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文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32部分阅读(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她费了那么多唇舌,皇帝也确实了解到了她对华国的忠心,但是皇帝说的话很有道理。张琳琅根本没有把握自己不会再次被张铮利用,对于想要成就一统大业的皇帝来说,消灭任何已知的隐患是最重要的吧。

她不过是一个女人一个身份不明的凡人,纵然看上去本领很高,一己之力又能有多大作为呢?更何况她并非真材实料的文武双绝,她活着能给华国带来什么好处呢?或许她现在死了,才是华国最大的福音吧?

但是张琳琅不想死。

在月满楼的时候她为求生,可以赌上一把逃命,那是因为她无牵无挂,她舍得。今非昔比,她已经有了喜欢的人,萧纯就在附近,他说过会保护她。她想逃,可是她又想到了家中文秀姐弟和柔儿,如果她现在凭借着武功和摄魂术侥幸逃出皇宫,有萧纯掩护,两人没准儿能够隐姓埋名躲过华国皇帝的追缴,但是文秀姐弟和柔儿怎么办?

如果她死了,才能让皇帝安心,才能为将来成就一个太平盛世做出贡献,也算是死得其所,比活着更有价值吧?

她是已经死了一次的人了,这身体本就不是她的,她借用了几年,享受了人间繁华富贵,她爱过,知道这世上有一个叫萧纯的好男人爱过她,她还有什么不知足呢?

倘若张琳琅真的是神仙托生为拯救世人而来,真的有绝世武功才智,恐怕会有其他法子取信皇帝,争取生存。可是张琳琅只是普通人,有恐惧有牵挂,会厌倦会退缩。

所以她终于还是放弃挣扎反抗,接过酒杯,凄然笑道:“如果圣上认为臣一死可以救苍生,臣愿意去死。臣也曾经对英王说过倘若有一天牺牲臣一人,可以换更多的人幸福平安,臣不会有半句怨言。不过臣在死之前有些话要交代,还望圣上成全。”

☆、163死而得复生

张琳琅的悲伤语气,为天下苍生甘心赴死的凛然,让皇帝也不禁动容,正色说道:“张玉,你有什么话尽管说,朕能做到的绝不会推辞。”

张琳琅脸上依旧挂着笑容,看在旁人眼中那绝色容颜却因这笑而显出一种莫名的悲伤,她淡淡道:“臣乞圣上能在臣死后善待臣的家眷。圣上英明深谋远虑,一统天下指日可待,朝中大臣谁可当重用不必臣操心。臣只是提醒圣上善用英王妃。英王妃才智不在英王之下,为了越国百姓的利益可以做出任何牺牲。但是她有最致命的把柄攥在英王手中,因此她才会全力辅佐英王治理渝山道民政。日后圣上收服越国,那把柄就是一件利器,处理恰当,英王妃将心甘情愿一生为华国一统天下做贡献。”

皇帝点点头:“朕知道了。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没有了,以圣上的智慧,臣也不用留什么遗言,相信圣上已经想好如何向外界交代臣的去向。”张琳琅再无奢望,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张琳琅在失去意识前一秒暗骂:靠!不会真是毒酒吧!帝王无情啊!萧纯在哪里,怎么也不来救她呢?

皇帝眼睁睁看着张玉凄艳地笑着毫不犹豫喝下毒酒,直挺挺倒在地上,突然之间心痛非常,仿佛被一件利器穿透胸膛,随着他每一次呼吸反复摩擦刮骨销魂,折磨着他每一寸神经。他不禁喃喃道:“张玉,是朕做错了么?”

……

张琳琅只觉得浑身上下痛楚非常,如同胸口上压了一块巨石让他窒息,她无力叫喊呻吟,也无力挣扎。她不知道自己是醒着还是昏迷,恍惚觉得一切都是一场噩梦,只要睁开双眼,梦就会结束,所有的痛苦也会立刻消失。

在剧痛中他的意识一点一点剥离,她开始怀念柔软的睡床,不是雍都或者渝山道的家中,而是她来到这个世界之前的那间小小的公寓里的席梦思。

等张琳琅再次睁开眼睛,看到的是雍都家中卧房之内的红纱幔帐还有满目焦急的萧纯。他见她苏醒过来,原本熬得布满血丝的双眼现出不可思议的欣喜之色。

“萧纯,我是不是死了?”

“傻瓜,你当然没死,否则我不也是死人了?”萧纯唇角上翘,笑得灿烂,“看来药性恰到好处,你只是比之前稍微傻了一点点,更显可爱了。”

张琳琅迷茫道:“你说什么,我怎么听不懂?”

萧纯温柔道:“那你就乖乖听我说,不许插嘴。”

“嗯,我一向很乖的。”张琳琅很少流露如此小女儿神态,引得萧纯看她的眼神越发宠溺。

“其实‘百日断魂散’和解药,甚至‘荼蘼香’这些毒药对你的身体都有很大的伤害。阎王敌前辈早就告诉我,说你这辈子恐怕无法生养,就算暂时没有性命之忧,将来也经不起大病,上年纪之后你还会百病缠身。我怎舍得你受苦呢?我应该更早一点就动身去寻觅良药,早一点为你医治。可我自私,与你温柔缠绵了那么久才离开。”

“那你为何不在信里写的明白一点呢?”张琳琅嗔怪道,“我还以为你玩腻了把我甩了呢。我当时万念俱灰,回家将不是男子这种秘密都对文秀她们坦言,甚至想早点解脱,一死百了。”

萧纯动容道:“对不起,怪我没有考虑周全,不知道你已经对我用情那么深。我以为你更在乎天下百姓。而且那时我也没有把握能够找到彻底医治你的良方和良药,唯恐让你知道了身体的状况,害你分心,做大事也束手束脚。我只怕我一直在你身边,你对我越来越依赖,甚至放弃了兼济天下的宏图伟愿。我只想着先离开你,等我有了能救治你的方法,你身边还没有比我更好的男人的时候,再去求你原谅。”

“那你现在突然现身,是不是已经有了救治的我的好办法?”分开这么久,张琳琅哪还有心思计较当初那般痛苦煎熬,痴情望着萧纯的俊容,撒娇卖乖。

“暂时还没有找到。”萧纯自责道,“我怕被英王的人找到,易容改扮四处游历,寻医问药,也算是机缘巧合认识了逍遥门旁支的人,听说了陛下要试你忠心的计划。结合当下形势,还有你以前讳莫如深的身世问题,我哪能放心你一个人去见老谋深算的陛下呢?还好我运气不错,即使将玉符给了你。你也凭着真才实学,感怀苍生的执着,得到了圣上的认可。”

张琳琅那绝对是瞎猫撞上了死耗子,再有下次,她肯定没有如今这般幸运,她关切道:“那么你早知道圣上要给我喝毒酒的事情?知道圣上不会杀我,才没有闯进去救我么?”

“那的确是毒酒。”萧纯无奈地解释道,“只不过逍遥门的玉符正是解药。当年任逍遥任前辈也经历过帝王如此一试,任前辈与你的选择是一样的,为了天下百姓宁愿自己饮下毒酒,表明绝无争天下的意图,已决帝王顾虑之心。事后帝王赐下玉符,次符泡入水中即为那特制的毒酒的唯一解药。所以这玉符便成了逍遥门忠于华国皇族的见证。从师祖那一辈嫡系传承都有告诫,倘若逍遥门的嫡系传人想要出仕为华国效力,那么一定要戴着玉符傍身,关键时刻还能救命。”

张琳琅暗道凶险,又感慨自己福大命大,那么巧认识了萧纯,关键时刻得了玉符。不过想一想又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鸡蛋里挑骨头道:“萧纯,那么仔细一算,我还真成了你的徒弟,凭白小了你一辈,我不是亏了么?”

“证据确凿,你也当着皇帝的面都承认了,乖徒弟别想反悔,快叫一声师傅听听。”萧纯戏谑地打趣,“你不叫,我一会儿就抢了你的钱,不喂你饭吃,不让你睡觉。”

张琳琅心说普天之下都当她是英明神武堪比任逍遥的大才,也唯有萧纯将她的好吃懒做贪财的本性看得如此透彻。用别的威胁显然都并没有萧纯说的那三样管用,这种软肋被萧纯拿捏的死死的,她岂有翻身的机会?

当徒弟就当徒弟吧,唉,要怪也只能怪她技不如人。

这时文秀和柔儿已经端着吃喝进入房内。

文秀无视萧纯这个大帅哥,浓情蜜意地对张琳琅说道:“夫君,为妻做了你最爱吃的羊肉汤,你先补补身体。”

柔儿更是仗着有武功,一把将萧纯推开,抢到近前,认真说道:“老爷,是不是萧大侠又欺负你了?柔儿虽然武功不济,却也不能看着老爷被欺负。”

萧纯委屈道:“乖徒弟,你家这两个女人是中了你的摄魂邪术了吧?为何知道你是女人,还对你体贴备至,将我这个天下第一美男子视若无物?”

谁料张琳琅还没解释,文秀和柔儿却异口同声道:“男人就知道欺负女人,哪有我家老爷好?”

张琳琅不免怀疑,文秀和柔儿长期不接触男人,被她这个假男人迷惑太久,已经开始有gl的倾向了。

☆、164合适的公主

距皇帝赐毒酒已过了整整一天。

皇帝正在御书房内查看英王快马呈送过来的加急密信。

半个月前皇帝就收到了英王呈上的加急奏折,内容是关于蜀帝求亲及应对建议,其中着重讲述了张玉提出来的观点。而现在这封加急密信,与奏折的意义不同,是英王与皇帝的私人信函,仅代表英王一个人的想法。在这封信中补充了上一封加急奏折里没有写到的与蜀国和亲操作的细节问题,并且英王言词恳切地重申了张玉对华国的忠义之举,末了英王写道:儿臣不能失去张玉,恳请父皇三思。字里行间透露出英王对张玉的依赖与担忧,皇帝看完这封信禁不住怀疑英王已经猜到他会对张玉有所动作,英王真是敏锐聪慧啊,皇帝感叹,或许英王才是最像自己的一个儿子。

皇帝听完太监对于张玉苏醒过来的汇报,出人意料地平静非常。他放下手中的信函,正了正衣冠,起身吩咐道:“朕要微服,亲自去张府看看。”

不仅来报事的太监,就连藏身暗处保护皇帝的暗卫们也都对皇帝的镇定气度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些暗卫是亲眼看着张玉饮下毒酒,倒在地上,呼吸越来越微弱,身体慢慢变凉、冷透。那时皇帝并没有让人立刻处理尸体,而是命左右将“死去”的张玉抬回张府,这种做法十分不寻常。

现在人死复生,皇帝一点也不惊奇,更加反常了。

皇帝似乎察觉到暗卫们的心思,他像是不经意地自言自语道:“朕桌子上那瓶毒酒一点不假,千万不要因为一时好奇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皇帝换了便装,在侍从和暗卫的保护之下,很快来到张府。因是微服,没有排场,就像是寻常朋友串门,张府亦不敢声张。

皇帝让侍从在外院候着,自己则快步走入张玉卧房。萧纯等人不敢造次,与文秀和柔儿退到一旁。

只听皇帝郑重其事地问张玉道:“张玉,你恨朕么?”

张琳琅摇摇头,无论皇帝出于怎样的目的试探,结果是她还好好活着,看起来皇帝一脸愧疚,她这算是赚了吧?见好就收,千万不能贪多,张琳琅灵光一现,忽悠道:“圣上,任师祖说臣尚有未完成的任务,他不肯让臣回去,所以臣还不能死。”

皇帝玩手段试探臣子忠心,她有萧纯相助得以死而复生,那不如再多一层神话色彩,坐实了自己的背景,将来自己若是做了什么荒唐事,都有了借口推脱责任。

皇帝此时看向张玉的眼神十分复杂。华国先帝也曾对任逍遥以毒酒试探,解药的秘密唯有逍遥门嫡系传人才知晓。一来证明张玉是逍遥门嫡系传人的身份不假,二来也能看出张玉的心思在为天下百姓谋福宁愿牺牲小我的境界。

按照先帝留书记载,先皇曾赐毒酒给任逍遥试其心意。此毒酒是宫廷秘制,服毒后,人成假死状态,如果三日内不服解药,假死就成了真死,回天乏术了。如果没有饮下毒酒,或者以内力逼毒,或者提前服用了避毒的药物,甚至是提前服用解药,假死的状态与直接喝毒酒的状态都会有所不同。

张玉当时的反应是的确真真切切喝了毒酒。而且她一定是提前就知道了会有此一试,才能提前安排好家人为她解毒才对。

张玉年纪轻轻,又有如此智慧武功,甚至未卜先知,一切早有安排,真能当得起神仙托生之说。

皇帝因为张铮之事对张玉产生怀疑,只有铤而走险采用先帝这样的方法,以毒酒相试。如今张玉的反应和说辞,让皇帝再无理由怀疑什么。唯有君臣再无猜忌,相互绝对信任,为了共同的目标携手奋斗,才成就华国百年基业。

张琳琅不受控制地讲了那一番话之后,口舌才恢复自由。当然已经被皇帝认为是忠臣,忠臣该有的礼仪她也要装装样子。她翻身下床,毕恭毕敬跪在皇帝面前说道:“请陛下放心,臣早就料到陛下的用意,陛下这也是为了苍生谋福才不得已对臣试探。为大义而舍小节,为天下而负一人,此乃帝王之道。臣心服口服。”

张琳琅这番话是在喝毒酒之前就打好的稿子,她那时期待过皇帝是试探她,还幻想过喝毒酒的过程中就被打断,被萧纯救走诸如此类,现在正好有了用武之地。

皇帝弯腰,亲手将张玉搀扶起来,激动道:“好好,今后你我君臣齐心,不管旁人如何,朕只信你,也希望你矢志不移。”

张琳琅微笑称是。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看样子皇帝对她的信任度又提高了,往后的日子似乎好过多了。张琳琅心底切笑,琢磨着是否该找个机会再讨一些赏赐。

皇帝见张玉似有心事却欲言又止的模样,还当她关心国家大事,他也正有军政要务咨询,于是迫不及待拉着张玉的手在一旁落座,不再计较君臣礼仪,亲切问道:“张玉,朕知你心系国家,朕正有疑难问题需与你商议。”

张琳琅心想皇帝和英王果然是父子,不讲时间场合兴致来了就谈论国家大事。她一使眼色让文秀和柔儿回避,嘴上也略有敷衍道:“圣上,如有要务还应在朝议或内阁进行吧?臣家中闲杂人不少,不宜议论机要。”

现在这时间应该是吃饭休息啊,她怎么也算是刚吃了毒药的病号啊。

皇帝面带难色道:“有些事情朕心中还没有底,不能拿到朝堂议论。这是关乎伐蜀的策略问题。朕很欣赏你提出来的方法,只是接下来一些细节尚有难处。”

张琳琅看皇帝如此执着,只好随口猜测道:“难道是没有合适的公主人选么?”

皇帝叹息道:“这倒也不是,朕的女儿之中确实有可以当此重任的。皇室之中的女子按照资质潜力会有侧重的培养,为的就是今后与他国联姻,能够给华国带来更多的利益。朕已经接受蜀帝求婚的国书,并选出与蜀帝身份相当的七公主许配蜀帝为妃。七公主与太子是同胞兄妹,乃已故张皇后所出,身份尊贵,端庄贤淑,只是以体弱多病为由很少公开露面。但外人所不知的是她聪颖坚忍,曾有八年的时间离开皇宫师从逍遥门旁系念慈斋的掌门学文习武,艺成之后她回到宫中,一直在帮忙打理朕的情报系统。七公主历练丰富,又精通谋略武功,朕认为她是最合适的人选。”

张琳琅一听皇帝打算派这么厉害的女儿出马,心中踏实许多。那么皇帝还有什么困难呢?就算现在逼她当送亲大臣,她有萧纯傍身,也不会拒绝的。

☆、165论伐蜀之策

皇帝顿了一下,愁眉不展继续说道:“送亲大臣也不成问题,有张爱卿主持,朕相信蜀国绝对讨不得便宜。朕担心的是夏蜀开战之后的事情。朕有精兵强将,有制胜攻略,可军费支出庞大,始终是朕的心病。

三年前收复南国失地,虽然获得了富庶的楚江南部大片领土,可是为了治理民政安抚民心,朕不敢再加重税,从那里获得的财政收入有限。北疆蛮族蠢蠢欲动,时常偷偷穿越梁国国境抢掠我华国财富,朕不能缩减北疆的军费开支。所以按照目前的国库储备,伐蜀用时越久,对我国的负担越重,甚至如果两国交战陷入僵持状态,我国会被这一战耗穷。

朕原本想再等三年,财政盈余更多一些再伐蜀才有更大的把握。可惜张铮竟然这么快就平定了蜀国内乱,而且蜀国的军队元气并没有太大损伤。张铮想必也看到这一点,才急着鼓动蜀帝求婚。以张铮的手段和蜀军的实力,一旦大战触发,他们想拖得久一些是完全有可能的。虽然那样做可能拼的两败俱伤,蜀国逃不过灭亡的结局,但是朕不想为蜀国当垫背。张爱卿,你可有良策解决军费问题?”

张琳琅暗想,皇帝也有缺钱的时候,大战在即未雨绸缪,皇帝考虑的相当深远。历史上有很多国家盲目扩张领土,却忽略了经济消耗的隐患,整个国家越打越穷,得不偿失。华国皇帝显然意识到这个问题,才会有此担忧。看来皇帝统一天下不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完全是为了百年民生着想,这才是明君吧。

提到钱的问题,张琳琅多少来了一些兴致,沉思片刻回答道:“圣上,您是否听过以战养战这句话?”

皇帝不解道:“以战养战?此为何意?”

“以战养战简单说就是在与他国打仗的时候,在当地掠夺所需的物资,来补给自己的军队。”对于张琳琅而言,这样的概念并不新颖,成吉思汗那会儿就已经广泛运用,不过他要表达的是经过美化后的以战养战策略,“圣上治国秉承仁义,对待战俘非常宽容,也很少彻底摧毁敌国城池,因为这些原则约束士兵的行为,不掠劫当地百姓不破坏当地生产,灭昭之后才能迅速恢复楚江南的经济。那一战完全靠国库支撑,内耗多少绝对不是小数。但是目前既然国库支撑有难度,对手又不是像南国那样的同宗,或许该考虑一下铁腕手段。这样做既能迅速打击敌人的实力,摧毁他们的经济支柱,彻底丧失东山再起的可能,同时不会危及我国百姓正常生活。如果控制得当,对蜀国的平民伤害尽量降低,我国也能通过这场战争为国库大赚一笔,奠定今后北伐的基础。”

自古打仗都是赔钱的,至少短期内不会有赢利,军费开销历来都是国库的沉重负担。好不容易通过百年积累,华国才

船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