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说到突破口。
“翔之!”我还在思索下手方向,就听到睿王唤我的名字。我抬起头,发现所有的人都看着我,睿王说道:
“翔之,刘司马缘何身故,便由卿为扬州府中人解惑!”
“刘司马系缢死无疑。”我简单地说道,眼光在下面一扫,涂大人还是一脸沉痛,可是那位滕大人的脸上,却瞬间飘过了一丝得色。我与睿王对视一眼,他微微点头,我便继续道:
“然那封遗书,确系伪造无疑。”
“伪造?”那法曹厉大人伸长了脖子,一脸震惊。
“经凤君验看,刘司马死于昨夜子丑交刻,以此遗书以及地上废弃的纸张而言,若无半个时辰的笔墨,断写不出来。”我说道:“此案的破绽,也正在此。不知各位大人可曾注意那蜡台上的红泪?”
我顿了一下,目光瞥向一直很镇定的涂长史。根据刚才的观察,他的道行可比他那位顶头上司深多了,如果能让他乱了方寸,这案子就得了。
“翔之为探明此信真伪特特测过了,那蜡油之量,不过够燃一刻罢了。”睿王说道:“本王来此之意,想必各位大人心知肚明。如今刘司马离奇身故,偏偏留下此伪制书信,极力为诸位开脱,滕大人,本王倒是有些好奇,你倒是将此事给本王解释清楚!”
睿王的一番话,吓得那滕大人“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所有的人都跟着跪下了,气氛更见压抑。
“殿下,这是有人存心诬陷,臣对殿下,对我碧落朝一片忠心,唯苍天可鉴!”滕大人磕了一个头:“这分明是,分明是——”
“存心诬陷?何人诬陷?滕大人是否要告诉本王,这劣质兵器并非出自你扬州府监制,还是本王麾下数万将士马革裹尸,皆是他们学艺不精,杀敌不勇?”睿王的话音未变,握着茶碗的手一紧,只听“咔”的一声,那茶盏竟是碎成了粉末,从他的指尖纷纷落下。一股强大的杀伐之气从他的身上散发出来,翻滚着吞噬了整个房间。那涂长史的面皮抽动了一下,这只老狐狸也终于乱了吗?
“滕大人,滕大人可否将昨日您下了宴席之后的行踪,从后向前,再与我说一遍?”这位滕刺史被睿王这么一弄,已成了那惊弓之鸟。这个时候发问,时机刚刚好。
撒谎毕竟是撒谎,总是有破绽的。顺着时间轴说并不困难,但是若要他倒过来再说一遍,就会发生逻辑混乱。这也是在讯问学上常用的一种技术。
那滕大人也许是真的不曾想过他会被我们拉出来讯问,在程潜的逼问下,把从今天下了宴席到今日我们到来之间他的行踪做出了一一交待。然而他的交代却产生了一个非常重大的漏洞——行踪复杂,人证众多。按照正常的逻辑,复数的证人是牢固的不在场证明,但缺点就是,如果是伪造的不在场证明,他只要出入一处,这不在场证明都会破灭。
尤其是在这种紧张的情绪下,人的记忆往往更容易打结。
事实证明,我对他的推断并没有错误。那滕大人抬起头看着我,呐呐不能成言,那表情活像刚刚吃了一只苍蝇,却无法吐出来。
“或者涂长史,由您代替滕大人说?”程潜“刷”地一声展开了折扇,声音中满是戏谑,接过了我的话。
“殿下,殿下明鉴。若单凭此信便定滕大人与臣之罪,臣不服。”那涂大人抬起头,说道:“兵器弊案,致我数万将士血染沙场,此事由扬州府起,臣亦痛心疾首。于失察之罪,不敢有分毫推搪。然刘司马大人之死,与臣等并无干系,恕臣等不能认下此罪!”
“并无干系?涂大人并不是要告诉殿下,若非翔之明察秋毫,这刘司马就变成了兵器案的代罪羔羊,这信也变成了你们二位‘毫不知情’的证据?二位于此事,并无受益之处?”
“莫非二位以为,本王手上并无任何存证,便指你二人所犯之罪?”睿王接过程潜的话头,冷声道。
那滕刺史与涂长史伏在地上,再不言语。
“来人,传前京口冯县令!”睿王略提高声调,我心下有些激动,最后谜题揭晓的时刻,终于要到了吗?
那位前京口县令很快被带了上来,步履缓慢而沉重。走到大厅的中央,便跪倒在地。睿王端坐中间,我和程潜隔各据一侧,拉足了三堂会审的架势。睿王既然将他留到今日,想必他应该就是对付扬州府最重要的一个棋子。
“冯卿,你且将那日对本王说过的话,说与扬州府的诸位大人!”睿王的声音不需要特别渲染,永远有一种不怒自威在。
“是!”那冯大人直起身体,说道:“前扬州兵曹王兄此来京口前一个时辰,涂大人便到了京口县。他将此物交给我,令我参入王兄饮食之中。”
他从袖口中掏出一个瓷瓶,上呈给侍卫。睿王将那瓶子交给我,我倒出瓶中的粉末,融在了水中。现在手边没有任何可作建议的有机溶剂,只有找动物来做实验了。我正待说话,程潜便道:
“此物既是涂大人转赠,不妨就由大人以身相试!”
“殿下明鉴,这都是这冯长史一面之词,臣从未踏足京口,此物自然也非臣所有!”那涂长史把这件事推得精光。
侍卫们早牵了一只狗进来,七手八脚的将那碗水灌进了狗肚子。众人皆屏息凝视,我心中也开始计时。二分钟之后,那小狗便开始上吐下泻,接着便摇晃着倒下,发出极细小的“呜呜”叫声,我将手抚向它的心脏部位,这时它的身体已经有些冰冷。呼吸麻痹,然后是心跳停止,整个过程没有用到一刻钟。
“此为何物,翔之可有定论?”睿王问道。
“回殿下,应是河豚毒无疑。”我站起身,回答道。
现代萃取的河豚毒素,是一种无色针状的结晶,毒性之强匪夷所思。四五月间是河豚毒最烈之时,我读书时曾经看到过相应的案例。有两只鸡误啄了河豚的内脏,导致中毒死亡。其后又有两人,吃了这中毒的鸡,也引起了中毒反应。就是在碧落朝的这京口,现代的镇江,亦曾有报告,有人误食河豚鱼卵,导致12人食物中毒,8人死亡。
没想到到了这碧落朝,还能见到这河豚毒!
睿王对我略略点头,转过来问向那冯长史:“冯长史,你既说是涂长史亲至你处,可有人为证?”
“涂长史一路行踪隐匿,京口县上下均未得见其面。涂长史亦带了滕大人手书之令,令臣将臣友王大人置于死地,不过离去时便烧掉了。”那冯大人一脸隐忍,颈部微微抽搐。这样的逻辑也没有错,干坏事的时候,难道还要敲锣打鼓,昭告天下吗?
“然而臣与王大人总角相交,又有同年之谊,臣,臣不忍啊!”那冯大人伏在地上,声音几乎哽咽:“可若臣不接下此事,只怕滕大人与涂大人会另出奇兵,取王兄性命。臣当下只好阳奉阴违,接下此物,只想着可以渡王兄过此一劫,可是不想,不想——”
“冯长史,杀人灭口,何等重大!为何涂长史放心将此事交予你?”程潜打断他的话,也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是啊,这位冯大人究竟是什么样的身份,竟能让狡猾似狐狸的涂长史把这么重要又“dirty”的工作交给他做,又不怕他反水?
“臣有罪!”冯长史重重地叩首,抬起头已经涕泪横飞:“臣所作所为辜负圣恩,有亏职守,有违友朋之义!王兄于危难之中,投奔臣来,是对臣莫大的信任。臣,臣——”
如果不是知道他才是那下手害人的“凶嫌”,我几乎要被他那强悍的,足以媲美奥斯卡影帝的“矛盾内心戏”唬了过去。难怪那老狐狸般的涂长史会栽在他手中,果然是强中更有强中手!
玉连环
只听那冯长史继续道:
“殿下,臣与涂大人,是我朝十五年礼部明法科同年。稍后臣在吏部试落第,涂大人高中,入东宫,授官太子左卫率长史。”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关键字“太子”就这样大喇喇地出现了吗?我突然有些明白了睿王将他留下的用意。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的,不想做皇帝的皇子——
距离权力越近的人,视野便越狭小,这是万古不变的真理。
“臣名在孙山之后,只得奋发图强,二年之后得以应缺崇文馆直学士,充为太子属官。 全赖涂大人指引之恩,臣得近太子殿下,臣感激涕零。其后涂大人以太子洗马调任刑部员外郎,外放扬州,臣亦亦步亦趋,得充任一方县令……”
整理一下他的这番话,本朝十五年,应该就是七年前的事情。之后涂某人和他先后入了东宫府,而他又在这位同年的引荐下,确立了“为太子效忠”的伟大理想。而作为主君的太子也给了他们丰厚的回报。
按照碧落官制,明法科与进士科不能同一而论,明法科出身的官员,按照碧落朝惯例,不能充任正五品以上的“高级官员”。涂大人七年之间,从一个正七品上的长史,一直做到从五品上的一州要员,以他的出身而言,已经达到了他权力人生的顶端。冯大人的那个从六品上的京口县令,也算是破格提拔,而且以这上升的势头而言,前途颇为可观。
他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明示我们,涂大人事业上的成功,与他“太子党”的出身密不可分;而这兵器弊案,与涂大人身后的太子,也就密不可分。
我瞄了睿王一眼,他依旧是一派不动如山,绝对当得起我初次见面“神人”二字考语。那冯大人跪在地上,情绪已经平稳了很多,介绍完了相关的背景之后,也终于来到了正题。
“那日涂大人只身到了京口县,他知罪臣与王兄亲厚,王兄为避他们所害,必会投奔于臣,而不会远赴六合。便命臣在他饮食之中,投放此物,一了百了。”冯大人说道:“臣自是不肯,可涂大人向臣示下太傅手令,许他便宜行事之权,臣不能不从。”
“不能不从?他命你伤天害理,你也扑嚎从之?”程潜挑眉,追问道。
“臣投身科考,只望匡世济人,光耀门楣。然东宫蛰伏一年,见太子殿下一面不得。”他抬起头,直视着我们:“臣亦有碧血满腔,如何受得了这般蹉跎?太子殿下乃国之储君,身为人臣者,效力人主,天经地义之事。太子殿下对臣恩重如山,臣三代单传,膝下唯有一子,幸得太子詹事大人提拔,选入太学读书,如此恩德,臣便是粉身碎骨,亦不能报于万一。太子有命,臣自当戮力以赴,不敢有丝毫懈怠。”
果然啊,是个男人,心中都藏着权力欲,而知识分子此心更甚,历经宦海沉寂之后,升迁的机会,就成了不能抗拒的诱惑。这份诱惑,使得他以自己的儿子为质,宁愿受制于人,以良心换取闻达天下的机会。
这真是个不错的故事,让人不得不相信它的真实性。
“酒宴之上,王兄心事重重,酒酣之后,只说回得金陵便去谢府,不能有亏圣恩云云。臣便知道,王兄致仕,实为舍身取义,臣唯有敬之重之,岂忍其为人所害!”他说道:“何况王兄于臣全然信任,若臣加害于他,与禽兽何异?臣痛定思痛,决定以及身维护王兄安危,却不想王兄还是难逃恶人魔掌。”
“于兵器弊案,王兵曹都说过什么?”程潜打断他的话。
“王兄并未说于臣听,想是顾虑臣之安危。毕竟太子殿下——”
“一派胡言,太子殿下乃国之储君,边防事重,他岂有不知,怎能允许此等禄蠹噬我国之根本!”一直沉默着,让程潜代表发言的睿王终于发了话。
“新罗诸镇内附以来,虽有数次谋反之行,然我皇朝之师威武,所到之处,逆贼无不束手。尤其这十年以来,新罗之师,纯备而不用。若非其次突发吐蕃之乱,想必此批辎重已平安过海,为新罗之师所用。”程潜分析道,这段话并未提到那太子殿下半个字,含义却很明显,他也是相信了,这兵器弊案与太子有关。
“这,太子殿下天潢贵胄,臣亦以为,此事定位他人拨弄,与太子殿下无关。只是涂大人手持太子太傅大人手令,却是臣亲眼所见。臣若有半句欺瞒,粉身碎骨。”
他没说的,比说了还厉害。此案凡是他涉及到的人,皆与太子有关。涂大人与他结交,始于太子府中,他儿子的就学问题解决人是太子詹事,他效忠的对象是太子,而涂大人出示的手令,则来自太子太傅——太子的舅父大人。
这细细密密的一张网,太子完全脱不得干系。
“王兄之死,太过蹊跷。臣无能,无法探的王兄死因,便是探得,亦无处可诉。只好将验殓之事草草处置了,并在王兄的鼻中,插了一根铁钉。上呈扬州府的公文,并无漏洞;然在京口县刑房的存证,却是十分潦草。只想着为将来为王兄翻案,埋此伏笔。臣便是死,亦可有颜面去见地下的王兄了。”
说到此处,他再次“动情”哽咽。
这是我迄今为止,听到的条理最清楚,说理最完满的一份供词。栽在这样的人手中,扬州府也不需要喊冤了。
那位冯长史,以一句“臣所述不敢有半句虚言,恳祈殿下明鉴”结束了他的解说。我和程潜都看着睿王,一面是数万将士的死,一面是贵为一国储君的“嫌疑人”,现在的情况,“兹事体大”四个字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
“一派胡言!”睿王说道:“你言下之意,为求功名独子尚可抵京为质,你要本王如何相信,如此不仁之人,肯为朋友之义,将与你有助益诸人,一一出卖?你且告诉本王,如此不仁不义之人,所述种种,如何取信于人?”
对于他所说的一切,睿王并未做任何真伪判断,却指向了对其人格的质疑。这一招指南打北,着实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我看了一眼程潜,他低着头搬弄着手中的折扇,好像在钻研着那扇骨上的纹路,然而从我这角度看过去,他的唇角微挑,含义暧昧,似有所得。
人精的世界着实让人费解,我的大脑转得发疼,他们却好像什么都知道了。我虽然没明白,但是那位跪着的冯长史,想必是已经心领神会了。他磕了一个头,道:“臣也是个人,如何没有怜子之情,没有自保之心?然而臣自幼读书,亦知春秋大义。臣妻儿身家是小,碧落天下是大,自王兄舍身之后,臣苟活至今,只为将王兄大义,向查案之人和盘托出,如今心愿已了,死而无憾矣!”
说完便洒然起身,飞身向左侧刻着楹联的檀木柱子撞去,肉与实木相碰,发出了沉闷的声音,他身上挂着的玉佩随着身体一起仆倒在地,落在大理石的地板上,让人毛骨悚然的清脆。
睿王没动,程潜亦没有动,他们都有那个本事拦下他,可是不约而同,都坐在原地,无动于衷地看着这一幕上演。他们怀揣着自己的心思,无声的厮杀,小人物的生死,对于他们而言不过是名利场外,上不得台面的游戏罢了。
大朵的血花从他的额头溢出,在我眼前,弥漫成令人窒息的红雾。我从座位上冲下去,按住他的颞浅动脉,然后喊道:
“取干净的软布来,一坛烧酒,越烈越好。”
无论怎么压迫动脉,血还是争先恐后地从我的指缝间溢出来。我万万没想到,他这次的自尽并不是做戏,撞得这么重,脑内伤出血在所难免,以古代的医学设备,就算是最优秀的脑外科专家到此,也只有束手无策,何况半吊子如我!
我的急救还没来得及展开,他便无声无息地咽下最后一口气。就算是尽了最大的努力,还是斗不过死神的镰刀。这便是天命吗?
我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明明他就是杀死王兵曹的凶手,明明他——难道真的是我看错了人,他竟然以这种玉石俱焚的方式。来捍卫自己最后的真实!又有什么样的剖白,比这一腔碧血更有说服力?真的是我错了吗?
我跪坐在地上,低头看着自己鲜血淋漓的双手。我从来不曾冤枉过任何一个人,这是第一次,我凭借着自己的推理寻找凶嫌却错了方向,本已愧对于他,却到最后也救不了这个被我贴上了罪犯标签的无辜之人!
双声子
冯长史的“以身自证”,使得接下来的审案,一路顺风顺水。早被林冲送到行在的现任扬州兵曹亦出庭作证,加上王兵曹以性命保下来的书面证据,一条完整的证据链就此形成。
涂大人见抵赖不得,便以他的如数招供,换取全家人免死。毕竟他在兵器上偷工减料的这种行为,已经触犯了碧落刑律中三个株连刑种的一个——“谋叛”,如果一旦定罪,他全家都要陪死。
睿王爽快地和他定下了这个交易。不过那个涂长史也是个乖觉的人,他死活也不肯将话题引到太子身上。据他的说法,这制造伪劣兵器的想法,是出自于他与滕大人。不过为了打通中央确保兵器的流向万无一失,他向太子詹事行贿,求他在中央那边打通关节,至于那份太子太傅的手令,他也一并交了出来,不过他也同时招认,这份手令是太子太傅有私事吩咐他去办,他拿来不过是拉大旗,作虎皮。
最重要的是,这一切与太子并无关系。
涂大人现在已经升到了五品,也就是说,他已经达到了明法科出身官员的极限。权力上不可能再有进展,他也就把目光转向了如何赚钱这个方面。自古而言,权钱就是一家人,有权这钱自然就来得快了。涂大人需要钱保障他退休后的生活,滕大人需要钱为他的仕途做敲门砖,两人一拍即合,也就有了接下来的一整个计划。
兵器案牵涉到了太子,也就只能止步扬州府,顶多捎上那位太子詹事,再想往下挖掘,可就没那么简单了。储君是国之根本,既然是根本,就没有那么容易动摇。睿王如果处理不好,反而偷鸡不成蚀把米,这么亏本的生意,腹黑如他,如何肯做!
挖掘这条线,不如跟上滕大人那边钱的流向,说不准能另辟蹊径。只是这一切都不关我的事了,可笑我以法医技术自许,到最后却也不过是指鹿为马罢了。
案件告一段落,我回到行在里自己的房间,洗去一身的血腥,我躺在床上,懒懒的没有半丝力气,连晚餐都是阿恒为我端进来的。
相比前两日,他的脚步轻快了许多,应该是父亲的案子得以突破的关系。虽然他并不知晓事情的真相,好在杀他父亲的主谋已经落网,那具体执行之人,想必在细节上稍加审理,很快便会水落石出了。
“阿恒,你入我门墙研习勘验之术,本为报父仇而来。如今令尊雪冤指日可待,你心愿达成,是否也就此回家,侍奉令堂?”我接过他递上来的湿布,说道。并非我不喜欢这个徒弟,只是在这碧落朝,学习我这行,并没有什么远大前程。阿恒是个有慧根的孩子,我不希望他就此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