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说有了资本扩张,但是谁不想投入更少获利更多呢?皇帝第一次听说打仗还能赚钱,甚至伐蜀能敛财为下一步北伐奠定基础,这样的新概念给了他莫大的刺激。 虽然他明白以战养战或许会有违背仁义血腥残酷的地方,但是如果把牺牲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同时能换取更多的利益,他并不会拒绝。他兴奋道:“张爱卿,朕该怎样做呢?”
张琳琅不敢拒绝皇帝的殷勤,只好搜肠刮肚把仅有的知识合理组织了一下讲述出来。核心的思想其实很简单:杀富济贫。张琳琅在渝山道那么多年,和英王促膝长谈无数次,对蜀国多少也了解一些。
蜀国的文化习俗与中原接近,但是也有区别。
蜀国四周都是高山,与外界交通不便,境内人口聚居在平原,以农耕为主业,人多地少。深山老林内有一些散居的狩猎部落,这些人基本自给自足很少与外界交流。总体来说蜀国的大部分财富握在极少数的人手里,这些人以贵族和高官为主,他们在乡下拥有良田万顷,却居住在大城市中享受生活。所以城市内百业虽兴,民间乡镇却多贫瘠潦倒的景象。大多数百姓都是租种土地的佃户,往往辛苦一年的收成一半交地租,一半交赋税,剩下少得可怜的留作种子,自己吃不饱穿不暖勉强维持生存。
张琳琅建议在开战前摸清蜀国内的富人情况,但凡富人聚居的地方尽量不放过,作为重点掠夺对象,对于百姓村庄则秋毫不犯。张琳琅还建议军队中专门设立一支特殊队伍,这支队伍跟在正规军之后,在攻克城镇时主要负责搜索聚敛城内财富,除了金银珠宝,那些能用的能吃的能穿的一一统计分类,一半留作军需,一半运输回华国本土填补财政空缺。另外需要分出专人将蜀国内有价值的文化典籍、机要文件整理出来存档保护,为战后重建社会秩序奠定基础。
当然这些事情要在强大军力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张琳琅简要介绍了一下在渝山道武器局的成果,三年来周维尽心尽力地工作,将许多图纸上的设计变为现实。尤其适合攻城战的各种武器研发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虽然皇帝也命人研究新式武器装备,但是思路都局限在冷兵器的完善上,而周维的新式武器另辟蹊径,从火药入手,比如将投石机改装成投弹机,装载杀伤力巨大的火药弹等等。之所以火药武器的开发能够进展顺利,除了设计图纸的先进外,还得益于渝山道的资源优势。
张琳琅没想到土地贫瘠的渝山道矿产相当丰富,竟然蕴藏了大量易于开采的硝石、硫磺、铁矿、甚至还有石油。制造火器需要的原材料几乎无须从他处购置,大大节约了成本和时间。这就使得华国完全有条件装备强大的火器军队,配合冷兵器作战,攻城略地所向披靡。
张琳琅对于军事知之不多,仅仅点到为止,不过她讲述的这些奠定了伐蜀之战的最根本策略基础。从有计划的系统掠夺到火器在战争中的优势运用,新概念层出不穷,不仅解决了皇帝的担忧,还平添了更多的胜算。
倘若一切顺利,华国必胜,而蜀国将再无资本复国。皇帝已经能够想见,国库充盈,领土扩大的美好前景。
趁着皇帝高兴,张琳琅赶紧提醒圣上回宫召集心腹大臣仔细安排后续事宜。自己则谎称身体不适,需要休息。
皇帝踌躇满志急着回宫安排大事,临走前还特意叮嘱道:“张爱卿,朕会派高手暗中保护你的家人,让你无后顾之忧。伐蜀之事与七公主的安危,将来还要多仰仗你了。”
张琳琅自然点头答应,心想到时候恐怕还要多仰仗七公主的武功才能化险为夷,也不知道七公主脾气如何,好不好相处,总之死皮赖脸跟着七公主混应该能保住性命吧。伐蜀有英王惦记着,再说还有那些领兵的将士效力,应该用不到她多费心。再者萧纯也会与她一起,保护她……美男相伴,公款吃喝,西去蜀国也算是大大的优差了。
☆、166送嫁一行人
谁知萧纯为了寻觅良方的事情不敢再耽搁,见张琳琅无事,西去蜀国也有皇帝紧锣密鼓地安排,张琳琅的安全暂时无忧,便告辞离去。
如此张琳琅每天白天去皇帝那里报到忙公务,每天晚上为文秀和柔儿上课,开导她们重新对男人感兴趣,真可谓忙得身心憔悴,只盼着公主早一天启程,她才能解脱。自古大将出征都是将家眷留在都城为质,张琳琅虽得皇帝信任,不过西去送亲,名义上是妻妾的文秀和柔儿留在京城已经是板上钉钉毋庸置疑的。
张琳琅特意反复叮嘱文秀和柔儿,鼓励她们四处走动,多结交年轻才俊,如果看上哪个,不妨就先占了再说。二女风华正茂豆蔻年华,不能为了她这个假男人荒废了终身幸福。
也不知道文秀和柔儿听进去了几分,张琳琅日盼夜盼的良辰吉日终于到来。
皇帝嫁女儿礼节极其隆重,送亲的官员和仪仗比当年英王娶妃有过之而无不及。随行除了蜀国的使者团,以及华国一千人正规护卫队外,仆从侍女如云,其中不乏皇帝特意安排的密探间谍。
皇帝亲自任命一个年过半百的皇族长者充当送亲的最高官员,实际上大权都落在张琳琅这位礼部侍郎的头上。另外还有一批懂得皇家礼仪的官员,充门面表诚意,用来对付蜀国使团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同时这些人还负责安排公主一行的行住起居。
这一行队伍浩浩荡荡从雍都出来,不紧不慢地走了一个半月才到达渝山道。华国西疆有很长的边界与蜀国接壤,皇帝却故意选择让公主从渝山道入蜀,给张玉与英王见面创造名正言顺的机会。英王早接到皇帝的密旨,提前安排好一切,将公主一行热烈迎入渝山城款待。
蜀国的使团自然得到贵宾级的待遇,被请入豪华行辕宴饮玩乐,受到英王的严密监控。
而七公主入住英王的宫城。
当晚,英王、张琳琅还有七公主三人秘密会商。
一路上七公主遵从皇家礼仪,不与任何男子直接交流,整日戴着面纱端坐在车辇之内不苟言笑,像是个假人一般。张琳琅虽然是送亲官员,却根本没有机会与七公主照面,如果有要事请示,都会由公主的贴身侍女代为转达。
直到今天张琳琅才算第一次近距离与七公主接触。
七公主的脸上仍然戴着面纱,却换下繁琐的宫庭服装,穿了紧身窄袖便于活动的武人衣服。这一下显出她窈窕动人曲线玲珑的身材,让人禁不住浮想联翩
七公主身材惹火,张琳琅却无动于衷,只是隔着那层薄薄的面纱,偷偷幻想了一下七公主的真容。根据基因学原理,皇帝的几个儿子们都是帅哥,女儿应该也是美女,不知道比文秀如何?
英王见张玉只看了七公主一眼又移开视线,怔怔出神,显然思绪已经飘到另一个人身上,他心中忽然无来由地一阵揪痛。张玉并不喜欢女子吧?美貌如七公主不用摘面纱都能吸引无数男子为之迷醉倾倒,张玉却仅仅看了一眼就毫无兴趣,张玉依然忘不掉萧纯么?那个萧纯究竟有什么好?
七公主露在面纱之外的一双妙目在张琳琅身上打了一个转,又恢复冷淡的常态,将她掌握到的情报信息讲述了一遍。皇帝的情报网与英王的信息体系各有侧重,皇帝更关注蜀国的朝政大事,而英王主要依托商业渗透从民间推测蜀国的朝政动态。两方面信息整合在一起便将蜀国目前的状况掌握得更加准确完善。
七公主道:“蜀国摄政王目前权势极大,总揽军政,因为平叛成功积累了很高的威信,便是蜀国皇帝对摄政王亦是言听计从。内乱的三年,大元帅王哲并没有参战,保存了蜀军的大部分实力,现在又全心听从摄政王号令。如果真的开战,蜀国君臣基本算是一心,恐怕这仗不好打。”
英王却道:“那些只是蜀国权贵粉饰的论调。其实经过内乱,蜀国百姓生活更加穷困,摄政王虽然实施了一些赈济的办法,但是收效甚缓。如果给他们一两年的功夫建设民政,蜀国或许真能渐渐步入正轨强大起来。张玉,父皇可有良策对付蜀国?”
张琳琅将早已记熟的与皇帝商讨多次仔细完善的伐蜀之策细细道来。这些对于英王是极有鼓舞力的,而七公主听完却不展欢颜。
英王不解道:“雅韵,你觉得这其中有不妥之处么?”
原来七公主叫雅韵,听名字温婉柔和,没想到性情如此冷淡。张琳琅心中胡思乱想,记得皇帝说过七公主跟着念慈斋的掌门学艺,念慈斋一听就像尼姑庵,公主好端端的大姑娘正是十五六岁多愁善感的花季少女,却学得泥塑木雕的样子,真是可惜。
七公主显然不知道张琳琅脑子里正在想什么,她冷静地将自己的担忧说出来:“父皇与张大人定下的这些策略,大都是开战后才有用处,具体到如何让蜀国人理亏先动手,必须要有一个稳妥的计策。张大人你是否已经有了好办法?”
张琳琅的思绪被拉回现实,说实话皇帝很有魄力,这样一道大难题完全下放给张琳琅全权操作解决,她的压力不小,在吃喝玩乐之余都在努力思考合理答案,当然她更想指望能从英王那里获得启迪,甚至幻想过英王早已有了计划。 当她看见英王一脸期待满眼崇拜期待的神色时,她心中不安起来,禁不住怀疑英王会不会也没想到完全之策?
张琳琅清咳一声,整理了一下思路,打算先把自己想到的几个方向大致讲讲,抛砖引玉,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他们三人一起商量,总会想出好办法的。
“臣才智有限,目前只想到两条大的思路,先说出来当个靶子,还请王爷和公主殿下多多指点。”张琳琅汇总了和电视剧中比较经典的情节,挑出阴谋诡计中几个能借鉴到当下时局的计策鼓起勇气说道,“第一条路是反间计,目的是逼反大元帅王哲。王哲掌握着蜀国边疆九成以上的兵力,在军中威信极高,他若不听摄政王号令,蜀国的军事力量就被削弱了一半以上。
根据我们掌握的信息,王哲并非绝对忠于皇室的愚腐之辈,他的志向是希望蜀国百姓过的更好,置于国家是谁统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人有能力治理好国家。摄政王平息内乱,施展铁腕手段肃清乱党,又开始推行利于百姓的政策,这些才是吸引王哲能忠心归附的主要原因。倘若让王哲知道摄政王其实并非真心为百姓着想,只是以蜀国为基地穷兵黩武想争天下,王哲的忠心恐怕会动摇。
另一方面以摄政王的野心,他应该不会任由军权落在无法完全掌控的人手中,王哲的存在会成为他的不安。倘若此时制造一些绯闻或者含混的谣言,比如王哲迷恋七公主殿下美貌,说了什么不稳妥的话等等,就算摄政王能忍住,蜀国皇帝恐怕也会发作。
摄政王或许会借这个大好时机剥夺王哲的军权。我们需要做的是让蜀国朝廷看到王哲不愿意交出军权,双方矛盾才能继续激化。这时候如果华国公主的出嫁队伍突然遭遇意外,所有证据都表现是王哲所为,王哲若想自保就只有叛离摄政王的阵营。”
☆、167谋定而后动
英王点头称好:“这么做雅韵有了逃走的机会,我华国也有了出兵的借口。只是其中需要动用大量的密探,如何能成功制造散布王哲的大逆之举,控制王哲对摄政王一步步寒心,如何能在老谋深算的摄政王眼皮底下演好戏都有一定难度。”
七公主若有所思道:“若是让本宫演戏吸引男子,这件事情不难做到。”说着七公主摘下面纱,冷若冰霜的容颜忽然绽放灿烂微笑,原本淡漠的眼神充满水样柔情,声音也变得娇媚婉转,她亲昵道,“张大人,本宫自信有这样的容貌和能力。”
张琳琅在看见七公主的真容那一瞬间,真的被电到了。七公主的容颜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致命诱惑,尤其她笑起来的样子,风情万种的魅惑,再加上她完美的身材,几乎汇集了男子对女子的所有渴望。不过张琳琅是真女人,很快就挣脱了幻象冷静下来。
英王在七公主摘面纱的时候侧过脸,有点幸灾乐祸地说道:“张玉,你是不是一直不明白为何雅韵总是戴着面纱,摆出一副冷若冰霜拒人千里的样子么?其实她也是万不得已,她天生就对男子有一种强烈的吸引力,便是我们这些手足兄弟看着她都会产生遐想。所以父皇一直严禁男子与她近距离接触,还特意把她送去念慈斋让她习武修心。等她艺成回宫的时候情况才略有好转,她终日戴着面纱,不苟言笑,即使如此偶有窥见她窈窕身姿的男子仍然魂不守舍。”
七公主又将面纱戴好,恢复淡漠神态道:“可惜张大人心志不凡,不为本宫所动。若非张大人已有妻眷,本宫甚至怀疑张大人不爱女色好男风。”
听到七公主这句话的时候,张琳琅的脸不自觉地微红,竟难以掩饰羞涩神态。
英王尴尬地咳了一声,也不知为什么抢着解释道:“话说回来,张大人的容貌极俊美,不仅是女子,便是男子也很难不被他吸引,这一点恐怕比雅韵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张大人不为雅韵所动也属正常。”
英王这一通牵强的解释,越描越黑,张琳琅白了英王一眼,赶紧转换话题:“这么说来,王爷和公主殿下都认为此计可行了?”
英王和七公主同时点头,又异口同声地问道:“那么第二条路又是怎样呢?”
张琳琅微微一笑:“第二条路仍然是反间计,目的则是策反摄政王。”
“策反摄政王?”七公主吃惊道,“这怎么可能?”
英王忽然低头不语,片刻之后抬起头盯着张玉的双眼,凝重问道:“张玉,上一次父皇急诏你回京,是否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英王深邃的眼神仿佛已经洞穿了隐藏的真相,让张琳琅无法掩饰,本来也不想对英王隐瞒,于是一五一十说道:“圣上赐了一杯毒酒给臣喝。”
英王紧张道:“父皇怎会如此做?莫非真有什么人敢在父皇面前搬弄是非,陷害你?”
张琳琅淡淡道:“是否有人陷害现在还不知道,不过圣上听到传闻并取得一定证据,认为臣与蜀国摄政王沾亲带故。”
七公主皱眉道:“这件事情本宫也知道,从蜀国传回的消息对张大人很不利。据说张大人的容貌与蜀国摄政王张铮的容貌十分相似。”
“真有此事?”
张琳琅点点头:“没错。臣曾偷看过张铮面具之后的容貌,确实与臣非常像。臣对圣上明言,张铮很有可能是臣的亲生父亲。”
英王目瞪口呆,顿了片刻似有所悟道:“倘若真是如此,张铮为何不念骨肉之情,屡次陷你于绝境?用毒药控制你,甚至到最后也不肯将‘百日断魂散’的解药交给你。”
“臣也无法解释,更无法证明什么。所以臣不敢拒绝圣上的毒酒,因为臣没有把握不再受张铮利用。”
英王忽然握住张琳琅的手,激动道:“但是你对华国的忠心父皇不会看不出,他应该只是用这杯毒酒相试。昔年先帝也曾以毒酒试任逍遥的心意,任逍遥服毒后死而复生。张玉,你是怎么活过来的?”
张琳琅自然不会明言逍遥门的秘密,回味着萧纯当时对她的柔情蜜意,自然露出笑容,说道:“也许一切都是天意,让臣活下来,继续……为华国效力。”
英王知道现在不是感叹奇迹的时候,既然父皇认可了张玉的忠诚和为华国效命的心意,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张铮可以到华国散布谣言,说张玉与他沾亲带故,他们同样可以在蜀国散布谣言,声称张铮是为华国效力的密谍。如果选取恰当的时机,再落实一些人证物证,张铮这个外姓王爷在华国朝廷的地位就会被动摇,甚至一落千丈。毕竟谁也不愿意将自己的国家交给一个有二心的人手中经营。所以第二条路,策反摄政王并非天方夜谭,而是大有可为,逼得急了,说不定张铮真的反出蜀国。
张琳琅说道:“张铮野心极大,如果让他感觉在蜀国无望实现称霸天下的目的,他或许会放弃蜀国。但是如果想让他放弃野心臣服华国,难度很大,圣上恐怕也不会容忍他。”
七公主幽幽道:“以父皇的想法,恐怕会先许以厚利,诱他上钩,等他舍了蜀国,再翻脸。”
英王心有疑虑道:“张玉,倘若张铮真是你的亲生父亲,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发生矛盾,你真的能舍弃你的父亲么?你应该不愿看到雅韵说的那种结局吧?”
“现在臣信誓旦旦没有丝毫用处。倘若臣不顾大局做出了对华国不利的事情,臣希望那时王爷一定不要对臣手软。”张琳琅没有勇气立誓言,而且他记得英王说过宁可负天下也不愿意负她一人,所以她故意用这样的话激英王,想用反话为自己留下一条后路。万一将来自己真的头脑一热,被张铮利用,又作了什么错事,只要英王主事就不会赶尽杀绝。
英王此时却一反常态咬牙道:“本王虽然心中不舍,但是既然父皇为了天下可以做违背良心的事情,本王也不能徇私。张玉你放心,本王相信你做事有分寸,绝对不会出现那种情况的。”
张琳琅暗想,有太子的亲妹妹七公主在场,英王面子上总要装装样子,才会讲出如此大义凛然的话。等私下里再问问英王,八成能磨出一块免死金牌。
想到免死金牌,张琳琅就一个劲的后悔,当初喝完毒酒没死就应该向皇帝要块免死金牌,现在皇帝没给她任何实质性的承诺,万一真出了什么纰漏,她可不能把宝都压在与英王的交情上。没准到了那时英王都会自顾不暇,或者出于国家大义将他牺牲掉。
☆、168意乱情迷时
接下来的讨论都是关于如何策反摄政王的细节,张琳琅并不擅长,只是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毕竟大家讨论设计谋害的有可能是张玉的亲爹,英王和七公主都没有过分勉强张玉发言。当然以英王和七公主的早熟智慧和浸滛皇家权术的基础,设计策反张铮绰绰有余。
张琳琅原本想避嫌离开,懒得听细节还不如抓紧时间享乐睡觉,到时候只用按照英王的计策去做也未尝不可。但是英王没有让她离开,七公主亦尊重了英王的选择。
等事情都商量妥了,七公主告辞,英王却把张琳琅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