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文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 12部分阅读(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船说〃6。 这两位神祇的故事和那座人鱼雕像,很诡异地,使我们联想起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神话。后者提到一种水6两栖的生物。据说,这种生物〃才智过人〃,曾在史前的远古时代造访幼拉底河下游的苏美尔古国。他们的领袖名叫翁尼斯oannes或乌安uan⑦。根据巴比伦南部卡尔迪亚cha1dea古国的一位学者贝罗苏士Berosus的记载:

翁尼斯的整个躯体看起来像一只鱼;他那颗鱼头之下长着一颗人头,鱼尾之上长出一双人脚。他的声音和语言十分清晰,跟人类差不多;他的一幅肖像至今仍保存着每天回落时,他总要潜入海底,度过一整个夜晚,因为他是水6两栖的生物⑧。

根据贝罗苏土记述的传说,翁尼斯一生最重大的功绩是将文明和教化带给人类:

白天他不吃不喝,总是跟民众交谈,将文艺和科学知识传授给他们。他教导民众建造房屋和庙宇,帮助他们制定法律,向他们解释几何学的基本原则。他向民众示范,如何辨别地上的种子,如何采摘树上的果实。总而言之,他将一切有助于提升礼教、促进文明的知识,全都传授百姓。他的教化普施于海内,为万民所崇奉遵从⑨

我在古代巴比伦和亚述浮雕上看到的翁尼斯图像,所呈现的正是身穿鱼鳞衣的人物。如同帝华纳科〃修道增〃所穿的,翁尼斯的衣裳主要的装饰是鱼鳞。另一个共同点是,巴比伦雕像双手也握着神秘的器物。如果我没记错后来经过查证,我的确没记错,这些器物和〃修道增〃手里的东西并不完全相同,但两者之间却存在着一些显著的相似点,令人无法忽视⑩。

卡拉萨萨雅广场的另一尊巨大〃偶像〃,矗立在高台东端,面对城堡正门。它是用一整块大灰石雕凿而成,气势雄浑无比,身高约莫9英尺。这座雕像的头颅十分硕大,昂然耸立在宽厚的肩膀上;它那张平板的脸孔毫无表情,只管睁着两只眼眸,凝视远方。它头上戴着皇冠或某种束带,头编织成一串串卷,从肩上垂落下来,飘悬在腰后。

这座雕像身上装饰的图纹也十分繁复,使它整个看起来仿佛浑身刺青似的。如同〃修道僧〃,它腰下穿着一件用鱼鳞编织成、充满鱼类象征的衣裳,而且手里也握着两件难以辨识的神秘器物。不过,它左手拿的却不是一本精装书,而是一个刀鞘,鞘口伸出一支叉形刀柄。右手握住的东西看起来有点像圆筒,中间狭窄,肩部和底部比较宽阔,顶端又再缩小。这个器物显然由好几节或部分组合而成,但没有人猜得透它的用途究竟是什么。

古生物图像

离开鱼衣雕像后,我终于来到〃太阳门〃前。它坐落在卡拉萨萨雅广场西北角。

这座门巍然矗立,是用一整块青灰色巨石雕凿而成,宽约12。5英尺,高1o英尺,厚18英寸,估计总重量达1o吨。乍看之下,它使我们联想起巴黎的凯旋门,虽然规模小得多。屹立在帝华纳科古城广场上,它有如一扇幽冥之门,连接两个肉眼看不见的世界。这件石雕工程品质极高,被学者专家公认为〃美洲的考古奇迹〃之一⑾。整座门最神秘、最耐人寻味的特征,是雕刻在东正面门楣上的那条所谓的〃日历横饰带darFrieze。

在这条横饰带中间凸起的部分雕刻着一幅肖像。 一般学者认为,像中人物就是维拉科查,但在这儿维拉科查却被描绘成一位脾气暴躁、随时召唤天火惩罚人类的〃神王〃。不过,他个性中柔和、慈爱的一面依然表露无遗我们看见两行眼泪沿着他的脸颊流淌下来。但是,他的脸孔却紧紧绷着,神情十分严峻,头上戴着的冠冕有如帝王一般威严,令人不敢逼视,而且,他手中还握着两支雷电。2o世纪最有名的一位神话学者约瑟康贝尔门Josephcampbe11解释个中的含义:〃从太阳门流注入宇宙的神恩,和雷电代表的能量相同,而后者的威力足以摧灭一切,本身却永远不会毁灭〃12

我站在太阳门下,浏览门楣上的横饰带。这件造形优美匀称的艺术品,雕刻着三排图形,每排8个,总共24个,罗列在饰带中间凸起的维拉科查雕像两旁。这些图形虽被认为具有日历功能,迄今却没有一位专家提出合理的解释。惟一可以确定的是,这些图形都有一种奇异的、冷酷的、卡通式的特质,宛如一群机器人,迈着精确、僵硬的步伐,操兵似的走向位立在门循中央的维拉科查。这些图形中,有些戴着鸟面具,有些长着鹰钩鼻,每一个手里都握着一种器械,跟大神维拉科查手里的雷电相似。

门楣横饰带的底部,雕刻着一种〃回纹〃图形:一系列代表阶梯金字塔的几何图形,连绵不绝排列在门楣上,有些直立,有些倒立,据说都具有历法上的功能。在右边第三列以及比较模糊的左边第三列,我看得出上面雕刻的是一只大象的头颅、耳朵、长牙和鼻。这个现令人惊异,因为美洲地区根本就没有大象。不过,我后来找到的证据却显示,在史前时代,美洲确实曾经有过大象。一种学名为〃居维象亚科ius的哺乳动物,曾经出现在南美洲,尤其是在安第斯山脉南端,直到公元前1oooo年左右才突然灭绝。这种长鼻类动物类似今天的大象,具有长牙和长鼻,模样儿酷似帝华纳科古城太阳门上雕刻的〃象〃⒀。

我走前几步,仔细观察这几只大象。每一只象都由两只面对面的兀鹰的头部组合而成头顶的冠毛代表大象的〃耳朵〃,脖子上半截代表〃象牙〃。以这种方式创造出来的动物,在我眼中仍旧是一头大象,因为我知道,帝华纳科古城的雕刻家惯于使用的一种独特的、精妙的视觉技巧,就是用一种物体代表另一种物体,以达到象征上的效果。因此,你在一座人物雕像脸孔上看到的耳朵,有可能是鸟的翅膀构成的。同样地,一项精心雕琢的皇冠可能由好几颗鱼头和兀鹰头交织而成;雕刻家也可能用鸟儿的脖子和头颅象征人物的眉毛,用一只动物的头部代表一只拖鞋的前端,诸如此类,不一而足。由于这个缘故,太阳门上用兀鹰头组合成的大象,并不单纯是视觉上的幻象,而是一种极具创意的合成技巧,跟门楣横饰带的整体艺术风格完全吻合。

雕刻在太阳门上的一群风格独特的动物图像中,我也现其他一些已经绝种的生物。根据我的研究,其中一种生物已经被专家辨识为〃剑齿兽〃Toxodon⒁。它是一种三趾两栖哺乳动物,身长大约9英尺,肩高5英尺,模样酷似犀牛与河马杂交生下的一种体型矮胖粗短的动物。如同〃居维象亚科〃哺乳动物,剑齿兽在鲜新世p1ie,大约16o万年前末期,曾经活跃于南美洲,直到洪积世p1eiste,大约12ooo年前结束时也绝种⒂。

这显示,专家们根据天文考古资料所鉴定的帝华纳科建城日期洪积世末期极可能是正确的;这一来,正统历史学界的看法帝华纳科古城只有15oo年历史就得面对更严苛的挑战,因为当时的工匠显然是根据实物雕刻太阳门上的剑齿兽图表。值得一提的是,雕刻在太阳门横饰带上的剑齿兽头像不下四十六之多。这个丑怪动物的图像,并不仅仅出现在太阳门;相反,在帝华纳科古城出土的陶器碎片上随处可见它的身影。更值得注意的是,有好几件雕刻品以完整的、立体的方式呈现这种古代生物的雄姿。此外,在帝华纳科现的古生物图形还包括一种已经灭绝的、在昼间活动的四足兽shi1idoterium,以及一种学名为〃后弓兽〃mia、体型略大于现今的马匹、足部有明显三趾的古代哺乳动物⒃。

这些图像显示,帝华纳科古城有资格被称为一本记录古代珍禽异兽的图画书;这些动物虽然已经绝种,就像传说中的巨鸟度度dodo那样,却永远保藏在石头艺术中。

然而,帝华纳科雕刻家的创作有一天却骤然中止;此后,这座城堡就沉陷入茫茫黑暗中。这个悲惨的日子也记录在石头上人类的旷世艺术杰作〃太阳门〃,毕竟没有全部完成。门楣横饰带上未完成的图像显示,有一天灾祸突然降临,迫使〃正在为作品做最后润饰〃的雕刻家,〃匆匆抛下凿子,逃之夭夭〃,正如波士南斯基教授所说的⒄。

注释:

1帝华纳科,第2卷,89页。

2柯林斯英语辞典,1o15页g1ishd,1982,p。1o15.

3帝华纳科,第2卷,9o91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