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文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61部分阅读(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船说过不了多久要换主人,那个时候求你看在当初咱们两个也曾经详谈甚欢的情分上,照拂一下我的家人。 ”李恪苦笑一下,从怀里拿出来一张田契:“这是给他们的容身之地,我这些东西都是先帝所赐,过不了多久就要被收回去,那个时候不能叫他们流落街衣食无着了。”说着李恪把那张田契推倒了阿狸面前。

阿狸看看面前的这张单薄的绢帛,又看看李恪,低着头不说话了。随着接触的增多,阿狸越发的认为李恪真倒霉。皇帝对他有心结,长孙无忌更是横竖看着李恪不顺眼,虽然李恪一直保持着低调,但是他从一出生几乎就带着原罪呢。

李恪的母亲是隋炀帝的公主,就这个身份足够叫一般的开国功臣们忌惮的,长孙无忌厌恶李恪更是国仇家恨,当初李二凤陛下攻入长安城,就把杨氏弄到手了。那个时候长孙皇后还在老家带孩子呢。杨氏也是很得李二凤陛下的宠爱的,杨氏在连着生了吴王和蜀王的时候,长孙一脉看在眼里能舒服么?况且李恪一个人身上带着独孤氏杨氏和李氏的血脉,真的较真算起来,李恪的身份除了不是嫡出,哪一样也不比长孙皇后所出的皇子们差,这才有了当初李二凤陛下的动摇,给李治的眼里栽下来一根刺。

“既然你不愿意,我也不愿意强求。我已经准备把母亲先送回长安了,反正不管如何,李治也该给自己的庶母一个活路。”李恪伸手要收回来那张田契,自己几十年的吴王也不是白当的,长安对着自己什么态度李恪也能猜出来些。杨氏昨天晚上哭的昏过去几次,她万万没想到自己的一点私心就成了葬送自己儿子的起因了。虽然对杨氏当初的作为无法认同,可是杨氏毕竟是自己的亲娘,李恪对着被救醒过来的杨氏无奈的说自己的打算。

杨氏一听着长孙无忌在办高阳公主谋反的案件,顿时明白了自己的儿子只怕是一去不回了。母子两个从来没有这样深谈过,最后杨氏决定听从儿子的安排去长安。反正她是先帝的嫔妃,长孙无忌和李治总不给自己头上戴上虐到先帝嫔御的名声。杨氏也算是李治的庶母不是么?实在是搞不定了,杨氏绝对会跑到太极殿或者是宗庙前面哭李二凤去了。

阿狸听着李恪的话,一把按住了李恪的手:“你要现在不把太妃送到长安,我可以就接下来你方才托付的事情。大王的四个儿子都是人才,你不想看着他们被贬斥到什么蛮荒之地,一辈子也不能翻身是不是?太妃年纪大了,你是她最担心的儿子,万一去了长安行事冲动,局面可就难收拾了。”阿狸很清楚李治到底不是个手辣的人,但是长孙无忌就难说了,还有杨氏毕竟是个女人,自己的儿子要出事,她根本不会冷静下来想想自己该怎么办,若是她一味的胡闹,把皇帝给惹毛了。阿狸深深地看一眼李恪:“你不想连累自己的母亲吧!”

李恪想想放开了手,他把手盖在阿狸的手上:“好,我答应你,但是你不要忘记了自己答应了什么。他们可都是叛逆之后。”

阿狸笑呵呵的拿着那张田契看看,毫不在意李恪的话:“大王既然清楚自己的处境如何不肯自救呢?说实话求人不如靠自己。这点田产你准备着给哪一位公子呢?”阿狸举着田契调侃着:“堂堂吴王,就这点私房钱?别是全都便宜给了什么花魁娘子了吧!”

“闭上你的狗嘴,寡人为什么要拿着私房钱给歌姬缠头之资?”那是公款报销范围好吧!亲王们有自己的食邑,食邑内的税收就是他们工资,因此亲王们的花费都是这些税收里面出,这才是真正的吃皇粮的。

“哦,那就是拿着妻子的陪嫁给缠头了?啧啧,我以后要好好地教育自己的儿子,千万不能沉迷于酒色,省的奢靡无度,给儿孙们留不下什么东西——哎呦,疼死我了!”阿狸碎碎念着,不防被李恪一脚踹到地上,捂着屁股半天站不起来。

李恪恨得牙根痒痒,跳上前来掐着阿狸的脸蛋,使劲的人摇晃着:“你个无赖小儿,啖狗屎的高丽奴!竟敢当着寡人的面前编排我!别以为寡人现在自身难保,就不敢把你如何了!等着我兴起,把你捆起来抽上三百鞭方能解气!”

阿狸装着一脸恶心的,扯着李恪的手腕子:“再晃!再晃我就吐了,我今天可是吃了一肚子的水晶脍来的。”那些生鱼片消化一半的时候吐出来绝对不会散发出来美妙的滋味。李恪想起上次自己狼狈的样子,恶狠狠地停住手,两只手捏着阿狸的脸蛋使劲的向着两边——扯!

“你敢给我吐一个试试看!看不叫你给寡人舔了!起来,你只会胡搅蛮缠。”李恪忽然对着王家兄妹有了浓厚的好奇心,王家兄妹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人呢?皇后和眼前的这个东西是亲兄妹,李恪无法想象在皇后那张端庄的面孔下是不是也藏着这样一张叫人崩溃的赖皮相。

阿狸挣脱开李恪的爪子,揉着脸爬起来,心里暗想着真是一家子出来的,当初李二凤陛下就捏伦家的脸,接着是稚奴和兕子,现在又是李恪这个笨蛋。老李家,我之所以不能成为美男子都是你们手欠的关系!阿狸内心宽面条泪的缅怀一下自己的英俊的形象被毁于一旦,一边坐在榻上拿着茶杯喝一口。

茶水刚入嘴,阿狸的眼睛亮了:“这个是什么茶,我虽然不敢说品遍了天下的名茶,可是这样甘冽的还是没尝过。”

“这是荷叶上的露珠,在中秋的早上取得的,可是我亲手从西湖上荷叶上取下来的,只有这一点了,给你尝尝吧,以后再也没了。”李恪一副意懒心灰的神色,望着窗外的景色。

阿狸眉头一皱,对着李恪说:“你就这样束手待毙么?”

李恪听着阿狸的话,深眼神电光火石的一闪:“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有你这里安排后事的时间不如想想怎么保命 !喂,我是做不出来诬陷的事情,我胡跟着圣人据实回奏,你要怎么办自己想想清楚。”说着阿狸一口喝尽了杯子里的茶水,眨巴着眼睛,盯着那个青瓷茶壶:“再来一杯!”

李恪听着阿狸的话不敢置信的看看眼前这个油画的小子,不敢置信的说:“你糊涂了,我把家人托付给你,可不是叫你跳进泥坑里面的。你只要上奏疏随便写些寡人对圣人不满什么的,将来论功行赏你就飞黄腾达了。你傻了吧!还是以为自己的后台比长孙无忌硬呢?”

阿狸呵呵一笑,又灌进去一杯茶:“没见过你这样的笨蛋,自己的儿子自己养!对了你有功夫替我设计青云路,不如想想如何给自己保命!知道猪是怎么死的么?”说着阿狸把杯子一放,挥挥衣袖走了。

李恪怔在那里出神半天,等着他想起什么要说话的时候才发现阿狸早就不见了。“该死的高丽奴,竟敢耍寡人!”李恪愤怒的声音从大堂上传来,可是听着语气却没什么特别的气急败坏。

阿狸状似无心的一句话,李恪没了心情追究王家兄妹性格的异同了。在李恪把自己关在书斋里面奋笔疾书的时候,被人揣测性格的皇后佳芝正在为了眼前的事情郁闷呢。

贺兰氏应该是暂时没了威胁,可是佳芝却没什么额手相庆的放松,今天干掉了一个贺兰氏,明天又出来一个别的什么。她现在几乎是步步惊心,随时保持警惕的盯着李治的身边出现的每个女人。佳芝一想着这样的日子要过上一辈子,几乎要崩溃了。

正在佳芝在咬手指,看起来面无表情其实内心挣扎的时候,小宫婢悄悄地进来通报:“魏国夫人求见。”

阿娘怎么来了?佳芝赶紧把手指头从嘴里解脱出来,修剪的整整齐齐的指甲嫩已经被啃得参次不齐了。佳芝把手藏在袖子里,柳氏如何这个时候来了,一边嘀咕着,佳芝吩咐侍婢:“快请魏国夫人进来。”

柳氏鬓角上已经有些白发,只是她保养得宜,看起来依旧是风采依旧,而且经过岁月的沉淀,柳氏身上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绝对不是单纯的青春艳丽能够比拟的。母女见面总是有好多话要说,柳氏上下打量着佳芝,立刻发现女儿有心事:“娘子可是有什么烦闷心事?”

佳芝被母亲说中了心事,心里一酸,可是面子上还是装着风轻云淡的样子:“阿娘想多了,只是三郎最近不肯好好睡觉,昨天晚上没休息好。阿娘这个时候来可是有什么事情?摩诘兄妹在这里一切都好,阿娘不用操心。”佳芝拿着孩子做借口,岔开话题叫人带着阿狸的孩子来见祖母。

柳氏却制止了佳芝叫孩子来,她一脸的担心,对着佳芝说:“长孙氏来信说阿狸和吴王走的太近了,我有些担心。 魏国公远在陈州,我一时没了主意。”大殿内的侍婢都离开了,柳氏维持不住脸上的淡然,焦急的和女儿诉苦。

作者有话要说:阿狸和李恪是否进一步发展捏?挠头!

☆、153阿狸的算盘

佳芝听着柳氏的话当时一惊,她不敢置信的盯着阿娘:“这个消息是真的么?是谁说的?”王仁祐出了孝期,依旧去陈州做刺史,他不在长安,柳氏一个妇人,接到了儿媳妇的信,整六神无主,想想还是进宫见女儿商量。“是长孙氏写信说的,她屡次规劝阿狸,谁知阿狸根本不理会。”柳氏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这样执拗,谋反是个天大的罪过,吴王不管是不是冤枉的,可是阿狸也不能傻傻的往上贴啊。

长孙氏的来信,看来消息是确切的了,佳芝沉吟一下对着柳氏说:“阿娘且放心,阿狸绝对不会糊涂到那个份上。我想阿狸这样做也有自己的意考量。只是长孙氏的信是给阿娘一个人呢,还是她娘家——”佳芝顿一下,虽然哥哥和嫂子的生活如何自己管不着,但是长孙无忌,佳芝的内心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柳氏立刻明白了佳芝的担心,忍不住有点埋怨起来从没指责过得儿媳妇:“长孙氏是太尉夫妻养大的,她总是看重娘家的。不过她应该是个知道分寸的人,不会随便乱说的。”柳氏嘴上说着,她的眼神却露出来担心。

“阿娘放心,长孙氏来咱们家,阿娘和阿爷对着她和自己的女儿不差什么。她是出嫁的媳妇,知道自己的终身依靠在那里。这件事阿娘只装着自己是个妇道人家不知道,回信上只说叫阿狸忠心办事,做臣子的要效忠的是圣人,是社稷 ,是天下的正道。然后阿娘和舅舅说一声,看阿舅是个什么意思。如今阿舅办事踏实圣人很看重呢。”佳芝劝柳氏安心。阿狸不是傻子,不会跟着李恪造反,但是为什么长孙氏给柳氏的信上说阿狸和吴王走的很近的事情,佳芝有点想不清楚长孙氏的意思了。不过佳芝对着自己的阿舅柳姟交故潜冉戏判牡模柳氏很相信自己的哥哥,佳芝叫柳氏和兄长商量一下?br />

柳氏听着女儿的话心里稍微的安定下来:“你说的是,阿狸断不会糊涂成那个样子,他的性子我担心啊。你看着阿里整天嘻嘻哈哈的,其实一股子的倔强劲头,和你阿爷和你祖父一样的。也罢了,都是我没见识,慌了神了。”柳氏把自己内心伸出的担心说出来,阿狸和王仁祐一样,带着一种倔强的劲头。柳氏担心在吴王的事情上阿狸钻进牛角尖,不知道在外面是如何看的。反正在长安,长孙无忌忌惮吴王是不争的事实,长孙无忌不喜欢的人就是圣人不喜欢的人,和皇帝作对的人没有好下场。

佳芝听着柳氏的担心,拍拍柳氏的手:“阿娘说的没错,只是阿狸虽然倔强,但是不是那种不知变通的人。天气炎热,阿娘要注意身体。几个孩子就放在我身边,摩诘和当康相处的好,阿娘放心。”佳芝亲自给柳氏倒一杯茶,把茶杯推到柳氏跟前。

“娘子可是为了后宫的事情烦心?”柳氏对阿狸的事情有点底,转而开始关心起来女儿了。柳氏喝了一口茶,放下杯子看着佳芝,自己的女儿自己心疼,佳芝现在虽然贵为皇后可是皇后也不是好做的。柳氏当然听说了贺兰氏的名声,若是佳芝嫁到了门当户对的人家,柳氏和整个王家当然会对女婿的风流表示不满。甚至还会给亲家施加压力,给女儿撑腰,但是佳芝的丈夫是皇帝,皇帝身边不能只有一个皇后,柳氏也只能眼看着女儿一个在深宫里面挣扎。

看着佳芝的脸庞,柳氏满心的酸楚和担心终于是忍不住了,她拉着佳芝的手哭起来:“当初只想着你嫁给个亲王,将来回老家做个万事不萦怀的王妃就是了。谁知道你有如此的福气,能坐上后位。孩子,人生之事不如意十之**,你现在做了皇后,统管六宫,母仪天下,太子殿下是你亲生的,一个女子做到了这个份上还能求什么呢。至于后宫,你身份尊贵别和她们一般见识。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着看不见就是了。你要的不是丈夫的专宠,是皇后的威严和权威。”柳氏实在是没有帮皇后争宠的经验,她只能退一步劝佳芝放手了。

佳芝听着柳氏的话心里咬牙,没有皇帝的恩宠什么皇后的位子,什么威严权威都是虚的,就连自己儿子的太子之位也不稳当。这些话当然现在不能和柳氏说,就是跟着她说了也没用处,柳氏只会更着急,除此之外不能给自己任何帮助。想着佳芝一笑,“阿娘想的哪里去了,我现在和郎君很好呢。阿娘放心吧,我岂能和他们一般见识。那个贺兰氏虽然依仗着自己美色,可是行事卫不着边际,已经被圣人责罚禁足了。”佳芝捡着好的给柳氏宽心。

柳氏听着佳芝的话,总算是缓和下来,仔细的嘱咐了佳芝一些要放宽心,要保养身体的话,眼看着时间不早了,柳氏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

柳氏走了,也带走了佳芝的闲愁,在阿狸的事情面前什么贺兰氏都微不足道了。佳芝在大殿里面走了几圈,深深地吸口气,她大声的叫来侍婢:“圣人现在何处?可是在见臣子?”

……………………

佳芝挥退了正要通报的小内侍,提着裙子款款的进了大殿,天气渐渐地凉爽一些,太阳虽然是很大,可是昨天晚上下了一夜的雨,空气逐渐的凉爽下来。不过皇帝的大殿里面还放着好些巨大的瓷缸,里面堆放着成堆的冰块,这些大缸在幽幽的散发着凉气,把外面的暑驱赶的远远的。佳芝看李治正在认真的看着一份奏疏,李治拧着眉头一个字一个字的看的很仔细,他脸上的表情一会是不满一会是豁然开朗。

佳芝很好奇,是什么东西叫李治能脸色如此变化多端呢?要知道李治是在李二凤陛□边长大的,他跟着李二凤陛下也学得不喜怒形于色了。佳芝故意把脚步声放的大一些,李治立刻抬起头看见佳芝指着身边的位子说:“娘子这个时候怎么来了?今天天气热得很,不想着来回的跑,你也该好好地休息。对了,摩诘他们几个在宫里过得如何?可是有什么不习惯的?”摩诘几个孩子都来华清宫一段时间了,李治怎么才想起来问呢?

佳芝一边猜测着李治手上的奏疏是什么,“摩诘很好,他们几个孩子被长孙氏教养的很好,并没有淘气,反而是更懂礼貌,就连着最小的阿行也很好。对了茜娘和盈盈在一起,盈盈倒是有点女孩子的样子。”佳芝笑眯眯的过来坐下,一样扫见了奏疏上熟悉的字迹。是阿狸的奏疏,想着今天柳氏带来的消息,佳芝垂下眼睛,思忖着阿狸在上面写了什么弄得李治这副样子。

李治倒是很大方的把阿狸的奏疏递到了佳芝的手上,无奈的说:“我险些给人做了嫁衣裳!还好阿狸提醒了朕。”

佳芝疑惑的看一眼皇帝,忙着一目十行的扫过手上的奏疏,这一看不要紧,佳芝的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她从来没见过阿狸能洋洋洒洒的写上这些字,要知道阿狸在小时候跟着先生念书的时候最不喜欢的就是写文章,有的时候甚至是求着妹妹帮着代笔的。佳芝手上的奏疏沉甸甸的分量叫佳芝有点不敢相信这是阿狸的写的。别是后面全是附件吧。可是佳芝一页一页的看过去,她终于承认了,阿狸再也不是自己印象里面那个赖皮兮兮的少年了。

阿狸在奏疏里面先讲事实,把自己来江南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都给写出来,路上的见闻,江南百姓对吴王的评价如何,读书人对李恪的评价如何。和别的宗室亲王比起来吴王的口碑如何,行事如何。接着是自己如何掌握了兵权。反正阿狸很中立的陈述事实,得出来的结论是李恪的口碑不错,能力不错,在江南的人气很高。

接着阿狸把自己在接到了刑部的文书之后,做了那些事情,阿狸检查了李恪的来往书信,把吴王府里的长史等等全给叫来挨着个的问话,最后阿狸掘地三尺,完全把吴王的府邸给翻个底朝天,还是没发现李恪谋反的死证。

最后阿狸提出来自己的看法,高阳公主的谋反案牵连的太大了,长孙无忌一张嘴就是皇帝的意思。而且高阳公主谋反案牵连的范围越来越大了,连着江夏王李道宗都被牵连进去了。李道宗是皇族宗室也是战功赫赫的功臣,不过他一直和长孙无忌不合,在李治继位之后,李道宗眼看着长孙无忌成了顾命大臣,聪明的上表要求皇帝解除自己的军权,做个散官。但是饶是这样,长孙无忌还要把李道宗给牵连进来。

阿狸提醒皇帝长孙无忌这是有点不地道,他根本是扯虎皮做大旗,借口着皇帝的意思,铲除他的政敌。阿狸说圣人虽然和长孙无忌是甥舅关系,但是李治先是皇帝才是长孙无忌的外甥。若是这样下去,未免给大臣做了错误的榜样,大家只知道长孙无忌不知道皇帝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