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文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10部分阅读(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山舞(□)蛇,原驰(□□),欲与(□□)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

江山如此(□□),引无数英雄竞(□□)。

惜(□)皇(□)武,略输文采;

(□)宗(□)祖,稍逊风马蚤。

一代天骄,(□□□□),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人物,还看今朝。

张琳琅一读之下觉得此诗十分熟悉。仔细想了半天,终于记起这不就是毛爷爷那首著名的《沁圆春?雪》么。张琳琅在高考前特意背过,虽然时隔多年让她凭空默写出全文她做不到,可现在这种填空题,她凭着印象蒙一下还是绰绰有余的。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马蚤。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张琳琅将那些空字一一列出来:北、冰、雪、长城、大、银、蜡象、天公、妖娆、多娇、折腰、秦、汉、唐、宋、成吉思汗、风流,一共二十七个字,连在一起并不成句子,与藏宝图到底有何关联呢?

究竟如何拼出藏宝图还不是张琳琅最关心的事情,她奇怪的是这诗句明明不是这个世界该有的东西,莫非还有什么人也穿越过来?或者这谜题就是任逍遥当年留下的,如果是这样葵花宝典之说就是真的了?

英王想了半天没有头绪,见张玉沉思不语,用手指蘸了茶水写写画画似乎颇有心得,于是开口问道:“张玉,你能填出那诗句么?”

张琳琅心下盘算,别的不说,眼前这怎么也算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可以让她这位秀才展现一下文采,免得日后被英王嫌弃她太草包。她便有点洋洋得意地回答道:“我确实能填出诗句,但是否该让阎涛知道还请殿下决断。”

她把这球踢到英王面前,英王是老板,决策层面的事情当然要老板来搞定,日后出了问题也由老板抗着,她可不想负责任。

萧纯听到这句面色如常,可是眼神中锋芒一现。

英王并不意外张侍读能够补全诗句,而且他也相信张侍读的答案一定是正确的。英王现在不解的地方是为何张侍读要让他拿这个主意。如果他们像其他人一样当场念了答案,明里暗里都会引起关注,多少都会影响他们去越国的大事。如果他们不把答案说出来,也不知道这些草莽哪辈子才能猜出正确的,线索背后隐藏的秘密很有可能就无法明了。张侍读让他权衡,难道是考他不成?得失取舍必须想的透彻,才能有正确的决断。

就在英王心下犹豫之时,随行的一个护卫突然小声道:“王爷,属下有急事禀报。”

英王此次带的三个护卫都是从王府出来的自己人,有急事禀告的这位叫赵正,虽然是三人中跟随英王时间最短的一个,但为人机警办事谨慎忠心耿耿。

英王不动声色问道:“有什么事情?”

赵正道:“属下昨晚偶然撞见护卫王锋与一个神神秘秘的黑衣人会面。咱们的人早已证实王锋是胜王党的人,那一次在涌泉极有可能是此人泄露了王爷和张大人的行踪,所以属下一直对王锋严密监控。刚才属下发现昨晚与王锋在一起的那个黑衣人又出现了。只不过此人现在换了一身行头是书生打扮,就坐在咱们左手旁第五桌,那个穿青布衫二十岁上下长脸的年轻人就是,他总有意无意向咱们这桌看。属下怀疑此人图谋不轨,想要行刺。”

萧纯的目光迅速扫过那个人,沉声道:“此人的确可疑。他袖内藏了利刃,眼中带着杀气,如果赵正所言属实,此人很有可能是胜王派来的杀手。”

英王道:“既然知道他是杀手,咱们找个机会把他擒拿不就可以了么?”

张琳琅却突然想到了一个整人的主意:“有了前车之鉴,这种死士就算活捉估计也逼问不出什么有价值的消息,倒不如利用他一次,丢个烫手的山芋给他。”

萧纯微微一笑已然会意:“张大人是想趁机把此人推进葵花宝典线索之中么?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一箭双雕。”

张琳琅倒是没想那么深远,她不过是打算把那个杀手引入麻烦之中,这样那个杀手就没空闲理他们了,当然经萧纯一点拨,她立刻觉得自己出的这个主意除了损人似乎还能利己,蛮高明的。

英王高兴道:“好,就依张侍读的办法。假使咱们的人出面抖出答案,一定会惹上麻烦,不如巧妙转嫁到那个杀手身上,把阎涛的注意力吸引过去。阎涛若是心黑手辣,谁猜出了线索就杀了谁,那个人就自顾不暇了;阎涛若是守信义,拉那个人入伙找葵花宝典,那个人必然会成为大家关注的目标,他露了明再想行刺咱们就难了。”

萧纯点头:“没错。在下可以办好这件事情。”

☆、050微服逛市集

萧纯主动请缨,英王当然乐意。

萧纯继续道:“不过在下办这件事情之前有个不情之请,需要王爷绝对的信任,请王爷带人先离开水寨,以防变故。只留在下一人更方便行事。”

英王与张琳琅对于葵花宝典都不是很热衷,张琳琅吃饱了看够了当然愿意回去。英王也知道其中风险,万一嫁祸不成殃及自身就不划算了,于是同意先离开。

离开前张琳琅将那首完整的《沁圆春?雪》对着题板念了一遍,萧纯过耳不忘当场就熟记于胸。

此时天色尚早,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猜诗句上,英王等人离开水寨基本上无人过问。

回程的路上英王忽然问道:“张侍读,萧纯会按咱们的意思把事情办妥么?他当初就是为了葵花宝典一事而来,现在他从你那里获得线索答案,会不会趁机一路追查下去?”

张琳琅却道:“我觉得萧纯似乎并不关注葵花宝典本身,他与殿下一样更关心的是这件事背后的阴谋。况且萧纯救过我性命,他若只为了利用咱们解开线索谜题,大可以私下问我要来诗句,亦或者将咱们推到明处吸引旁人的注意力。他没有这样做,反而光明正大要求殿下离开。所以我认为萧纯处处为咱们着想,殿下也该用人不疑。”

其实张琳琅心想,萧纯那样的武林高手,就算是不听英王的号令他们也没辙,还不如往好处想想,自我安慰一下。最坏的情况是萧纯的心思真的就在葵花宝典之上,骗了诗句便把他们甩开,不过这样极不合逻辑,萧纯难道会未卜先知他张琳琅能填出诗句?应该没那么神吧,所以萧纯当初肯留在英王身边,一定还有别的图谋,绝不会只是想混个三餐温饱。这些事情越想越复杂,本质上张琳琅是个懒人,当然想不明白就放下。她只是可惜回程没有了萧纯养眼和保护,就剩下了英王一个帅哥看久了缺乏新意。

英王似乎也是心事重重,沉默寡言。

等返回涌泉日已西斜,庆幸的是一路顺利并没有遇到什么不测之事。这么看来,在水寨里的那个杀手已经被萧纯拖住。

英王留守在涌泉的心腹护卫们很负责任,英王一行悄悄来去并没有惊动其他人。礼部的那些官员虽然不相信英王真的生病,但谁也想不到英王已经去汇湖转了一圈,更多的人猜测是英王与张侍读还有那个新来的俊美护卫萧纯昨夜的娱乐活动搞得太累,所以才耽搁行程。

次日清晨萧纯仍然未归。

张琳琅有些惦念,英王却决定继续南行,先赶到华国边境要塞风云渡休整一下。

风云渡在汇湖西南岸,紧邻楚江支流越水,从风云渡乘船沿越水扬帆南下,顺风顺水不出五日便可直抵越国的都城荥都。从礼节上讲,英王在进入越国境内之前必须再次派使臣入荥都面见越国皇帝先行奉上拜见函,越国皇帝会派出官员和仪仗队以国礼相迎。所以英王要在风云渡象征性地等上几天。

驻守在风云渡总揽军权的督卫叫高军,是左丞相高敏族内表侄,太子侍读高赫的表兄,立场鲜明地站在太子这边。高军早已接到太子传来的指令,要全力支持英王去越国求亲的事情,特别注意保护张玉的安全。为防万一,宁可错杀不能放过,尤其对待胜王党那些意图不轨的人,一旦抓到把柄定要斩草除根,决不能手下留情。

本着这样的原则,高军在英王到达风云渡之前就把要塞里里外外彻查了一遍,肃清整顿一番,揪出了不少疑似胜王党的探子。高军还特意腾出了要塞内最豪华的督卫府作为英王的临时行馆,里里外外收拾一新,恭迎英王大驾。

英王没有料到属于太子党一派的高督卫竟然如此刻意巴结自己,而且还主动打压胜王党的人,这是太子在表明心迹要拉拢自己吧?英王并没有排斥拒绝,毕竟有了太子党的人支持,胜王党加害张侍读的行动会被有效的克制。太子党要保张玉,胜王党要杀张玉,两派或许还会因为这件事情产生更多的摩擦,互相消耗实力。这样想来张玉当初假意屈服于太子答应为太子办事这一步棋简直是太高明了。

督卫府的建制虽然比不上京城王府,但是也好过沿途的那些个民营客栈。在整座要塞之内,督卫府算是最高级别的居住场所了。风云渡以驻军为主,比张琳琅知道的襄城或者建木城那样的城池要小许多。要塞周边沿着渡口码头有些百姓自发形成的小集市,经营些日常生活项目,或者为大商贾跨国贸易进行中转。

张琳琅跟着英王在督卫府内安顿下来,四下逛了一圈觉得无聊。督卫府的建筑很普通甚至有点粗糙,主要是为了防卫和耐久,缺乏美感,庭院也是方方正正,花草寻常,已经不能满足张琳琅的欣赏品味。

所以张琳琅的兴趣转移到了要塞外的市集上。听人说与越国隔海相望,远在北方有几个小国,那里文化和经济相对落后粮油布帛产量低,都是半封建半奴隶社会,但是盛产黄金白银和一些珍贵药材。那几国战乱频繁,商人想与夏、昭、越这些中原大国做生意,如果走陆路除去关卡税负太重还十分不安全,一般都选择走海路。汇湖有几道支流直接入海,所以那些北方小国的商人多是经海路再转入汇湖进入中原,或者走楚江支流到中原国家,这些商人变卖特产换粮食或者直接用金银购买生活必需品再带回本国销售。在风云渡的市集上就有北方小国的商人,他们穿着打扮和中原大国不同,贩卖的物品也比较新奇。

张琳琅软磨硬泡,央求英王与她一起微服逛逛市集,开阔眼界。

张琳琅小算盘打得精明,如果英王不在,护卫的力量会减弱,她的安全感降低,而且她若看上什么新鲜玩意还要自己掏腰包来买;如果英王与她一起出来玩,安全保卫不愁,八成还都是英王掏腰包买账,那可是好处多多。

英王从内心中十分渴望考察一下民情,这一路上护卫队随行,大小官员接送,他们又赶时间,根本没有机会逛街玩耍与民同乐。现在到了风云渡,可以休整几日,大好机会不能错过。

英王与张琳琅一拍即合,瞒过礼部那些官员,只跟高督卫打了招呼,让他派个人当向导其余士兵暗中保护就可以。两人换了便装,带了上次去汇湖的那三个心腹护卫还有高督卫派的向导溜出要塞,去了市集。

☆、051路遇故人女

这里的市集与雍都或者内陆地区的有很大不同。主要是来往商贩百姓服色各异,南腔北调,贩卖的物品也是内陆地区少有的。这种身临其境的丰富感与真实程度,是电视剧中根本表现不出来的。张琳琅逛得有滋有味,市集虽然比不上现代社会的大型商场超市,但是别有一番朴素趣味。

这时候听到一声锣响,将张琳琅的注意力吸引到不远处一个高台下,那里围了许多人。张琳琅问向导:“那边敲锣是要做什么?表演杂耍么?”

向导是风云渡土生土长的人,对市集了如指掌,他毕恭毕敬地回答道:“张大人,那里是人市,就是买卖奴仆的地方。”

张琳琅不禁想起许多里描写的情节,主人公在奴隶市场遇到帅哥美女成就一段良缘,或者是大发善心解救他人不图回报之类的。张琳琅没打算遇良缘也没有高尚到花冤枉钱买了人再放掉,她更多的是好奇,毕竟在他原来生活的时空她是绝没有机会见到买卖人口的场面的。于是张琳琅兴致勃勃建议道:“殿下,咱们过去看看吧。”

平时英王府买卖奴仆都用不到英王亲自出马,人市对于英王同样陌生,便答应去看看。

那个向导立刻带着英王一行去了人市的雅座,不必与普通百姓挤在台子底下观看。

向导与人市的老板很熟,不敢透露英王的真实身份,只说是来了贵客,把老板请过来亲自给讲一下情况。

老板是个机灵人,不敢怠慢,赶紧去了英王的雅座,满面堆笑地介绍道:“别看小人这市场不大,但是货源充足,各国人口都有,想要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会手艺不会手艺的全能找到。这几位爷今日来得真巧,小人正要推出一些新鲜货色,都是北方小国刚到的奴隶。”

英王问道:“听老板的意思这批新货色有特殊的地方?”

老板点头道:“是啊。各位应该也都听说了,北方有上斐和下斐两国,本是同根却分立已久。就在年前上斐的国君得懋国人相助,终于攻入下斐国都,掳走了下斐国的国君,下斐国的皇室全族都被贬为奴隶,身上打上烙印可以肆意买卖。这种打了烙印的奴隶不同于奴仆,一辈子都不能恢复自由身,也不用付给他们工钱,就当是会说话的牛马。小人新进的这批货色里就有下斐国皇族的人。各位爷想想看,买个出身下斐皇族的奴隶役使岂不是一件很爽快的事情?各位爷如果看上顺眼的,小人一定优惠。”

张琳琅心中也有些激动,甚至某些邪恶的念头开始萌发,虽然觉得英王不会随便买奴隶,但是能有机会让她看一看念想一下总可以吧。

看人都聚拢的差不多了,老板也走到台上,命令手下人把今日要拍卖的货色一一带上台来展示。

可惜事实与想象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张琳琅盯着台上看了半天,根本找不到帅哥美女。尤其下斐国来的那批奴隶,多是些身材高大的粗鲁汉子,还有几个衣衫破烂蓬头垢面的女子外带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子。这些人基本上不附和张琳琅的审美。张琳琅严重怀疑人市老板的话,说是有什么下斐国的皇族,大概是瞎忽悠吧。

英王也是兴趣缺缺,对张琳琅道:“这买卖人口原来没什么,张侍读咱们再去别处逛逛吧。”

张琳琅他们正要离开之时忽然听到台上一阵喧哗。

原来是有人要买台上一个女子,但那女子央求买家连她儿子一起买走。买家不愿出更多的钱买个没用处的小孩子,卖家也不同意一分不要就让买家把小孩子带走。双方争吵起来,那带小孩子的女子搂着孩子苦苦哀求不要让她们母子分离。

张琳琅心软,禁不住走近些想安慰那对母子几句。不过当张琳琅走到近前,看清楚那女子相貌之后,立刻惊住,心里唯一的念头就是这件事情她必须要管。

那个女子二十几岁年纪,容貌很普通,眼睛不大,皮肤不白,五官平淡。她头发散乱,也不知道是多少天没有梳洗过,如今泪痕混着尘土在面颊上流淌出明显的印记。她的衣衫已经破烂不堪,隐约露出肌肤,但是她的手紧紧搂住自己的儿子,不管旁人如何拉扯踢打,一刻也不松开。

张琳琅已经很久没有看到那张熟悉的面孔了,久到有些淡忘,甚至是刻意想逃避。她脑子里一片纷乱,唯独眼前景象愈发清晰,仿佛被抽离的灵魂飘离在肉体之外正凝视着原来的自己。

她长得很像,或者可以说与张琳琅穿越前的容貌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这怎能不让张琳琅震惊,怎能坐视不理?

张琳琅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平静下来,恳求英王道:“殿下,我想买下那对母子。”

英王已经察觉到张玉神色有异,却并没有刨根问底。他信任张玉,毫不犹豫点头道:“好,张侍读就按你的意思办。”

没等张琳琅开口再说什么,英王就命护卫付了银钱。

买下那对母子只要八两银子,对于英王

船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