月二十九突然出现在鸡父战场。薳越仓促以六国军队为前阵,掩护楚军作战。吴王以左、中、右三军主力预先埋伏,而以不习阵战的三千囚徒为诱兵攻胡、沈、陈军。刚接战,吴国的诱兵就溃退而逃,三小国军队贸然追击。三国军队很快遭到伏击而失败,吴军俘获胡、沈两国的国君和陈国的大夫啮。这时候,吴国又施计策,故意释放了俘虏,让他们逃回联军营地,谣传国君被杀了。吴军在后面乘胜擂鼓呐喊进攻,许、蔡、顿等军在谣言和呐喊的大军面前,丧失了斗志,不战自溃。在后面督战的楚军原本想以小国军队为掩护,还没来得及列阵就受到前面溃军的猛烈冲击,在吴军的进攻面前溃不成军,大败而回。吴军夺取了州来。州来战役标志着吴国成为了天下外交格局的重要力量,不仅战斗勇敢,而且计谋出众,丝毫不亚于中原任何国家。东南方向的吴国在这个时期给天下带来了巨大的惊喜,为春秋后期的历史涂上了一抹亮色。

握剑在手3

吴王僚和公子光在不同的位置上为国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如果两人能够珠联璧合,携手合作,极可能为国家带来更大的展。可权力的贪念往往大于国家利益。公子光的双眼被王位的光芒所照耀,无暇顾及其他。政变是可怕的,聪明的人动的政变更可怕;兄弟相残是可悲的,原本可以和睦共处、和衷共济的兄弟相残更可悲。

当吴王僚派出伐楚大军的同时,身后的公子光已经握紧了腰间的佩剑。

筹备再三1

公子光手中最锋利的剑不是腰间的佩剑,而是伍子胥。

若干年后,当公子光即将告别人世的时候,他召见最多的人不是儿子夫差,而是伍子胥。公子光将身后之事都托付给伍子胥,并且要求夫差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伍子胥。公子光和伍子胥两人共同经历了政治风雨,经历了危难,也分享了荣耀。弥留之际,公子光恍惚中又听到了伍子胥流浪时在姑苏街巷吹奏的笛声。

正是这悠扬深厚的笛声吸引了公子光。当时公子光正疲倦地坐在车上,谋划着如何夺取那梦寐以求的王位。他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实力的差距。姑苏城里遍布忠于吴王僚的军队和大臣,自己的力量实在太弱了。公子光越想越头疼,皱着眉头闭目养神。恰恰在这时,一阵悠长、厚重、难以捉摸的笛声传入了耳中。公子光立刻喜欢上了这个声音。细细品味,这笛声似乎饱含着不满和抗争的意图,但这种意图是掩藏在层层宽容、洒脱的外衣后面的。这由远及近的身影多么契合自己的心意啊。

公子光睁开眼睛寻找演奏者。那是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有着花白的头,魁梧又肮脏的身体和一双逼视前方旁若无人的眼睛。他吹着笛子,缓缓地经过公子光的车辆。周边奔跑着一群嬉戏打闹的孩童,不停地用柳枝抽打着吹笛人,叫他疯子。公子光忙让车夫跟随这个怪人,继续观察他。沿途有几个好心的老人递给吹笛人若干米粮。吹笛人都不卑不亢地接受了。 “噢,原来是个乞丐啊。”车夫不经意地说了一句。公子光微微地摇了摇头。公子光的车辆一直跟随他到了他栖身的一间破茅屋,心理盘算着改日专门前来拜访,结交这个怪人。

这个吹笛人就是伍子胥。

几天后,公子光果然来找伍子胥了。破茅屋里已然人去屋空。公子光茫然若失,不过他马上就又见到了伍子胥。这一次是在朝堂上。原来吴王僚也现了伍子胥,将他请进宫来,促膝长谈。吴王僚认定伍子胥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拜他做了吴国的大夫。

公子光这才知道伍子胥的名字,知道他原来是流亡到姑苏的楚国将领,知道他的祖父是邲之战中赫赫有名的伍参。伍子胥的实际年龄远远比他的外表要年轻。家族在楚国被楚平王族诛后伍子胥侥幸逃生。艰苦的生活和报仇心切让他过早地衰老了。伍子胥出逃到吴国的过程充满传奇色彩。正史中涉及得不多,民间传说却很多。什么“芦中人”、“过昭关”、“一夜白头”等等说的都是伍子胥。他真的是九死一生才逃奔到吴国的都姑苏。满怀报仇之心的伍子胥最初只能在姑苏街头吹箫卖艺,乞讨为生。伍子胥被任命为大夫后,公子光心中一沉。伍子胥似乎非常感激吴王僚,吴王僚似乎又多了一个亲信。多一个人才被吴王僚所用就给自己的争位之路增加了一点障碍。公子光心里一直是这么想的。

伍子胥担任大夫之初,见识非凡,很得吴王僚的信任。没几天,复仇心切的伍子胥就吴楚两国的关系现状、吴国的应对政策作了详细的分析,强烈建议吴国在昏庸的楚平王统治晚期兴兵伐楚,并愿意充当先锋。伍子胥在楚国为将多年,才能出众;他的这篇报告资料翔实,感情充沛,说动了吴王僚。吴王僚同意出兵伐楚。公子光知道后,偷偷进宫劝谏吴王僚说:“这是伍子胥为了一己私仇,要动用吴国的国家机器为他复仇。伐楚不论成败,伍子胥都出了口气,但我们吴国不能这么草率。”吴王僚冷静想想,认为伐楚的时机的确尚未成熟,便收回了伐楚的决定,并对伍子胥产生了不好的看法。伍子胥大为失望,公子光暗暗高兴。之后公子光多次在吴王僚耳边说伍子胥的坏话,吴王僚对伍子胥的印象更差了。伍子胥见事无可为,主动挂冠而去,到姑苏城外的菜园耕种去了。

如果平常人遭遇伍子胥这样的坎坷和困顿,肯定会志向消磨,雄心不再。但是伍子胥不是平常人,不仅报仇灭楚之心不灭,还敏锐地现了公子光的不臣之心。吴王僚和公子光同样的雄心勃勃、能力出众。吴王僚不可引以为助了,伍子胥主动向公子光的阵营靠拢。公子光和伍子胥一拍即合。两人在治国外交、行军作战等许多问题上都思想相通,尤其是在推翻吴王僚,伐楚强吴两大问题上达到了完全的默契。

筹备再三2

伍子胥一边在城外种菜,一边替公子光出谋划策。

伍子胥认为要想推翻吴王僚,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刺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