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就连之前一直缩在队列中默不做声的刘备也不得不出列同蔡吉并肩站到了一块儿。当然刘备好歹数日前曾得过蔡吉的提点,因此对于曹操在大殿上突然来这么一出,心里多少还有点准备。可在场的其他文武大臣可就不似他这般镇定了。
一个徐州刺史,一个豫州刺史,明眼人都看得出曹操的这番安排,完全是针对袁术与吕布的联盟所设。也就说此刻殿上的这对男女即将成为对付吕布马前卒。且不论刘备与吕布先有夺州之恨,后有辕门射戟之恩。仅就蔡吉而言,曹操的这一任命就已颇为耐人寻味。须知,蔡吉乃是青州东莱郡太守,她在徐州没有一城一地,骤然任命其为徐州刺史,摆明了就是要挑拨东莱与吕布恶斗。此外蔡吉还是袁绍那边的人。以袁绍脾气得知这一消息后又会作何反应?因此曹操的话音刚落,大殿之上又再一次响起了窃窃私语之声。
与此同时,刘协在经过最初惊讶之后,这会儿反倒是静下了心来。其实他一开始是打算在保留蔡吉东莱太守之职,另入其为尚书,以便日后借此名目调蔡吉入京。由于曹操之前已经用相同的方法,分别将汝南太守荀彧,广阳太守曹仁调入京师,巩固其权势,所以刘协觉得自己照葫芦画瓢应该也能成功。可谁曾想,曹操竟会抢先一步上表蔡吉为“徐州刺史”。然而自小颠沛流离的刘协也知胳膊拧不过大腿。
所以这位少年天子最终还是扬起了笑容冲着曹操颔首道,“曹卿言之有理。朕之前也在想,如何封赏两位爱卿。既然曹卿提议两位爱卿出任刺史,那朕就准奏了。”
蔡吉耳听刘协同意了曹操的进言,心知自己“徐州刺史”的头衔算是铁板钉钉了。再一想到这一任命之后会给自己带来的诸多麻烦,蔡吉不禁在心中暗自感叹,曹操这手“挟天子以令诸侯”使得真够炉火纯青的。利用汉室的威信,提升敌对方下属官衔来分化对方阵营,或是通过有争议地区官职的任命来挑拨各个势力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借刀杀人、驱狼吞虎、二桃杀三士之类的目的。诚然这些招数都很老套,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明目张胆。但不可否认在诸侯争霸的汉末乱世,面对朝廷居心叵测的封赏与任命,十个诸侯里有八个诸侯会上钩,而另外两个诸侯就算明知这是陷阱亦会被周围入套的诸侯拖下水。而这也就是曹操在迎来汉帝之后,每每都能一招鲜吃遍天的重要原因。
因此,此时此刻的蔡吉与刘备明知曹操给他们挖了个大坑,却也只得闭着眼睛先跳下去,回头再去考虑如何出坑的问题。这不,殿上天子的玉音刚落,作为当事人的蔡吉和刘备便双双跪地叩首,齐声高呼,“谢陛下。”
随着蔡吉与刘备叩首谢恩退回队列,朝贺仪式很快就恢复了原来的流程。随着执掌宾客礼的大行一声高喝,殿上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的官吏,开始依次向天子贺岁,并入席就坐。而刘协则一面接受这众臣的祝贺,一面为百官增禄、赐酒。虽然所谓的增禄只是象征性地一点点而已,却代表着皇恩浩荡。更何况刘协还是不分官衔高低逐一接见在场官僚,足见其用心之深。
待到众臣坐定之后,殿前管弦齐奏,一队队宫娥鱼贯而入为群臣端上美酒佳肴。由于御宴座次是按照品级来排序的,因此作为刺史的蔡吉和刘备都被安排在大殿与天子同席而座。话说,以目前的年景来说,眼前这场御宴的菜色不算差,而在场的群臣从一大早折腾到现在也确实饿了。可是由于之前被曹操摆了一道,蔡吉这顿御宴却吃得多少有些食不知味。
当然蔡吉心事重重,不代表大殿之上的其他文武百官就同她一样心不在焉。事实上,作为汉帝迁都许都后的第一场,眼前这场御宴办得颇为热闹。光是孔融等人就没少在天子面前即兴赋诗贺岁。不过这一切暂且不表,只说御宴结束之后,蔡吉刚要带着庞统随百官离开皇宫,就见一黄门内侍跑来向其通报道,“蔡使君且慢,陛下召您云台殿相见。”
蔡吉耳听刘协要见自己,只得一边回头嘱咐庞统在宫外等候,一边向那黄门内侍拱手道,“劳烦大人带路。”
而那黄门内侍也没同蔡吉多说什么,直接便引着她朝云台殿走去。蔡吉记得,曹昂曾告诉她,许都的皇宫是效仿洛阳皇宫而造,像先前刘协接见百官大摆筵席的大殿人称“崇德殿”,历来都是群臣朝贺议政的地方。而此刻刘协接见她的“云台殿”也与其在洛阳的位置一样坐落于南宫。
蔡吉进入云台殿的时候,已然换上一身常服的刘协正负手立于殿堂中央,抬头仰望着一幅幅挂在墙壁之上的画卷。不过除了刘协之外四周没有其他人在场,故而整个殿堂多少显得有些空荡荡的。以至于蔡吉都忍不住暗自揣测,倘若面前的少年天子真要做些什么事,那自己可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虽然以刘协在历史上的所作所为来看,他似乎并不那种不知轻重的帝王。可历史既已改变,有些事情谁又能说得清呢。
不过相比那个啥啥,蔡吉更担心的是眼下这场“单独面圣”会否是曹操设下的另一个陷阱。须知依照史书记载,曹操引汉帝入许之后,在宫内安插了大量的眼线监视天子。以至于到后来,刘协只能通过衣带诏的方式来对外求救。虽说就目前来看,曹操与刘协应该尚处于“蜜月期”,刘协在这宫里多少也还能说了算。可谁又敢打包票此时此刻,在云台殿不会“隔墙有耳”。
总之怀揣着忐忑的心情,蔡吉带着谨言慎行的表情向刘协叩首施礼道,“臣蔡吉叩见陛下。”
“此地并非大殿,蔡卿不必多礼。”刘协面带笑容地抬手示意蔡吉起身之后,跟着又仰视着面前的画像随口问道,“蔡卿可知这云台殿的典故?”
“回陛下,云台殿乃是明帝为追忆随光武帝中兴大汉的二十八功臣宿将所造。”蔡吉拱手作答道。而此时的她也已发觉殿中所挂画像,虽均已古旧泛黄,但仔细端详还是能看出画得是武将与文臣的人物画。再一联想道云台之名,蔡吉若是联想不出此地的典故,那她前世的书可就白念了。
“蔡卿说得没错,此地挂着的正是云台二十八将的画像。当初朕从洛阳一路颠沛流离,丢了不少东西,唯有这二十八张画像,朕一直舍不得丢。”刘协说罢,回过头冲着正低着头的蔡吉问道,“蔡卿可知朕为何要带着这二十八张画像?”
“陛下是想像光武帝那般中兴大汉。”蔡吉头也不抬地回答道。眼瞅着刘协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她又如何猜不出对方的心思。不过联想到历史上刘协下衣带诏时的窘境,蔡吉大致也可判断出,正是因为刘协打一开始没注意掩饰自己的王八之气,这才会让多疑的曹操萌生了戒心。
然而一心想着要重现光武中兴的刘协哪管得了那么多。耳听蔡吉说中了自己的心事,刘协当即便激动地上前一把扶住蔡吉问道,“那蔡卿可愿做朕的云台将?”
“臣愿为大汉尽忠”蔡吉毫不犹豫地发誓道。
“好有了蔡卿这番话,朕又何惧曹操专权”刘协兴奋地大笑道。
然而就在刘协得意忘形之时,蔡吉却将语调一转,向其谦恭地提醒道,“请陛下注意言辞。”
原本正踌躇满志的刘协经蔡吉如此一打断,不由皱起了眉头问道,“蔡卿这是……”
蔡吉可不管刘协高不高兴。她只知道,这里是皇宫,不是吴府、杨府。在吴府、杨府说的话可以赖掉,但在皇宫同皇帝说的话那可是一定要作数的。因此在心中斟酌了一番之后,蔡吉进一步向刘协进言道,“曹司空救驾有功,陛下不该如此非议有功之臣。”
“蔡卿是怕了曹司空乎?”刘协将脸一板反问道。
眼见小皇帝一点都不开窍,再绕下去怕是其牢马蚤会更多,蔡吉只得一咬牙点穿道,“臣怕的不是曹司空,臣怕的是陛下的安危。”
果然,耳听蔡吉担心自己的安危,刘协那张原本已经阴下来的脸,立即又覆盖上了一丝愁云。却听他长叹了一声道,“蔡卿说得没错。朕这是才出狼|岤又入虎口啊。”
“那陛下觉得臣是狼?还是虎?”蔡吉不动声色地反问道。
“蔡卿何出此言?”刘协差异道。
“陛下,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是忠,是J,光凭他人的言语不足为据。还需陛下用心去体量。”蔡吉语重心长地向刘协劝解着。不可否认,刘协是个有野心、有抱负的帝王。但他的年纪实在太轻,缺乏帝王所需的韧劲与耐力。因此历史上,曹操在灭了吕布之后,眼见曹氏稍显跋扈之势的刘协,忙不迭就发了衣带诏,丝毫不考虑当时情势,结果自然是以惨败告终。而试想同样的衣带诏若是放在官渡、赤壁、襄阳之战,那效果绝对会比在下邳之战后要好得多。然而正所谓一子错满盘皆落索,衣带诏的失败令刘协丧失了董承等助力,丧失了一后一妃以及两位皇子,更让刘协失去了帝王的尊严。以至于之后刘协再也没得到像样的势力相助于他。毕竟一个连老婆孩子都保不住的皇帝是很难让天下豪杰前来投靠的。所以蔡吉打心底里并不希望刘协像历史上那般急着与曹操翻脸。
刘协虽不知自己未来的走向,但蔡吉一番推心置腹之言,却令他颇有感触。只见刘协诚恳地向蔡吉点头道,“蔡卿言之有理,朕受教了。”
“陛下身处深宫,为了大汉江山,还请谨言慎行。”蔡吉再一次郑重地提醒了刘协之后,便从腰上取下了一块玉牌,献上道,“然则若是陛下真要有难,只要看到这块玉佩,无论臣身处何处,定会赶来救驾。”
刘协接过玉佩,仔细端详了一下面前与自己同岁的少女,忽然有了一种想将其留下的冲动。然而还未等刘协将这想法付诸实施。蔡吉却已一撩长袍,跪在他的面前恭恭敬敬地俯身叩了三叩。如此肃穆的情景令刘协将刚到嘴边的冲动之言又吞了回去。而此时的蔡吉则已然起身退出了云台殿。
且就在蔡吉匆匆走出宫门与庞统回合之时,在离云台殿不远处的一处楼阁之中,曹操俨然正回味着刚才蔡吉向刘协引用的那段诗文,“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有意思文若,这蔡安贞真是个有意思的女子。却不知刘协那小儿听罢此言会作何感想。”
“吾倒是觉得蔡安贞此言更像是在说给主公听。”荀彧开口提醒道。话说,荀彧并不介意曹操称刘协为“小儿”,因为他所忠于的是大汉,而非刘协本人。只要大汉能继续存在,刘协做不做皇帝都无关紧要。毕竟刘协本人原本是由逆贼董卓一手扶持上去的,严格来说他得位并不算正。
曹操自然也同荀彧一样,看重的是汉室,而非刘协本人,因此他跟着便回头反问道,“哦?文若的意思是,蔡安贞知晓孤在监视天子?”
“应该是。”荀彧点头道。
曹操见荀彧回答得如此肯定,不由沉吟了一下,感慨道,“果是个不简单的女子”
“主公既知其不简单,还打算放虎归山?”荀彧沉声追问道。不知为何,
“放。当然得放。孤连刘玄德都放了,又何惧再加个蔡安贞。文若,中原眼下是越热闹越好。”曹操说道这儿,脸上露出了一丝傲然的笑容,“不过在此之前,孤还要再试试蔡安贞的能耐。看看这位蔡使君,是否真有管仲之才,敢向孤讨鲍子遗风”
小蔡升使君咯~~~散花~~~求粉票~~~推荐~~~收藏~~~
但是~~~~(》_《)~~~~呜呜~~~ 又进入宣传淡期了~~~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柳丁写得还不错,就帮柳丁多多宣传啦~~~
第二卷 青州之鹏 第2卷青州之鹏 第58节曹府夜宴
第2卷青州之鹏 第58节曹府夜宴
“蔡吉见过丁夫人。”曹府内院之中,一席女装打扮的蔡吉一面恭敬地向曹操的正室丁夫人行礼,一面示意身后的段娥眉递上事先准备好的礼物递上前道,“一点心意,不成敬意,还请夫人笑纳。”
“蔡使君真是客气了。”丁夫人微笑着向蔡吉寒暄道。事实上,丁夫人虽与蔡吉的母亲张氏有过交往,但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至于幼时蔡吉的模样在丁夫人脑中更是一片模糊。所以此番其在府中见蔡吉与其说是所谓的“叙旧”,不如说是为丈夫曹操拉拢眼前这位名满天下的女诸侯。
蔡吉虽然也知丁氏的目的,但既然这一次是以晚辈的身份拜见长辈,自己自然就不能继续摆官架子。所以蔡吉跟着便谦恭地应答道,“丁夫人乃长辈,称吉为安贞便成。”
“那妾身就斗胆称使君为安贞了。”丁夫人欣然颔首道。眼见,蔡吉本人的态度颇为恭敬,这也让丁夫人免去了诸多尴尬。因此在一番客套之后,丁夫人就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了有关蔡吉母亲以及蔡吉童年的种种趣事。而蔡吉之前由于有过曹昂的提醒,故早有准备的她亦能做到应对得体。
不得不承认,曹操的正室丁夫人是个典型的世家女子,聪慧、守礼,但也带着这个时代世家女子特有的倨傲与倔强。虽然她或许不是故意的,但蔡吉还是能从这为贵妇的只言片语间听出其对曹操宠幸其他女子的不满。作为蔡吉来说,她只是借着丁夫人的这层关系来造访曹府而已,对于曹府后院的事,她没任何插手的立场。因此面对丁夫人的诸多弦外之音,蔡吉也只能装作没听见而已。
好在这样的谈话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就在日头渐渐西斜之时,曹昂来到屋外向丁夫人提醒道,“孩儿见过母亲。母亲,天色不早,宴席快开始了。”
丁夫人听儿子如此一说,当即便歉然地向蔡吉说道,“絮絮叨叨听妾身说了那么多,安贞也累了吧。”
“哪里。是吉叨扰了夫人才是。”蔡吉带着淡然的微笑,向丁夫人告辞之后,便与段娥眉随曹昂离开了丁夫人所在的小院。
然而三人刚一踏出女眷居住的后院,忽见身后有人朗声笑道,“这不是蔡使君嘛。”
蔡吉回头一瞧,只见曹操正领着一员身材高大的虬髯大汉和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站在自己的身后。于是她赶紧俯身施礼道,“见过曹司空。”
而曹操则先是扫了一眼曹昂,随即便冲着蔡吉和善地问道,“使君可曾拜访过丁夫人?”
“回司空,尊夫人刚接见了吉。”蔡吉恭敬地回应道。
曹操听罢蔡吉所言,顺势点了点头道,“使君既与内子有此渊源,日后还请常来府上走动。”
而蔡吉则不动声色地再一次躬身作揖,应了一声,“喏。”
不过曹操有关丁夫人的谈话仅限于此,只见他随即便低头向身旁的男孩吩咐道,“子桓,还不见过蔡使君。”
“曹丕见过蔡使君。”男孩顺从而又不失恭敬地向蔡吉行礼道。
哦,这就是曹丕,曹子桓呢。蔡吉打量着面前尚不满十岁的“魏文帝”,并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只是稍稍有些感慨,曹操的相貌虽不济,但在基因改造上还是可圈可点的。至少曹昂和曹丕长得都不赖。当然这样的话是不能当着曹操的面说的,所以蔡吉随即也只是客套地说了一句,“丕公子真是伶俐。”
曹操当然不会将蔡吉的客套话当真。但见其不置可否地笑了笑之后,又将身后的巨汉介绍给蔡吉道,“此乃都尉典韦。”
“典韦见过蔡府君。”典韦跨前一步,声如洪钟地向蔡吉施礼道。
蔡吉虽之前也已多少猜出了对方的身份,但真当典韦自报家门之后,蔡吉还是忍不住由衷地惊呼道,“真乃当世樊哙也”
这一次听罢蔡吉的夸赞,曹操终于发自内心地大笑了起来。没错,典韦就是他曹操的樊哙有这等猛士在旁护卫,他曹操又何惧吕布之流。想到这里,曹操随即得意地向蔡吉抬手邀请道,“蔡使君请。”
话说,司空府上的夜宴规模虽比不上前日的御宴来的盛大。但前来赴宴宾客的级别却丝毫不逊于御宴。且不论在许都的曹营一系将帅们
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