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此景,萧纯乍闻张铮这句话,心顿时跌入无底深渊,连日来的伤痛疲乏再加上这一刻的刺激,让他眼前一黑身影摇摇欲坠。
蛮族东上都皇宫内,格木图黄袍加身,草草登基。
没错,格木图还活着。
梁帝的侍卫王义就站在格木图身边,手里举着一个小小的锦盒,盒子里是一枚金色的耳环,耳环环身为龙型,做工精细,龙眼镶嵌着饱满的珍珠。
格木图认得这是他的叔叔阿尔萨的耳环,他的父亲克察沁也有一个。
王义毕恭毕敬道:“尊贵的可汗,叛臣阿尔萨已经伏诛。”
格木图的脸上没有悲伤,反而在眉目间隐着一层忧虑:“阿尔萨的尸体呢?我要看到他的尸体才能安心。”
梁帝早有密信,让格木图诈死,诱阿尔萨上钩。格木图依计行事,放出自己遇刺身死的消息,阿尔萨果然忍不住飞速赶往东上都争夺权势,途中却被早已设下的伏兵袭击。在这次袭击中,格木图使用了梁国提供的炸药,阿尔萨及亲随几百人都被炸得血肉模糊,无法辨认。事后清理人员用了将近两天的时间,才从尸体堆中找到了这枚耳环。
但是格木图自己有过诈死的经验,又通过一系列事件越发觉得梁帝阴险毒辣,他唯恐自己不小心也被梁帝算计在内,所以在没有亲眼见到阿尔萨的尸体前他仍是存有疑虑。
王义郑重道:“陛下无需多虑,您现在已经全盘接收了阿尔萨的军队,而且我们的人已经将阿尔萨的那几个铁忠将领能杀的杀能抓的抓,他就算侥幸逃生也绝无机会重整旗鼓,又拿什么与您争呢?克察沁去世的消息想必也不用我国再通知陛下,如果陛下需要,我国可以立刻把克察沁的人头妥善送至东上都。陛下已经成为堂堂的蛮族可汗,没有人再敢质疑您的权势,您还有什么可怕的?”
王义看到格木图面上的忧虑尚存,又继续道:“难道陛下怀疑我国的诚意?陛下应该清楚吧,如果我国圣上想真的刺杀陛下,并非难事。”
格木图心中的确很清楚,不仅仅是武功高强的王义,还有大量的梁国J细隐藏在东上都,渗透在皇宫内,而那次刺杀若是真的,绝对会要他性命。更何况梁帝手中攥着他那么多把柄,只要任何一条泄露,他的政权都会被动摇。
“王义,为什么贵国选择与朕合作呢?”格木图迟疑地问了一句。
对于这个问题,格木图也思考了很久。梁国与蛮族直接接壤,两国关系一直很微妙,几十年前还曾经有过梁国仗着铁器锋利入侵蛮族的事件,但是蛮族骑兵凶猛全民皆兵,最终将梁国入侵军队成功驱逐。后来梁国太上皇掌权的时期,梁国和蛮族没有再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但是格木图明白梁国人在隐藏实力。通过两国贸易,蛮族的财富源源不断流入梁国,而且梁国派往蛮族的J细无孔不入,掌握着蛮族各方面的动向,在经济和情报方面梁国占显著优势。倘若与梁国再次交锋,格木图不能确定蛮族只凭兵力优势是否还能取胜。
无奈蛮族连年受灾饥荒严重被逼无奈,再加上梁国内乱朝政动荡,蛮族人才会决定铤而走险,南下入侵。蛮族人的目标明确,他们想要是粮食。而梁国除了铁器产量丰富,粮食与蛮族一样贫乏,长期依赖与华国贸易获得。所以蛮族只占了梁国三州之地为大军过境所需,直扑华国。
格木图相信梁国对粮食的渴求与蛮族是一样的。但是只凭梁国的兵力抢掠华国的粮食还是很吃力的,所以梁国会选择与蛮族合作。而蛮族现在只剩下他格木图一人具备被所有部族承认的尊贵血统,可以继承可汗的宝座,若是他也死了,蛮族各部族很快就会分裂,实力锐减,无法支持大规模侵夏的行动。梁国需要蛮族强悍的兵力,克察沁一向自负不屑与梁国合作,阿尔萨只想要可汗的位置,所以能帮梁帝的只有他格木图。
格木图心中是这样想的,却仍然要询问一下,从梁国人口中确认自己的推测他才能安心。
王义早有准备,他仿佛已经猜到格木图的用意,微微一笑道:“我国有最好的武器,贵国有最强的士兵,我们都需要华国的粮食,只有咱们两国联手才能更快达到共同的目的。我国圣上一直认为陛下是聪慧超凡之人,与陛下联手将战无不克。贵国大军南下,我国不战而退,让了三州之地给贵国以示合作诚意。如今又为陛下登基扫平一切障碍,该是贵国回报我国的时候了。如果陛下遵守协议,请尽快动身奔赴前线,带着您的亲信接收克察沁的部队。”
“朕自然会遵守最初的约定。”格木图犹豫了一下,又说道,“那么贵国打算何时用怎样的借口与华国正式宣战呢?难道非要等朕斩杀了前线大营中的华国假太子,先表示决心么?”
“这是早已定好的顺序,陛下如果不彻底与华国决裂,断绝一切往来可能,两国之间的合作仍存变数。”王义顿了一下,正色道,“陛下在我国皇宫内也有耳目,想必已经知道华国真太子如今的状况。真太子沉迷酒色,日夜滛乐,逼J我国皇后不遂,这样的借口应该足够我国向华国宣战的吧?我国圣上为此战下了血本,不惜拿皇后的清誉做文章,足可见诚意。另外我国圣上知道事关两国兴衰,陛下怀疑忧虑也属人之常情,所以特意提出与您在前线秘密会面,歃血为盟,亲自与您共商大计。不知陛下可否愿意前往?”
☆、209铤而走险时
【10月14日第三更】
最高统帅面对面歃血为盟,对蛮族人而言是非常神圣的结盟仪式,蛮族人坚信倘若经过此仪式的任何一方背叛,都会受到神明的惩罚,其族人也会受到永世诅咒。如今梁帝主动提出与格木图进行此仪式,格木图的疑虑顿消。
反正他也是要去前线接收克察沁的军队的,能与梁国正式结盟,共同南下讨伐华国对蛮族而言是好事。有了梁国的武器支持,蛮族的骑兵战力会大大提升,而华军就算装备精良,擅于兵法谋略,仍然无法抵挡蛮族与梁国联合所带来的绝对压倒性的人数优势。
七天之后,梁帝与蛮族可汗格木图在燕都与东上都之间,梁国与蛮族的交界小镇秘密会面。
这也正是萧纯带着克察沁的人头回到燕都的那一天。
此前梁帝免了早朝深居简出全是障眼法,为了掩盖他本人离宫与格木图密会的事实。
这一天星月无光,破败的边陲小镇早已找不到寻常百姓的影子。
自从蛮族南下入侵,边境上的百姓整日惶恐不安,能逃就逃能躲就躲,无险可守的这处小镇注定了被抛弃的命运。
今晚,从南北两个方向来了两队人马。
一方是以梁帝为首,一方是蛮族可汗格木图。按照事先商议好的,双方各带两千兵马护卫安全,在这小镇广场设台,歃血为盟。
格木图是第一次见到梁帝,那就是年轻狠毒诡计多端杀弟囚父登上皇位的梁帝么?怎么比他想象中憔悴,没有意气风发,没有野心勃勃,眼神里透着一种莫名的哀伤。难道梁帝并不看好两国合作的前景么?华国在北疆所有的兵力不过五十万,就算陆续从各地抽调兵力,也最多凑齐一百万大军。但是蛮族百万大军只是一半兵力,他掌权后可以继续增兵,再加上梁国的军队,势不可挡。梁帝还担心什么呢?
歃血为盟的仪式开始前,格木图象征性地询问了一下梁帝的忧虑。
梁帝并不隐瞒,直言道:“其实朕在来时的路上收到消息,阿尔萨还没有死。”
格木图闻言大吃一惊,正待追问详情,却听四周金鼓齐鸣战马咆哮,远处的护卫高喊,有人偷袭。还没等格木图反应过来,梁帝已然先一步退回梁国的阵营。梁帝是习练上乘武功的,身手敏捷,有诸多高手护卫,转眼间就已经脱离开格木图的视线和掌控。
格木图暗叫不好,也匆匆撤退。他此次是要奔赴前线接收克察沁大军指挥的,所以随行除了亲信将领还有十万大军,不过按照此次与梁帝秘密结盟的约定,他只带了两千亲卫。另外他为防万一,安排大军就在附近宿营,现在遇到偷袭,敌我情况不明,他立刻让人通知大军来援。
很快,格木图就获得确切消息,偷袭的军队是阿尔萨的人。
形势瞬息间完全逆转。
阿尔萨还活着,并且知道了格木图的阴谋。阿尔萨此番被格木图陷害,死里逃生之后发誓要将格木图这个谋害亲父亲叔的衣冠禽兽诛杀。格木图过去曾经犯下的种种龌龊罪行,也被阿尔萨一一揭发。
在格木图离开东上都不久,阿尔萨就已经秘密潜回东上都,用自己亲身血的遭遇,成功争取到了一些贵族和朝中部分大臣们的支持。阿尔萨那些被梁国人秘密囚禁的铁忠旧部也死里逃生,原本迫于强权屈服于格木图的军队,又回到阿尔萨手中,阿尔萨恢复了往昔的风光。
随后阿尔萨得到密报,格木图在边陲小镇与梁帝会盟,时间地点,双方兵力布防一清二楚。阿尔萨认为这是除掉格木图的大好时机,立刻领兵来袭。
梁帝站在山上,望着山下火光一片厮杀正酣的蛮族军队,脸上浮现异样的神采。他对身后一名护卫吩咐道:“通知王义,继续留在格木图身边,不择一切手段确保格木图与阿尔萨投入更多的兵力内斗火拼,不到两败俱伤不得罢手。”
梁帝的目光又回望南方,燕都在遥不可及的黑夜尽头,那里有他最爱的人。他心中呐喊:张玉,你可知道朕已经为了你放弃与蛮族合作,为了你放下江山社稷,只求将来你能记得朕,朕甘愿身背千古骂名,做个亡国之君。
梁帝快马回京。到达燕都并未回皇宫,而是先去了国宾馆。
国宾馆外守卫人员报告梁帝,馆内一切正常,萧纯已经带着克察沁的人头回来,并且几次提出要入宫面圣。
梁帝又召来平日紧盯张玉的那个探子问道:“张玉这几日毒发情况如何?他有否服药医治?”
探子低垂着眼帘,毕恭毕敬道:“圣上,张玉似乎配了某种能暂时昏迷的药物,每晚服用,子时毒发若是痛醒,皆命人将其弄晕,萧纯回来后每晚都守在他床前,以点|岤手法为其止痛。”
“张玉可曾向朕求解药?他是否已经知道蛮族内乱的消息,他有何异动?”
探子如实道:“张玉确实想求见圣上,但是没有说原因。他最近没有与外人接触,蛮族那边的消息应该还不知道。不过他的行为与往日不同。”
梁帝关切道:“有何不同?”
探子解释道:“属下以前从未听过张玉弹琴,可最近这些天,每日清晨和午后,张玉都在房内cao琴奏曲,无论古曲新曲皆奏得极动听,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两人正说着,馆内已传出阵阵悠扬琴声。
梁帝心生疑虑。
探子却说道:“圣上不必担忧,属下已经听了好几日,并无不适,反而心性日宽,想必琴曲有益无害。”
梁帝心想,张玉身中剧毒,被他软禁在国宾馆,为何还有闲情逸致弹琴弄曲疏解人心呢?以前从未见张玉抚琴,怎么他悄悄离开燕都这段时间,张玉一反常态呢?
梁帝边想边不自觉地寻着琴声,穿堂过户,来到院内。但见张玉一身白衣如雪,正在一座凉亭内弹琴。
张玉的黑发并未束起,散在身侧随风飘飞,绝世容颜在不染纤尘的白衣映衬下,散发出一种惊心动魄的美艳。他弹琴的手法纯熟,姿势优雅,超凡脱俗。他微闭着双眼,听到有人来,猛得睁开,眸中射出绚烂光华。
梁帝仿佛看到张玉双眼中闪过一瞬间的陌生和冷酷,有几缕银白的发丝夹杂在他的黑发中,被风吹起浮动在梁帝的眼前。随后梁帝只觉得一股浓重的睡意袭来,眼前一黑不省人事。
萧纯从一旁闪身而出,制住随后跟来的那两个梁帝贴身护卫。
一旁有往来打扫巡视的仆人侍卫,对这些事情恍若未见。
张铮将梁帝扶入房内,萧纯紧跟其后关门闭户。
☆、210两国齐同心
【10月15日第一更】
做完这一切,萧纯轻声赞道:“张铮,你的摄魂术真是登峰造极,整个国宾馆的人都被你控制心神,对你我行事不闻不问。不仅如此,我听琳琅说过,她当初也想施术迷惑梁帝,可惜只坚持了一小会儿就失败。没想到你一句话未说就能让梁帝沉沉睡去。”
张铮淡淡一笑:“那琴曲不是白听的,你若非早有防备,我施术看你一眼你也会睡过去。其实让人沉睡并不难,难的是让他乖乖听话交代事情。有琳琅失败的经验,证明梁帝心志比普通人坚定,我不能贸然行事,这才寻了个稳妥的法子。”
萧纯却突然问道:“张铮,我不得不怀疑如果你早已控制了我的心神,我看到的一切是否与梁帝的那个探子一样,全是你灌输给我的假象呢?”
“我并不求你完全相信我,我只用实事证明我现在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琳琅。”张铮正色道,“一会儿我就要套问梁帝的隐秘,咱们最后再确定一次顺序,把重要的事情排在前面,因为梁帝随时都有可能会醒过来。”
萧纯沉默片刻说道:“我还是建议先问梁帝解药藏在何处,再问太子关押在哪里,接下来问他与蛮族的阴谋,或许还可以问问梁国皇族靠什么可以牵制魏家。”
张铮不以为然道:“‘刻骨铭心’是我配制的毒药,虽说解药稀有已经卖给梁帝,但并非无法再配,只是需要时间。我用药控制让琳琅进入龟息状态阻止毒性蔓延,一个月内我就会配出新的解药救她性命。请你相信我,我不可能杀死自己唯一的孩子。”
“那一晚你说毒药是你设计的,我真的心有余悸。你说你仅为求财才将这毒药卖给梁帝,难道你就没有想过这毒药有一天会用在你或者你的亲人身上么?难道你自己没有偷偷留下解药以防万一?”
张铮叹息道:“那还是几个月前的事情了,我当时只知道买毒药的是梁国皇宫里出来的人,并不知道那人就是梁帝。因为我的毒药奇特,解药仅有一份,信誉好,所以我拿到了一大笔丰厚的报酬。不瞒你说这些钱是我为了保障琳琅将来能有个稳妥的退路所用。后来我听说琳琅来到梁国,我放心不下,潜伏在国宾馆附近,这才发现琳琅中毒的事情。我用摄魂术拷问了几个梁帝派来的监视人员,终于弄清了梁帝对琳琅下毒的真相。可惜解药藏在何处只有梁帝一人知道,我不忍见琳琅受毒药折磨,才让她昏睡不醒,我则以身相代扮成她的模样,以便迷惑梁国人,同时争取一切时间暗中配制解药。”
萧纯感受得到张铮的诚恳,终于还是决定以大局为重暂时抛弃前嫌:“那么就按你说的,先问出太子的下落,再问梁国和蛮族的阴谋,接下来问解药的事情。”
从当初萧纯几次三番不顾安危夺“百日断魂散”解药开始,到现在如此紧张张玉的性命,张铮已经完全确认萧纯对张玉的一片痴心,所以他并不怪萧纯对他处处怀疑,他确实有些事情瞒着萧纯,因为他必须争取主动,掌控全局。
张铮的计划是要代替张玉完成这次艰险的任务,借梁国之手击退蛮族,随后寻到一个完美的借口让华国对梁国用兵,而那个太子注定成为牺牲品。张玉不忍杀太子,他却可以做到。另外华国皇帝城府极深,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以毒酒相试算什么,将来天下一统难免不会做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他必须为琳琅准备一条稳妥的退路。如果琳琅清醒着,很多事情他就不便插手。
接下来张铮用摄魂术拷问梁帝,华国太子的拘押情况很容易就问清,但是一谈起梁帝与蛮族人的阴谋时,梁帝的情绪极不稳定,几乎挣脱摄魂术控制。张铮无可奈何,转而询问“刻骨铭心”的解药藏在何处。没想到梁帝口风极严,无论如何诱导都不肯吐露答案,仿佛提前已经给自己下了某种心理暗示。再问其他问题也都闭口不答,张铮不敢逼得太紧只得作罢。
张铮把预先设计好的情节灌输到梁帝以及他的护卫们的脑子里,让他们忘记踏入国宾馆之前的事情,认为梁帝是身体疲乏听琴曲之时昏睡过去。梁帝不能失踪太久,张铮和萧纯不再多耽搁,命人将昏睡的梁帝送回皇宫。
数日后,太子被梁帝私刑处死的消息传回华国雍都。
不过梁国派来的使臣宣称是太子纵情酒色身虚力乏,偶感风寒不治而亡。梁国会以国丧之礼将太子遗体送回华国。除了这个不幸的消息,梁国使臣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梁帝已经用计成功刺死克察沁,让蛮族内部起了激烈的冲突,新任蛮族可汗格木图正与摄政王阿尔萨为了皇位打得不可开交,根本无力顾及前线战事。梁帝亲笔手书言辞恳切,表示愿意摒弃前嫌,与华国正式结盟,梁国举全国兵力与华国共抗蛮族。
华国群臣激愤,尤其太子党一派更是痛斥梁国的卑劣行径,主张不予合作。
皇帝却似早已料到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他私下里对太子党一干重臣透露了一个惊人的消息,那是太子死亡的真相。太子被软禁期间身中奇毒丧失神智,yin乱梁国后宫,强犦了梁国皇后杨氏,杨氏殉节自尽,太子也因纵欲过度损耗严重虚脱而死。
此等丑事被梁帝压了下来,以之为要挟与华国结盟抵抗蛮族。如果华国皇帝不允,梁帝将把太子的罪行公诸于众,让华国皇室颜面扫地。华国暂时找不到证据证明是梁帝下毒谋害太子,所以只能先服软。但是华国皇帝认为太子之死和梁国这样的威胁其实也是一个契机,等与梁国一起消灭蛮族后,华国发兵梁国就会有更充分的理由。梁帝此举虽然能救近火,却从长远讲对梁国很不利。
皇帝争得这些重臣支持,冷静沉着地下诏回应,表示不计较太子身死梁国的意外,愿意与梁国结盟对蛮族发起反击。但是开出前提条件,以华国兵力全部集结要一定时间为由,希望梁国军队打头阵。相应的华国皇帝会命令原本陪同太子留质的华国官员积极配合梁国的军队奔赴前线,共抗蛮族。
其实这是明摆着先消耗梁国军队与蛮族硬拼,等华国大军部署好,一鼓作气北上,估计不仅能将蛮族打回老家,说不定梁国也顺带被华国扫平。
梁帝不可能看不出这样的阴谋,但是他欣然应允,并且采纳华国皇帝的建议任命张玉为军师,随梁国三十万大军发往前线。
☆、211功成身退时
【10月15日第二更】
如果是真的张琳琅,打死也不会主动去前线,肯定半路开溜,带着萧纯卷包跑路。可惜她现在还躺在棺材里,人事不省,身不由己被张铮拉去前线。
梁国的将士本来看不起这位年轻的华国官员,明明一个礼部侍郎,小小的文官有什么本事能当军师?但是临行点将之时,大家都看见张铮扮演的张玉豪情万丈地站在点将台上,威风凛凛双目如电,他以内力放言:“蛮族不退,有家不归。今日我携棺椁与诸位共赴前线,拼得身死,亦要将蛮族赶回北方。”
将士中有懂门道的,已然看出华国这位张大人武功非比寻常,能让台下几十万大军都清楚地听见他说的话,单这份内力绝对是一流高手。
张铮又从木匣中拎出克察沁的人头,朗声道:“前一任蛮族可汗克察沁的人头已经被我华国勇士取得,蛮族将帅谁若敢上阵,这就是他们的下场。”他扬手一掷,将克察沁的人头不偏不倚挂上远处旗杆,“我们将用他们的人头和鲜血祭旗。”
张铮这一番表现,充分激发了将士们的热情和勇气,大军尚未出发,士气已经高涨。
梁帝也在点将台上,他坐在黄罗伞盖下,痴痴地望着张铮潇洒的背影,喃喃道:“张玉,这才是你的真本色吧?指点江山,驰骋沙场。朕相信,有你在,我梁国三
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